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社会化浅谈家庭教育在幼儿个性和社会化进展中意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90 浏览:17888
论文导读:
摘要:幼儿期是人一生中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最初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社会性也进一步发展,幼儿能按照成人的要求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同伴或成人相处。幼儿期又是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心理,这个阶段幼儿要求行为活动独立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家庭作为对孩子影响时间最早也是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将会直接影响着幼儿的个性形成与社会化的发展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个性与社会化;独立自主;习惯

一、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的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又是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发挥着最为重要的影响。
根据美国学者鲍姆令德的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最为科学的是权威型。这种教养方式的显著特点是严格且。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立恰当的目标,并且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尊重和理解孩子,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表现出较高的自信,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社会成熟度较高,学业成绩也比较好。
孩子在不同的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应根据孩子的变化进行调整。随着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日益增加,父母应给与孩子更多自主决策的权利。

二、幼儿个性与社会化的发展特点

幼儿在出生时就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随着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儿童的个性逐渐形成。我们每一个个体要想在一定的社会中生存,就必须接受社会对我们的角色要求与角色期待,学会采取理性的、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规范行动,逐步适应社会。而父母在教会儿童掌握社会规范、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良好习惯与行为规范的塑造与养成。
幼儿时期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自我评价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幼儿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因此父母对孩子行为结果的反馈水平与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认知。在幼儿的自我情绪的发展方面,自尊是最重要的情绪体验。以往研究发现,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形成高自尊。在幼儿期,儿童会对成人的个性品质进行效仿,这种现象称为认同。儿童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地位较高的、具有权威性的、有能力的、聪明或漂亮的人。幼儿主要是对父母、教师、自己喜欢的叔叔阿姨或哥哥姐姐产生认同感。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是在“观察学习”中获得社会经验的,即自己不亲身体验而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的。因此,作为被孩子高度认同的父母,他们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无疑起着“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教育影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塑造与行为规范的习得。

三、做最具智慧的父母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时期的重要任务,因为这将影响儿童小学阶段及以后的学习。幼儿时期,儿童随着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在父母的指导下参与社会生活。随着儿童独立性的增强,儿童又表现出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希望处处体现自由意志的发展特点,他们开始反抗父母,希望通过自身行动实现自我价值。父母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需要。

1.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父母要始终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值得被倾听。父母不要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强势心态,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指挥。父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愿意沟通的对象,充分尊重孩子,体会孩子的内心,对孩子的需求进行及时适当的反应和反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父母在孩子探索成长的过程中应当扮演“社会脚手架”的角色,对孩子的活动进行指导性参与,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给孩子选择、尝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并适时引导,培养孩子的独立自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主性,让孩子成为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

2.良好的家教是尊重天性,培养习惯

父母应同孩子共同成长,要富有同理心,不要以成人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孩子行为的对错。父母要体度孩子的心理,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找到引起孩子行为的内在原因,用最合理的、孩子愿意接受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论文导读:
惯。幼儿三岁之前养成的习惯大多是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先优化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父母毫不在意自己的言是否正当,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必须怎么做。幼儿对父母的认同感会导致对父母行为的效仿,如果父母能够注意自己的言行,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孩子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呵护

“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抱抱我”,这句歌词充分显现了幼儿对父母的爱的需求。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周遭环境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护,缺乏安全感和渴望得到关注的孩子会以不良的行为表现试图得到大人的关注,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良的习惯。父母要经常拥抱孩子,亲吻孩子,通过这些外显的夸张的行为让孩子真实感受到安全和幸福。经常被父母拥抱的孩子因为有安全感,从小就很有自信,对不良情绪的抵抗能力也较强,会更好的与他人合作与适应社会。

4.学会利用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

绘本故事和游戏是幼儿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可以加以借鉴。世界上最好的书是父母念给孩子听的书。睡觉前的这段时间是最利于父母和孩子交流增进感情的时段,这个时候孩子的专注力最高,心情也最平静,孩子置身于父母的读书声所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中,这时父母利用绘本故事对孩子进行引导,会增强孩子的认同感,通过引导孩子对故事的思考来间接地让孩子自己体会是非善恶的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使得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标准内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完善的人格。同样,游戏作为幼儿的主导活动,对儿童的学习、认知和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父母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满足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使孩子学会沟通合作,同时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自我探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专注力。音乐性的游戏更能激发孩子助人和合作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幼儿期作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时期,幼儿在这一时期所习得的良好习惯、独立自主的人格、理性的社会道德规范均会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其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及社会化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从内心爱护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用最具智慧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