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治理探索立体农业种植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17 浏览:134006
论文导读:
【摘 要】立体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其优势在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种、层次等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优化利用资源,实现综合效益。立体农业从简单叠加的形式走向复合生产系统,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通过挖掘各种资源潜力,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内容的 。现代立体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实践证明,现代立体农业既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有效继承,又是对现代农业内涵的科学拓展,在我国现代农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在小流域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立体农业;小流域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人民在防治水土流失的长期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中,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199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与国务院指示的精神,编制了1999一2050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流域管理被列为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的流域管理事业更紧密地与全国生态建设及持续发展相结合。1998年11月国务院在全国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用大约50年的时间,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源于:如何写论文www.7ctime.com
,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1 如何逐步建立主体农业结构
从我们的国情、省情出发,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起立体农业结构,的确是个涉及多学科而又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我们也仅是开始思索、探讨这个问题。
1.1 在建立立体农业结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上,要树立系统观念、整体观念、综合观念和动态平衡的观念。在结构的具体设计上,我们认为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要尽可能扩大对空间的利用;二是要尽可能延长农事生产季节;三是土地三个层次的尽可能充分利用,四是系列开发,深度加工、综合利用、多级增值;五是要保持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六是获得最大宏观经济效益和不断满足社会需要。

1.2 在建立立体农业结构的程序上,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清查资产,分析条件,进行建立立体农业结构的可行性研究;
(2)因地制宜,研究设计与不地资源条件和特点相适应的立体农业结构模型(方案);
(3)分别不同类型地区(深山、浅山、丘陵、平原、城市郊区等),不同发展水平,按照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的进行。日前,不丁先从自然条件好,人多地少,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夕科技力量较强的农业高产地区或科技户中进行。首先在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中,通过立体农业结构的建立,打开向资源利用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大门,解决高产地区农业更上一层楼的问题;
(4)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建立立体农业结构,应由简到繁,由初级到高级,逐步配套完善。从纵向上,首先解决乔、灌、农作物的结合;从横向上,首先解决多级生产的配套成龙、系列化问题,即一种、二养、三加工、四运输、商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各地已有的农林(农桐、农果、农条)间作和农作物内部的间作套种(麦棉套、麦油套、粮豆间作、粮、菜间作等)成功经验的推广应用,进而随着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条件的改善,耕作制度的改革,进行不同农时季节、不同植物品种的生产搭配,逐步建立起高功效的立体农业结构。
2 新时期发展现代立体农业与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是要加强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框架下的现代立体农业系统理论研究。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征,表现出企业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特点。因此,要在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框架宏观背景下,明确阐释现代立体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内在机理,深入分析不同组合体系的多级循环与转化效率,以求揭示现代立体农业的科学内涵、集聚功能、优势叠加、变化规律、能值匹配、重点取向、管理机制与发展趋势。完善现代立体农业理论体系,并及时进行系统总结与提升,以求更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
二是要深化南方丘陵山地现代立体农业发展模式与配套技术研究。立足于农业生态学的新视野,将南方丘陵山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自然经济单元,论文导读:
实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构建山地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并遵循其自身的规律性进行运作管理,在深入分析区域自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立现代立体农业技术模式。要研究并拓展与绿色产业相结合、与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南方丘陵山地现代立体农业的管理机制与配套技术体系。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示范基地及现代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着力提高南方丘陵山地现代立体农业技术水平与产业化生产能力,不断完善开发模式和经营管理机制。
三是要深入开展以休闲观光为方向的多功能立体农业关键技术创新研究。要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优势,重点研究与合理利用区域功能的多样性与叠加性,结合县域经济特点、民族文化特点、生态资源特点、区位产业特点,构建以休闲观光为方向的乡村现代立体农业配套技术,发挥区域农业生产的多样功能集聚效应,让现代农业的立体开发充分显示劳动体验、旅游观光与科普教育功能。有计划地合理布局与优化建设一批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立体农业旅游观光示范村、示范乡镇,使其成为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样榜区,并定期开展评选 “十佳”示范点活动,规划并引领经济发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优美乡村建设。
四是要充分发挥乡村特色庭院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发展庭院经济式的现代立体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以庭院经济式的现代立体农业带动新农村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多样性开发与农民增收,而且有助于推动先进科技文化传播,让绿色农业更加引人入胜。可以有目的地规划并建设一批示范村 ( 场) ,尤其要在城郊或者城镇周边引导农民连片建设。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实现联动效应,让立体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城郊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壮大。
五是要建立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现代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示范区。实践证明,农林牧复合经营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是福建省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控山区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的组合技术。要深入研究农林牧有效结合在生态系统中的内在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优势与节能减排效应。要注重推广与普及以优质林木、特色林果、绿色茶园、草山草坡、林下经济,以及以农林牧结合为基础的特色种养模式,调整和优化山区产业和产品结构,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保障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地制宜建立综合示范区,例如在闽北山区建立农牧、农林、农菌、果牧相结合的现代立体农业综合示范区; 在闽西建立农林牧草以及猪沼果菌等优化组合的综合开发基地,并延伸建立以防控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建立农业综合开发与流域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绿色高优型示范区。通过因地制宜地建立形式多样的山区现代农林牧复合生态农业示范区,
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既让区域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又让山川更加秀美壮丽,使区域生态经济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得到高度统一。
3 结语
可见,流域管理的总体发展趋势为:在流域治理规划的目标上,着眼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通过各种综合技术(如3S技术的应用,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生产潜力,实现流域资源的合理运用。
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地区来说,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的内涵十分相似。水土保持以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着力提高环境容量和林草覆盖率,通过建设立体农业使低产低效的劣质土地变为高产高效的优质土地。
参考文献:
刘克辉.立体农业工程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骆世明.主编.农业生态学7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