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文化差异中西传统文化差别浅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11 浏览:22805
论文导读:
【摘 要】中西方文化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伴随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而产生,同时也因不同底蕴而产生了迥异的宝贵文化遗产。悠久的东方文明,讲究的是与人为善、尊师重道;而西方却与之迥异,他们凸现的是对真理的追求,倡导的是一种批判精神,正应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关键词】文化;中西文化;真理;差异

1.对于文化含义的界定

对于文化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从广义方面来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物质文明方面如同考古人员对历史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器物进行的发掘,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创造的生产工具等都可以认为是物质文化;而不同时期的人们产生的不同意识,如天文历法,不同的法律文献,如前一段时间预测世界末日的玛雅文明等等。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或者说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它是有知识性特征。今天我所探究的文化可以说是狭义的文化。通过对文化概念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去认识中西文化的不同。

2.中西文化的差异及表现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由于在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生长,加上交通阻隔,在经过几千年基本相互隔绝状态下的发展和积累之后,形成了世界上两个最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因此,无论从历史的哪个时期来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两个不同质的文化。

2.1从文化的基本形态而论,中国文化是一元文化,西方文化是多元文化

从双方的社会结构上看。中国自古以来实行的都是大一统的王权制,即便是分裂时期,也不是政权结构的分立,而是一个统一王权分开成若干个统一的王权。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思想的根基,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扬,由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明清时期的文字狱无不体现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对于中国文化的严格控制。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孟子说:“夫道,一而已矣。”相反,西方在古希腊时期就实行分立的城邦制。整体来看,希腊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许许多多相对独立的城邦组成。希腊也曾经有过帝国,如“雅典帝国”、“斯巴达帝国”等,但这种“帝国”实际上不是一种统一的王权,而是以雅典、斯巴达为盟主的“联盟”而已,没有形成如中国的周天子那样的君权神授的最高王权。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没有想成一个强大的具有持久统治力的大国,始终是各个诸侯国战事不断。
2.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

一、西方文化突出天人相分

中国文化历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学说,特别强调天人合一。这里的“天”并非仅指天地意义上的“天”,而是泛指相对于人而言的客体世界。主张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周易大传》为代表的“天人协调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儒家的人文理想就是“使天德下贯为人德,人德上齐于天德”,最终实现天人同德。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源头——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强调尊重“天意”,顺从“自然”。儒家和道家都反对不顾自然法则,急功近利,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人类在适应自然的同时,当然也要对自然加以改造,努力做到既调整自然,使其符合人类的需要,同时又不破坏自然,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反,西方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一向主张天人相分,天人相分成为西方人固有的思维模式,成为西方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西方文化强调征服和战胜自然,认为人与自然的对立是“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当人们的生存只有靠征服自然来获得的时候,这种征服自然的观念便深入人心。

2.3在人所扮演的角色方面,中国文化体现含蓄,西方文化注重张扬

中国文化强调中庸,碌碌无为,讲究逆来顺受,打出头鸟,而西方主张发扬自我个性,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我。从古自今在中国做官的想法始终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于社会的看法,对于生活的态度不会有过大区别,只求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过一生,因此缺乏创新是中国过去乃至当今发展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而西方文化正好相反,他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强调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主张扩张自己,扩大自己生存空间,张扬自己的个性。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宗教改革时期一直在强调真善美,要做到不同的“我”论文导读:
。要发扬个性,彰显自我。这些观点与我国传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2.4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强调家庭本位,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本位

中国文化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农业经济是一种最稳定的经济,农民生活相对较为安定,聚族而居,守土重迁,它要求社会结构也应具有稳定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应具有稳定性,因此,中国文化重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稳定关系。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探讨人与人的关系时,提出了“仁”的概念,其本质就是人和人的关系问题,并提出用“礼”来规范这种关系。西方文化建立在工商业经济基础之上,工商业讲究自由竞争,并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且必需有物质和人员的流通,因此,其人民多懋迁服贾,不畏迁徙。其家庭也不像中国那么稳定和复杂,以夫妇为中心,子女结婚就另立门户,父子夫妇可以各有私财,权界分明,其财产均为个人所有,非家庭所共有,家庭成员去世以后,其财产或由子女继承,或捐赠他人或社会,完全由死者生前遗言决定。因此,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竞争的公正有序。西方私有制深入到家庭内部,“西方人习惯于依靠一己力量去独立奋斗,求生存,谋发展,因此,西方的家庭相对来说比中国、平等得多” 。个人本位有利于个体潜力的充分发挥,但也容易导致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淡漠。

2.5在价值取向上,中国文化重义讲礼,西方文化重利重法

中西文化由于其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最终在价值观念上也必然产生较大的歧异。中国是一个社会,其特点是政治化,政治化。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建立了价值观念体系,如“三纲五常”,讲的是臣以君为纲,妇以夫为纲,子以父为纲。其核心是“仁”和“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当然,中国文化也并不否认求利,但义在利先,要“见利思义”。 中国文化的这一价值观念,培养了中国一代又一代舍利求义、甚至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给人们以正面的价值引导,其不利影响是使中国文化形成一种只讲人情世故、忽略法制精神的错误观念。在缺乏法制精神的中国,人们的行为不是依法律来规范,而是靠礼制来约束,用人治代替法治,用道德的主动修为代替法律的强制规范。
在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个人本位主义盛行的西方社会,人们认为追求最大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私有财产和个人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与此相对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主要靠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来维系,而不是靠道德修养来维系。为了避免因利益而产生的冲突,必须要有一种公正、持中的权威来保障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游戏秩序,这就是法律。法制观念在西方早已深入人心,西方人崇拜金钱和法制就好像崇拜上帝一样,拥有法制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私有财产、才能让自己的切身利益不会受到侵害。
综上所述,东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各自不同文化都有适合于本地区的重要因素,对于西方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我们应该积极的去借鉴,做到西学东用,同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辨别,做到弃其糟粕、留其精华。这一点也就是传统意义上讲的中西文化合璧,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只有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 [科]
【参考文献】
李丹.浅析中西方教育之差异[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8).
敖登.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