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课程教学对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与考试方式革新深思怎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51 浏览:20836
论文导读:
[提要] 组织行为学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推进组织行为学教学和考试方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教学;考试;改革
:A
原标题:关于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与考试方式改革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0日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知识,系统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预测、引导甚至控制或改变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加快组织目标的实现。
组织行为学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采取传统的教学与考试方法,必须对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要针对组织行为学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本课程的理论融会贯通于剖析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与考试方式改革总体思路

组织行为学的课程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不能仅进行理论讲解,必须突出实践性。所以,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就是突出实践性,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最后的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考试环节,应用性是这一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就必然要转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推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与考试方式改革具体措施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改革必然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环节和考试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两者必须同时进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过程改革的具体措施。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过程改革主要就是推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策划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远远高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
1、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案例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组织行为”情况或问题,还可以使学生获得对“组织行为”的感性认识,它是实际生活的一个预演或排练,而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演练就能帮助学生对复杂、抽象的“组织行为”理论真正地做到活学活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入体验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依靠创设一种情感或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互动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悟知识,老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切身体会的环境与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设计特定的情境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参与或“身处其中”,自己“悟”出道理来。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在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关“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时,在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悟出”这些知识来。如讲解气质与个体行为时,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气质类型的测试,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特点来体会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并且学习的效果很好。
3、借助游戏训练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适当引入游戏训练法,是提高学生理解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坚毅性格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斯蒂芬·P·罗宾斯编写的《组织行为学》(第10版)第59页介绍的《积极强化与惩罚》的游戏,就属于一个比较好的课堂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志愿者通过全体同学的鼓掌或不鼓掌来找出藏在教室中的物品,如果志愿者寻找的方向是正确的,其他同论文导读:
学会同时鼓掌,如果方向不正确,其他同学会不鼓掌。在这个游戏中,全体同学都会有兴趣地积极参加到游戏当中来。
在课堂中穿插小游戏,既能创造一种轻松的情感氛围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沟通的方式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经典的“撕纸”游戏来亲身体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差别。

(二)考试方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分配比例。在学生中普遍形成了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的学习风气。其实,这是目前大学生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仅靠考前突击通过考试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不全面和不扎实的。对于知识的真正领会是需要平时积累的,所以比重过大的期末考试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
要让学生不把精力放在期末考试前的几天,那就要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笔者已将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分配比例调整为4/6,这样学生就会重视平时的学习,从而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2、课程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单纯的闭卷笔试,形式过于单一,所测量出的学生分数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考试手段来更好地考查学生,从而正确地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对于不同课程类型的专业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类型,仍然采用期末闭卷的形式,而对于选修课的课程类型则采用案例分析、实训报告和课程论文的方式来考核学生。这种根据课程类型来设置考核方式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考试内容要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的实际应用。传统的考试题型(如选择、简答、论述等)对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考核无法实现。传统题型不利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的考核,根据现在整个社会的形势,应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考试内容应提高实际应用题的比重,笔者已将闭卷试题中实际应用题的比例提高到40%,这样更有利于测试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同时也与教学改革相呼应。
主要参考文献:
窦胜功,张兰霞.组织行为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0.3.
周四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初探.法治与社会,2009.12.
[3]张彩华.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的思考.高等农业,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