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93 浏览:157398
论文导读:placetheconstructionofnewcountryside,andthefunctionaldifferencebetweentownandcountrysideinthesocio-economyisunlikelytoandshouldn’tbeeliminated.Thepracticeoftheconstructionofthetowncan'tsimplyapplymechanicallytoruralconstruction,theresidentialareaofthetown
摘要:城镇化不可能取代新农村建设,城镇与农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差别不可能、也不应该被消除。不能把城镇建设的做法简单地套用到农村建设中去,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农村建设还是应该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要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温家宝2012年1月16日《求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
Abstract: Urbanization can not replac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the func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side in the socio-economy is unlikely to and shouldn’t be eliminated.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wn can't simply apply mechanically to rural construction,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town can't be copied to the country, by driving farmers upstairs. Rural construction should keep rural characteristics, be helpful for farmers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keep idyllic scenery and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 should he overal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eet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the farmers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so as to create the better homes for farmer’s happy life.
-- The Development Way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Seeking Truth , Wen jiabao on January 16, 2012
Keywords: urbanization; new type of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2095-2104(2012)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
人类聚居模式的演化
人类聚居模式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一种最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人类聚居模式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无组织的原始聚居阶段
有组织的原始聚居阶段
静态的城市聚居阶段(传统聚居阶段)
动态的城市聚居阶段(现代聚居阶段)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
社区:中国农村社区是具有一定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功能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社会单元。在中国,农村社区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民聚居的地方,除进行经济活动外,也进行政治、文教、风俗与社会活动。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镇界限,把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
社区规模相对较大。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
完全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供水、
供电、通讯、购物、有线电视、电脑网络、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设施基本齐全,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
法律、计生、就业、社保、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政府各项服务全面覆盖,很多事情群众不出村就能办到。
居住环境自然优美。新型农村社区注意环境的美
化、绿化、亮化,娱乐休闲设施齐全;群众的住房设计科学。
社会管理相对规范。一般要建立党总支、居委会、
经济协会、文化协会、老年协会、村民理事会以及物业公司等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和完善。
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布点规划是村庄建设规划的基础和指导。从内容来
看,村庄布点规划应是城镇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
只有在统筹进行村庄布局,合理确定村庄的位置、规模和数量,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不能简单地就农村论农村,必须从整个区域层面分析研究。只有编制完善上位规划,明确新村庄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规划要求,实现城乡规划的整体统筹,才能有效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全面展开。

2.1 村庄布点规划与上、下位规划之间的关系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

2.2 村庄布点规划的要求

(1)总体要求:
——“改造城中村、建设中心村、治理空心村、培植特色村、合并弱小村、保护历史文化村”
(2)落实 “三区”控制要求。总体规划对市域内的空间资源与管制做出了“三区”的明确界定,即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对村庄布点规划也结合“三区”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位于禁止建设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位于禁止建设区外的村庄转移;对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对位于适宜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改善设施条件,合理布局农村集中论文导读:模。按照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平原地区城郊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0㎡以内,山地丘陵区控制在80㎡以内,其它地区控制在100㎡以内。(5)明确城乡规划管理体系要求。根据规划编制管理要求,必须在编制完成县(市)或镇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再编制县(市)或镇域村庄布
居民点,建设中心村;对周围存在潜在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或位于山区、受地形条件限制难以发展的村庄,应逐步进行搬迁撤并。
(3)体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要求。如《潍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5 年-2020年)》要求:“规划期内村庄建设用地主要是整理和置换,不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协调,对现有人口在300 人以下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基层村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
(4)严格控制村庄的用地规模。按照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平原地区城郊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0㎡以内,山地丘陵区控制在80㎡以内,其它地区控制在100㎡以内。
(5)明确城乡规划管理体系要求。根据规划编制管理要求,必须在编制完成县(市)或镇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再编制县(市)或镇域村庄布点规划,然后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规划管理方面要建立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依法分级分类审批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