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社科院论地方社科院科研转型与新型智库建设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312 浏览:134961
论文导读: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所,郑州 450002)
摘 要: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的转型既是新形势下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党的明确要求,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地方社科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地方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的过程就是地方社科院科研转型的过程,只有处理好几对关系,把握好几个原则,充分认识到地方社科院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所面对的优势与挑战,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真正建设成为让党委政府满意的高水平智库。
关键词:地方社科院;科研转型;新型智库
1673-291X(2013)30-0223-04
地方社科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在提高本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水平、提供政府重大决策咨询,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和和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新时期以后,地方社科院面临了种种的问题,内部僵化的科研体制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研水平亟待提高;外部处于社会转型的大潮之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新问题和新现象需要研究和解决。为了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增强自身科学研究的实力,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方社科院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提出了科研转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发展目标。所谓的新型智库,是一种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既不同于过去老的社会科学科研机构,又不同于政府机构序列的政策研究部门,更不同于西方社会智库的一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新型思想库和智囊团,其主要功能就是要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各地方社科院推进科研转型、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目标。本文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为例,就地方社科院进行新型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基本思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路径等各方面进行一个深入的阐述和厘清,以期能对中国地方社科院加快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一、新形势下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特点与地方社科院的科研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全面、长期的转型时期,各种新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纷至沓来,政府和社会对应用对策性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先导性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成为科研的主流。先导性研究即研究成果要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要在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实际的基础上提出能够推动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问题解决对策和建议。这需要研究具有高起点、大视野,要有超前意识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透彻的了解及对政策有很好的认识和把握,能够预见未来发展之“势”。应用对策研究是指致力于解决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难题的研究。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很多,并且很多问题是颇具地方性的,政府和社会对摘自:学士论文www.7ctime.com
于应用对策研究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地方的社科院能够充分立地,接近实际,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来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服务当地,服务社会。
二是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千变万化,原创性、时效性研究日益凸显。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迅猛,各种各样新的问题、新的情况不断产生和变化,这要求我们的科研一定要具有原创性和时效性。原创性是指,研究要是问题导向的,是针对具体问题的,不同地区的同一问题和同一地区的不同问题,其解决的方法就有可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再抱着僵化的理论或者单一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而需要我们在科研中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和决策的高度,深入研究、大胆探索,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跳出传统社科研究的思维定式,善于提出战略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时效性则要求我们能够对各种紧迫问题或者社会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反应,迅速投入研究,适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这就要做到平时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足够敏感,提前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建立数据库,在研究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准确预判发展态势,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三是科研合作日益密切,科研的形式和成果多样化。当下的社会日益异质化和多元化,对于许多社会问论文导读: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决策提供智力咨询和理论支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而这也正顺应了地方社科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型智库建设为地方社科院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二、地方社科院推进科研转型,建设新型智库的基本思路地方社科院推进科研转型,加快新型智库建设,并不是要完全与过去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割裂开来
题的研究都需要涉及许多不同的学科,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复杂问题的研究也不仅仅是单个学科、单个科研人员甚至单个科研机构所能承担得了的。因此开门办院,建立开放式、合作式的研究体系和模式日益成为各地方社科院的共识。而由于社会科学在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科研究日益走到了社会的中心,所以相应的科研形式和成果也日益多样化,不再像是传统的塔式、书斋式的社科研究了。科研的成果包括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科书、咨询意见、参与起草的政府文件、领导讲话稿等等,多样的研究成果是与多元的研究形式相对应的。
