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着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工业强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73 浏览:22926
论文导读: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是,面对近年来市场、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条件的变化,如何加快江苏工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江苏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顺利实现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2020年之前率先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奋斗目标,是江苏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围绕省委、省政府“八项工程”,以《万企升级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集约发展为引导,大力实施产业高端发展、国际化企业培育、信息化引领、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提速、绿色低碳发展等“六大行动”,不断提升江苏企业国际竞争力、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和江苏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打造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为江苏建设工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以产业高端发展为导向,

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就是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演进、企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一是规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战略基点,选择高附加值环节进行切入,力争未来3-5年内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一批自主核心技术。把完善产业链作为关键环节,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一批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第二是巩固提升优势制造业。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优势制造业,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对产业升级的束缚,提升工业基础保障能力。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向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延伸,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在提升制造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是推进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实施质量提升战略,通过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通过系统设计品牌形象,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等途径,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第四是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创建,实现产业布局集约集聚、协调优化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与重点优势企业的协作和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鼓励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工业园区综合服务平台。第五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制订严于国家的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标准,建立完善的淘汰落后产能标准认定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工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二、以国际化企业培育为重点,

更加注重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推进我省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企业的国际化是核心和主体。要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团队运营、面向国际资源和市场组织生产经营和研发创新活动的国际化企业,在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提升全省企业国际竞争力。首先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壮大规模。鼓励行业内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促进优势企业强强合作,重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其次是鼓励企业国际化经营。鼓励支持企业(集团)建立省外、境外生产贸易基地,创建国际品牌,与跨国公司在产业链延伸、研发中心、营销网络等方面开展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整合资源,提升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再次是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高“专精特新”和集群发展水平。实施中小企业创新工程,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小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及在全省新兴产业产出中的比重超过60%。最后是打造企业竞争软实力。认真学习借鉴知名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和管论文导读:
理方法的创新。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培育计划,重点培育和引进领军型人才。组织赴海外和国内著名高校培训,培养优秀的江苏企业家团队、技术带头人团队和专业管理团队。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江苏精神,着力形成各具特色、凝聚力强的企业文化,大幅度提升企业竞争软实力。

三、以“四化”同步发展为驱动,

更加注重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举措。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之路,必须充分发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优势,充分发挥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供给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组织实施“两化”融合“百千万”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智慧企业”。完善“江苏中小企业数字云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创建“数字企业”。探索建立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适时发布企业信息化指数。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下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核心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移动互联网和各种新型终端为突破口,完善优化电子信息产业链,打造沿沪宁线、沿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密集带,将我省建设成为在国内领先、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技术产业高地。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领域信息化。组织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和沿江八市三网融合试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打造“智慧城市”。统筹推进社区综合管理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协同处置平台建设,提升安全防控能力。要着力扩大信息消费。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终端和智能家居设备等产品,引导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着力构建从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为一体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创新经营和服务模式,引导居民增加信息消费、知识消费。

四、以技术改造为突破,

更加注重提升内涵式发展能力
技术改造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江苏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迫切需要。必须抓重大装备升级和工艺技术改造。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加快推广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推进柔性制造、数字制造、智能制造,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精益制造水平。必须抓新增长点培育。加大对省级新增长点项目(企业)的培育,建立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绿色通道制度,创新开展直接融资推进活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及时协调解决新增长点培育过程中的问题。必须抓重点项目实施。发挥重点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组织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四新”技改项目。组织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百千万”工程,确保每年推广应用百项关键新技术、千个重点新产品。

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

更加注重强化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互动
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是工业化中后期的重要特征,也是提升制造业效益水平和促进制造业高端发展的重要支撑。切实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扶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集团,培育创建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示范企业。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工业设计、节能服务等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发展一批物流示范基地和工业设计园区。切实推动工业企业主辅分离。以行业大中型企业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对象,以主辅分离、整合提升为主要内容,鼓励制造业企业走专业化经营道路,做精做专,把企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业外部化。切实打造服务业自主品牌。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培育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创建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品牌;着力培育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努力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有影响的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和区域品牌。

六、以绿色制造为抓手,

更加注重保持工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绿色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造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实现清洁、安全和绿色发展,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江苏工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突出冶金、建材、纺织等主要耗能行业论文导读:真研究工业发展重大问题,完善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法规政策,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继续完善中小企业“12318”服务体系,推进信用管理“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形成支持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作者系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组织实施节能改造。以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为载体,实施一批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开展能效达标对标活动,在全省树立一批低能耗水平全国领先的节能标杆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工业园区循环改造、清洁生产指标创先、再制造产业化等为重点,实施一批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工程机械、办公信息设备再制造产业基地及节材代木试点工程的建设和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对粉煤灰、冶炼废渣、化工废渣等大宗工业固废,造纸、印染、皮革等行业废液,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及炼油等各种放散气体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还要强化组织推进、战略谋划和环境营造。要加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认真研究工业发展重大问题,完善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法规政策,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继续完善中小企业“12318”服务体系,推进信用管理“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形成支持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彭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