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以人为本”现代阐释-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01 浏览:21242
论文导读:在知识经济时代,土地、资本和设备等在昔日的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因素已不复辉煌,人的因素,诸如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当今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往往是物的因素——自然资源和资本等。这
【摘要】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含义: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观念在当代的提出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人本主义”有重要区别。
【关键词】“ 以人为本”;主体作用;以物为本
2095-3089(2012)03-0025-02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界定“以人为本”中的“人”。“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是历时态意义上的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和将来的人的统一,又是共时态意义上的类存在、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的统一,他具有如下的具体规定:首先,他是社会化的,即他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人。事实上,离开社会的纯粹抽象的个人是从来就不存在的,任何人类个体都是属于一定社会形态,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其次,他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是由人自己的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创造和改变的,而物质生产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 、发展变化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1]再次,他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尽管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就属于社会存在物,但他们同时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源于自然界这一事实就注定人无法摆脱自身的自然属性。尽管人的自然属性,如吃、喝、生殖等由于社会的影响已不同于动物的自然属性,但它们仍然是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最后,他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现实的人具有认识的能动性和实践的能动性,是物质生产活动的能动承担者;同时,人的生产活动又受既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制约。
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含义: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它是一个纯粹的价值观命题,把人看成一切价值的主体,一切价值的根据、标准和归宿,看成是价值的实现者和享有者。就其实质而言,“以人为本”就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004年3月10日,同志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

二、“以人为本”观念在当代提出的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1.“以物为本”、“以GDP为本”等观念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显现。“以物为本”、“以GDP为本”等观念的严重弊端是片面强调物的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了人的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人自身的发展。“所谓‘以物为本’,就是见物不见人,忽视人这个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以物为本’的片面性在于,只知道发挥物(即机器、设备和资本等‘死劳动’)的有限效用,不知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才是第一可宝贵的,因而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人这一‘活劳动’的最大效用,也就不可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GDP为本’,即以眼前利益为本,主要表现为单纯追求眼前的经济指标,采用近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不惜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以牺牲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和整体利益为代价。‘以GDP为本’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以个人升迁荣辱为本的不正确政绩观的反映。”[3]结果,货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大行其道,人仅仅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人成为资本、商品、机器的奴隶。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非人的发展模式引发了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核威胁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2.人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土地、资本和设备等在昔日的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因素已不复辉煌,人的因素,诸如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当今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往往是物的因素——自然资源和资本等。这一时期,人们关注更多的就是物质资本,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物质资本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于是,发展手段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也就成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才强国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参考文献www.7ctime.com
的‘制高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也越来越成为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4]

三、“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人本主义”的区别

谈及“以人为本”,我们应该把它和“以民为本”、“人本主义”区别开来。这样,既可以避免理论上的混乱,又可以正确地指导实践活动。
1.“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区别。“以人为本”不同于“以民为本”,主要在于“人”是相对于“物”而言的,其内涵和外延都比“民”宽泛,相对而言更具有包容性。这里的“人”不仅包括人民,还包括“类”存在意义上的人、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人格与个性的个人等意义上的人。而“民”是相对于领导者来说的,即民众、人民群众,“以民为本”总是相对某一国家政权而言的。
2.“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的区别。二者的区别首先在于“以人为本”只是一种观点、一种理念,而“人本主义”则是一种思潮、一个哲学派别;其次,二者对“人”的理解不同。第一,“人本主义”多是从“类”意义上来理解人,更多地去强调人的“类”存在和类价值,重视人的共同性、普遍性而忽视人的社会差异和个性差异;而“以人为本”则是从“类”存在、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这三种存在的意论文导读: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把人看成一切价值的主体,一切价值的根据、标准和归宿,看成是价值的实现者和享有者。它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上一页12
义上理解人,既强调人的“类”存在和类价值,也重视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价值,同时又不忽视人的个性存在和个性价值。第二,“以人为本”所说的人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而“人本主义”一般是以抽象的人出发,也就是说把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抽去,而仅仅把人看作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四是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来解释社会,而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则是从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来谈论人。由于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是把人的某一共同属性当作人的本质,没有看到人的感性活动对人的意义,没有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来看待人,因此,它往往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的本性”作为观察社会历史的准绳,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作为维护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工具。例如,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把人规定为有感觉能思维的感觉实体,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最高存在。这里的人就是非实践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而一进入社会领域,费尔巴哈就倒向了唯心主义。
总之,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把人看成一切价值的主体,一切价值的根据、标准和归宿,看成是价值的实现者和享有者。它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