社会科学研究上新的特点和要求更凸显出了地方社科院传统科研体制的僵化与不足,科研转型势在必行。2004年3号文件《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指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可以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这给地方社科院进行了全面的、战略性的精准定位,为地方社科院的科研转型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大则第一次把 “思想库”的定位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党相关文件的表述给地方社科院的转型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路径,地方社科院理应成为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决策提供智力咨询和理论支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而这也正顺应了地方社科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型智库建设为地方社科院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

二、地方社科院推进科研转型,建设新型智库的基本思路

地方社科院推进科研转型,加快新型智库建设,并不是要完全与过去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割裂开来,而是要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一方面立足于过去所积累下来的深厚的社科理论优势,另一方面立足现实、开放心态,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说来就是要处理好几对关系,把握好几个原则。 地方社科院在推进科研转型,建设新型智库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其实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源和流的关系,两者是不能对立起来的。并不是科研转型了,建设新型智库了,我们就要完全专注于应用对策研究而放弃对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反,我们是要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相互促进和融合而不是偏重一方。我们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应用对策研究导向,把学术研究的焦点对准社会关注、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大胆探索,解决真问题,还要同样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始终站在理论的前沿,推进理论创新、科研方法创新,不断开拓理论研究的深度,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二是短期研究与长期研究的关系。短期研究主要是针对突发性的现实问题所进行的短平快的研究,主要凸显的是问题导向和实效性,这一类研究项目需要有经验的专家牵头,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长期研究则更具有全面性、战略性、先导性的特点,需要在研究过程中整合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能够拿得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战略规划。长期研究和短期研究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做好长期战略研究能够体现出地方社科院的理论堡垒作用和学术水平,搞好短期研究能够体现出地方社科院快速应对问题的能力和学术理论的积淀。长期研究可能包含了许多的短期研究,为短期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向性,而一系列的短期研究也为更好的规划、推进长期研究提供了经验基础,只有两者兼顾,才能更好地做出成果,建设好政府、社会满意的新型智库。
三是研究的公益性和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首先,地方社科院是全供事业单位,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这就决定了科研的公益性,科研应该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科学决策展开的。而另一方面,新智库的建设要求开门办院,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这就要求地方社科院不仅面向政府,也要面向企业等论文导读:中心服务地方的原则。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来进行。要立足当地实际,开展特色研究,针对当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提出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战略性的对策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实
各种经济利益实体来开展咨询服务,积极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不能只依靠财政,不是简单的等靠要。通过市场性竞争和横向课题的争取与参与,来加强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和联系,既扩大了资金来源,又加深了对省情的掌握和了解,增强了自身的影响力,从而也就能更好地为政府为社会服务,因此这两者也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新型智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社科院在科研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以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出新型智库的作用。
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日益异质化和开放的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对新形势和新理论的把控能力与理解水平,才能在思潮激荡中坚持正确的方向,不致迷失。二是要坚持学术本位的原则。新型智库的建设目标是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实,要实现这个目标则要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学术本位的原则,遵循学术规律办事,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和贴近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地方的原则。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来进行。要立足当地实际,开展特色研究,针对当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提出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战略性的对策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进地方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地方社科院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中的优势与挑战

地方社科院在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中由于自身的学术积累和体制特点应该说和其他机构的智库建设相比还是颇具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这也成为了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中所拥有的机遇,深入认识和把握这些优势,能够使地方社科院更好的推动科研转型和新型智库的建设。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社科院,长期以来立足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一是本土区域特色突出。地方社科院定位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为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地域色彩鲜明。各个地方社科院在结合本地区域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批特色学科研究,以河南社科院为例,河南省社科院重点加强对河洛文化、姓氏文化、老庄文化的研究,举办了河南历史文化研究论坛,出版了一批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著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品牌,带动了学术实力的提升。
二是研究色彩鲜明。地方社科院就是由省级党委和政府出资举办的科研机构,是直接隶属于政府的正厅级事业单位,相对于高校和民间研究机构,更具有色彩,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正规军和主力军,在服务于政府科学决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更具优势,省委省政府对其的期望和重视度也更高。
三是更加侧重于应用对策研究。自2004年3号文件下发后,各地方社科院均明确了各自的办院方针,逐步落实了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基本目标。河南社科院就制定了努力把河南省社科院建设成为河南省应用对策研究中心,河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河南省委省政府满意的高水平智库的目标。在这个基本定位的指导下,河南省社科院在部分市、县和基层建立研究基地,选择一批企业、乡村、社区开展长期跟踪研究,连续 四 年累计 1 000 多人次,分赴全省 18 个省辖市开展大型专题省情调研活动;与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安阳市、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建立了服务合作机制;承担了中国社科院河南省情调研基地的相关工作,使科研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3]。
