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语文学习探究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164 浏览:73039
论文导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其中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以自身活动或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已有知识确定课题,以小组或个人收集材料信息,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的灌输模式,是我们应积极探索的学习方式。现就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谈几点体会。

一、探究性学习理念的树立

新的时代呼唤教育创新,传统教育理念严重阻碍着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束缚着人才选拔的质量,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和“理论与实践完全脱离”的倾向。因此,传统教育理念应摈弃,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地位应发生较大的转变。

1.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理念。

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树立下列教育目标理念:(1)加强培养学生对问题怀疑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都持怀疑的态度去看待,不要一味地相信它们,要敢于树立“怀疑——评判——修正——创新”的思维过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从怀疑中开始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2)培养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2.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因新课程标准较之以前有较大的源于:论文发表网www.7ctime.com
变化,在课程设置、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再加上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周期短”的特征,因此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发生转变。即为过去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被动学习——改变为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动嘴、积极创造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或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所创新,就是要学生去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3.转变教师角色地位。

新的教育要求教师从理论上、方式方法上、人才观方面都要发生角色地位的变化。(1)在教学中应放弃权威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双方通过对话、交往、理解、共享等方式主动配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2)教师应延缓判断,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实行自我判断和评价;(3)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4)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引起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6)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创造性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学习就应该有敢于反驳的勇气,才能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传统影响,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提出有价值的、新的问题。
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思想活跃,问题增多,创新意识增强,有些问题教师课前也意想不到。如教学《送行》时,学生质疑(1)虚情假意怎么会打动人?(2)人们为什么会花钱雇人送行?(3)既然送行这个市场是人们需求的,作者为什么持否定态度?
以上三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我先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课后我们一起去查阅一下资料,好不好?”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回答时,教师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提问,更不能随意指责学生,而要面对现实,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学生的创新。要真诚地告诉学生老师对这个问题不了解,再引导他们把课内的思考延伸到课外,把探索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2.探究性学习开始于问题的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探究性学习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导读:
的对策有下列四个方面:
(1)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要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的模式,把学生置于提问的主体,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关注的问题,以“问”定教学目标,以“问”来组织教学。
(2)善待学生提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存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他学习需要的问题,教师以平等、公正之心善待每个学生的问题,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兴趣和勇气,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

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俗话说,“好教师教书育人,坏教师误人子弟。”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亲自探索并发现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真理。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探索的机会;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学习,相信学生有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现。对于学生出现的思维障碍,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激活学生思维。如我在教学生学习《一厘米》时,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认识“大人们都是有肚量,不为小事耿耿于怀”。有的学生认为人是有尊严的,应该义不容辞地维护个人尊严;有的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应该关注大事大非,不应该为小事而斤斤计较。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明白学生思维的逆向引导,让学生学会用人性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人,认识生活与自我的“真、善、美与假、丑、恶”。

2.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关注学生探究过程,应讲究下列策略:

(1)激发探究的情趣。初中学生都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这正是乐于探究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激活学生探究的潜质,帮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2)活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学习重过程而非结果,故探究学习中无“好生”、“差生”之分。实践表明,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能具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探究学习的形式,把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学习内容宜个体探究,就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勿强求一致。如我补充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中的一段,甚至可以是几个词语或者几个句子,结合自己对春天景色的感悟,去深入阅读探究,领悟体验,效果很好。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大力推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