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多媒体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80 浏览:134715
论文导读:进行安排,可以让学生逐步实施,逐步完善。老师也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展并能够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选题是否恰当,合作的人数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可行等。三、课程的能力培养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重结果,轻方法。有同学反映:“老师,这个例子我是会做了,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下次我还是不知道该怎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基础教学选修课程,通过介绍该课程的特点、实践教学以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在实践中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基础;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基础教学选修课程,非常注重实践。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并且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能力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一、课程特点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选修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音频、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制作和处理软件,同时了解其基本的实现原理,学会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开发。
1.以应用为导向。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及其编程实现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想学习的是这些技术如何应用,尤其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例如如何录音并添加效果、如何处理自己的照片、如何制作电子相册等。所以我们选择的教学实例尽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设计。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把创新思想融入平时的实验和综合设计以及大作品的制作中去。通过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作品的答辩讲解则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以考核为手段。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平时的管理,比如上机实验采取对号入座,大作品的制作需要提交选题规划和中期进展报告等。课程考核方式也在不断完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都采用机考,期中成绩占总评的25%,期末成绩占总评的35%,多媒体大作品占总评的30%,平时成绩占10%。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核每个学生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以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多媒体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与课堂教学同步的上机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学会常用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但要真正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必须让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多媒体的各种技术手段来展示一个多媒体作品。作品制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好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安排好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相当重要。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交1个3~5分钟的视频或动画作品,一般在16周末进行答辩讲解。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自由选题、自由选择软件、自由进行组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实践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1周:布置实践任务,课堂上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对本学期的实践任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和认识。
第1-8周:大致确定一个选题方向并收集素材。
第8-9周:确定选题并提交一个简单的选题规划,即拟定一个作品题目,并写出大致的构思。
第10-12周:提交中期进展报告,要求基本确定选题(后期一般不允许有大的变化),明确分工合作,汇报目前进展情况(如收集的素材及其加工情况,制作的视频片段等,一般要求用几张截图来显示当前进展情况)。
第16周末:提交作品和报告,成绩想得优良的必须参加答辩讲解,一般90%左右的同学都会参加最后的答辩。
按照这样一个进度进行安排,可以让学生逐步实施,逐步完善。老师也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展并能够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选题是否恰当,合作的人数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可行等。

三、课程的能力培养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结果,轻方法。有同学反映:“老师,这个例子我是会做了,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下次我还是不知道该怎样操作才能做出我想要的效果。”这也是很多自学者碰到的苦恼问题,按照给出的操作步骤是可以做出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换个题目学生就会很茫然。这就说明学生只知道操作的结果,不清楚产生这样的操作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演示实例的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的,即要从原理上多分析操作的方法和目的,让学生真正掌握操作的方法,而不是操作的结果。
(2)重操作训练,轻思维训练。目前课堂教学一般都是问题驱动和案例驱动的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方式,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会用一些实例来形象化,课外的实验也都以操作为主,从验证型实验到设计型实验,都要求学生上机去做出一个结果来。当然这样的操作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类似“Photoshop中图像有哪几种调整方法,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调整色阶?为什么要更改图像的模式?什么时候该调整色相与饱和度,如何调整?3ds MAX中建模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方法比较好,原因是什么?”,这样的思维训练则往往被忽略了。其实课堂教学的真谛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想,如何去做。
2.能力培养的思路
(1)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那么在多媒体课程中如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呢?下面结合我们学校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要多提问题并强化分析。要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求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多提问,善于抛砖引玉,不是简单地演示某个实例的操作结果,而是让学生清楚其实现的原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例如讲Photoshop中的色阶调整时,不要简单地把滑块移动一下,告诉学生白色滑块左移会变亮,黑色滑块右移会变暗,这样的操作老师不讲学生也会。学生感兴趣的是输入色阶中为什么黑色滑论文导读:道该如何应用色阶这条命令了,同时与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有关的曲线命令也就一目了然。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上一页12
块往右拖会变暗,白色滑块往左拖会变亮?是如何实现的?什么样的照片该用色阶命令来调整?一般是怎么调整的?类似这样的问题老师就应该结合实例把问题一个个提出来,然后从图像处理的原理来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楚变暗与变亮的原因。这样学生就知道该如何应用色阶这条命令了,同时与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有关的曲线命令也就一目了然。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