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现实状况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85 浏览:13242
论文导读:任何农民,只要他是特定社区中的一员,其对集体土地的享有权就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由于社区的范围既包括静态的包括动态的社区成员,这就使社区边界处于不确定之中。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必然要求社区土地能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进行周期性的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农民而言,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不仅是一种经营手段,而且是其生存和发展
摘要:中国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也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希望这些分析对我国的家庭承包制度有一些启示。
关键词: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农民
2002 年 8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制定这部法律的核心目的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显现出不完善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确定性
《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承包农户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然而,在实际土地生产经营过程中,承包经营合同收到来自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的限制,使得本来属于农户的正当权益受到不合理侵蚀,农户应有的经营权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并无相应的制度保障。国家或者集体所有者事实上可以有多种理由终止或重新修订合同内容,农民的承包权仍然没有走出所有权强约束和承担所有权赋予的各种社会功能。随意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2)不稳定性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任何农民,只要他是特定社区中的一员,其对集体土地的享有权就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由于社区的范围既包括静态的包括动态的社区成员,这就使社区边界处于不确定之中。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必然要求社区土地能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进行周期性的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农民而言,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不仅是一种经营手段,而且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后屏障,农地资源仍承负着沉重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在传统观念里,集体成员应该天然地无差别地享有集体所有的土地,而且这种观念已转化为一种制度安排,即土地随着人口的变化进行周期性的调整。虽然明确提出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关系,承包长期不变,但大多数地方却又不得不在有限的土地上随人口增减而重新调整和分配配土地。这种重调土地的压力有 80%是由人口增减所致。不稳定的家庭承包经营权,不利于激发农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由于土地要每隔几年就随人口变化而进行重新分配,从而导致农户土地经营行为的短期化。既然每个集体成员对集体土地的权利是均等的,那么他们在土地数量、质量以及土地负担的分摊上就是均等的,也就使得经营条件、经营能力不同的农户获得所谓均等的、极其零碎和分散的土地。这也使承包户不得不经常性地面对社区成员调整土地的要求和对其产权可能造成的威胁。
(3)缺乏可转让性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即使法律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只是“允许农户将无力耕种的土地在经集体同意并不能擅自改变承包合同的前提下自找对象、协商承包”,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不当限制不仅直接阻碍着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而且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后果即相当多的一部分农民不能在意识形态上认知土地转让权。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现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是按照社区人口数量平均分配土地的,而且为了保证农民获得土地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平等,不得不好坏搭配。这种耕地初始配置必然导致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地块分割细碎。为了好坏搭配而形成的耕地地块分散零碎,不仅使垄、坎、沟大量增加,从而减少了耕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直接制约着土地产出效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
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具体表现是:①影响劳动产出率的提高。劳动、土地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稀缺必然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甚至陷入劳动的过密化投入。②制约了大中型农机具的使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土地规模小且分割成若干小块使得大中型农具无法采用。③影了农业科技的成功推广。土地规模的狭小自然影响着农户进行科学研究甚至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致使我国农业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低下。④限制了单位土地经济效益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下自然影响着土地的产出率和价值实现最大化。
(2)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不稳约生产长期投资
土地家庭承包制度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村民都要求对土地的平均使用;第二,当一个社区里的人口因结婚、死亡、出生等发生变化时,它要求对土地在村民间进行再分配,以使新入村人口获得对土地的使用权。在对待政府承包土地 30 年不变的政策上,农民的反应是矛盾的:一方面期望自己所承包的土地能够永久化占有,另一方面又期望在自家人口增加时能通过土地再调整来补进土地。由此,不仅导致土地过分平均化,而且出现土地不断调整。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和农民对土地的投资积极性呈正相关。我国农村某些地方的基层干部甚至把调整土地作为控制农民的手段,为自己及家族谋利益,导致土地纠纷越来越多,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事实上短而不稳,因而对长期投入缺乏信心。大多数农户只从事一两项与土地相关的投资,一两项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农户投资越来越呈现出短期化趋势。农户的投资主要用于当年的生产费用支出,即主要支付农业当年生产所需的物质消耗,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大纲www.7ctime.com
如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投入。可见,农户对土地改良的投入很少。
参考文献
杨德才.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对我国若干农业问题认识的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1.8
杨学成.关于“30年不变政策”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3]姚洋.集体决策下的诱导性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地权稳定性演化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2.2
[4]沈滨、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与农业绩效,生产力研究,2003.1
[5]任辉、赖昭瑞.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现实反思与制度创论文导读:冯继康.农村土地制度:内涵界定与特征解析,齐鲁学刊,2004.1刘乐山.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缺陷与完善,当代经济研究,2002.3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管理世界2002.6上一页12
新,经济问题2001.3
[6]程怀儒.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问题的思考,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7]贺雪峰.农民土地,什么农民的土地,经济管理文摘,2005.20
[8]冯继康.农村土地制度:内涵界定与特征解析,齐鲁学刊,2004.1
[9]刘乐山.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缺陷与完善,当代经济研究,2002.3
[10]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管理世界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