四是学科健全,学术理论积累深厚,综合研究实力强。作为地方最高级别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地方社科院拥有较完善的学科设置,涵盖了基本上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学科,始终维持了一支多学科、复合型的专业科研人才队伍,这也是新型智库建设最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河南省社科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推进科研转型积极倡导服务决策、关注民生、融入社会的科研理念和价值取向,从改革传统的科研体制入手,打破传统的学科和部门界限,以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体系、形成强大的研究合力为目标,调论文导读:
整内设机构和学科布局,逐步建立起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体、以特色理论研究为支撑、以重点和优势学科为依托的科研体系,推动科研工作整体向服务现实转化[4]。 尽管地方社科院在建设新智库的过程中具有以上的优势,地方社科院在新型智库建设,繁荣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培养研究人才,提高政策决策咨询服务水平,促进政策决策科学化、化方面也越来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地方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巨大需求,相对于对地方社科院在政府决策和舆论引导方面的所起作用的日益重视,地方社科院距离建设成为党委政府满意的高水平智库方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新智库建设中也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是竞争压力巨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并且实力越来越强,不仅有体制内的社科研究的“四路大军”(政府研究系统、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军队系统),还有许多的民间的科研机构、智库机构的不断涌现。这些机构都在积极的行动,构建各具特色的科研体系与智库机构,大举向党委政府机关和社会推介自己的服务,地方社科院未来发展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二是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目前各地方社科院的发展观念都已经完成了从单纯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内涵建设和软实力提高的转变。而软实力的提高实际涉及的方面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短时期内难以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发展的任务就更加艰巨,这需要地方社科院能够找准定位,制定出长远的战略性发展目标并且以一贯之地进行推行,而不能只是急功近利地发展,更不能朝令夕改、犹疑不决。三是提升层次、跨越发展更加困难。随着地方社科院改革的深入,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体制性障碍等深层次的问题也将不断显现,比如学科建设的不平衡;由于待遇等各方面导致的难以延揽优秀人才,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国际化发展不足;与其他各科研系统的交流、合作不足等等问题,这都需要地方社科院付出巨大的努力来进行解决的问题。

四、地方社科院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要能够充分立足于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积极应对不足和挑战,切实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真正成为让党委政府满意的高水平智库。
一是地方社科院要转变观念,找准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逐步赢得政府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首先,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社科院不同于高校,也不同于党委、政府的政研室。高校侧重研究高深知识,研究室侧重具体措施研究,而社会科学院则侧重问题对策研究。即针对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做出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分析,开展战略性、趋势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进而提出可操作的战略思路、政策方案和行动设计,才是社科院的最大优势[5]。这就需要地方社科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争取。要做到贴近党政部门,挤进重要会议,聚拢各种力量,抬高专家地位,压到基层锻炼,推出青年人才,靠拢和接近决策层,感动和启发政治家,指导和规范执行者,建立畅达的沟通渠道,保持天然的亲缘关系,提供可行的智力产品,在互动中提供服务、在服务中获得认可、在认可中提升地位,进而推进社科院自身的新发展。
二是地方社科院要努力提高组织资源配置效益,营造凝聚人才的竞争机制。资源使用率低,科研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是地方社科院传统弊端的一个突出体现,要提高地方社科院的资源配置效益,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改革。首先,要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紧密围绕办院目标来合理整合各级各类科研机构,进行相关的岗位分配;其次,对于科研管理制度进行深化改革,改变以往的按照研究所、学科、学片来配置资源的方式,打破僵化的学科限制,推行项目管理或者大课题组制度,按照课题项目来论文导读:010,(10):5-10.喻新安.建设新型智库助推中原崛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8-25.朱有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功能发挥的三大思考.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4):77-80.上一页12345
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科研人员的岗位工资纳入课题研究经费核算,体现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增强科研人员的竞争意识;再次,要构建合理的科研人员梯队,一方面要为优秀专家配备学术助手,提高优秀专家的科研效率,另一方面要形成以老带新的科研工作格局,注重在科研中培养新人,不能出现科研断层,要全面开花,既有知名学者,也有潜力巨大的青年学者。另外,人才的吸引和凝聚也是地方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最为重要的方面。当前最宝贵的是人才,各地方社科院要想建成高水平的新型智库,能否吸引和凝聚最优秀的人才至关重要。在延聘人才方面,地方社科院的待遇最起码要与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待遇大致持平,否则目前优秀人才外流的趋势难以逆转。
三是要把应用对策研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地方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的题中应有之义。地方社科院主要是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这一定位就决定了地方社科院的科研重心应该是应用对策研究。这要求地方社科院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改变以往看不起应用对策研究或者不屑于进行实际问题研究的想法,改变只是坐在书斋进行研究的方式,科研工作者要眼睛向外看现实世界,眼睛向下看实际问题,走出书斋,深入社会,深入实际中来寻找问题,来研究问题,来解决问题。其次,地方社科院在体制机制上面要打破长久以来偏重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格局,撤除或者合并一些基础研究机构,打破学科壁垒,把人力、财力向应用性研究倾斜,并且在申报课题、经费配套、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应用对策研究的特色,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全院上下积极深入基层,进行应用对策性研究,共同为新型智库建设出谋出力的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罗涛.地方社会科学院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思想库”发展模式的思考[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
张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与地方社科院科研转型研究[J].东岳论丛,2010,(10):5-10.
[3] 喻新安.建设新型智库助推中原崛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8-25.
[4] 朱有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功能发挥的三大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