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当代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896 浏览:69476
论文导读:于使用者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这就给人们叛逆正统的心理提供了机会。人们在互联网交往过程中几乎不必承担义务,这就使学生网民的责任感降低。据统计,“”中大部分是学生,特别是大中学校的学生,1998年我国第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被捕的杨某就是国内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由于责任感的缺乏,上网者在
20世纪末,信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国际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人类文明被带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社会。美国网络专家威廉奥尔曼说:信息革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它有能力、以甚至十年前还不敢想象的方式,使人们紧密联系,消除这里和那里的界限。信息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现代化,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赋予了道德行为、价值观念新的内涵。因此,我们必须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构建与网络社会共鸣的道德观念、道德精神,真正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

一、构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倡导精神文明的净土,建设学校和谐校园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自由驰骋的快意,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人们的价值观、网络道德素质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在网络时代,应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同时也要教育他们把精神、价值、精神融入网络技术。网络应是繁荣社会、造福人类的工具,学生网民们应该彼此尊重,平等相处,互惠互利,切实履行义务,敢于承担责任,采取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不仅如此,为了使网络成为我研究生论文www.7ctime.com
们美好的家园,还必须教育学生网民勇于同危害国家、社会和网络用户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2.积极规范网络行为,破除网络时代出现的新道德困境
网络主体是一切网络行为的道德评价者,是道德进步的核心推动力量。网络道德建设使人们更加明确互联网需要人们共同来维护,这是网络主体的最大利益。网络主体的网络行为需要规范,如同开车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一样。通过网络道德建设,人们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网络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从而增强道德意识,肩负道德责任,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减少或消除影响网络安全及网络社会问题的行为,使网络社会健康发展。
3.实现继承优秀传统道德与现实网络道德意识多样化的契合
道德意识是人们对人与人道德关系的反映。以往人的实践与交往以及由此发生的、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道德关系具有明显的时空限制,这使道德意识局限在主体所处的较为狭窄的空间中,其内容只是涉及单一的或不太复杂的大体上真实的社会关系。而在网络社会中,人因为有了另外一个天地,人与人的道德关系不仅仅存在于真实世界中,它也存在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人不仅与自己真实世界中的熟人发生利益关系,也与网上的他人发生道德关系,从而出现道德关系的无限拓展性。在人类步入网络社会时,如何弘扬人性的善端,遏制人性的恶端,健全网络主体的人格,使人们在应用网络技术的同时,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人性得以完善,这才是人的发展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网络主体的地位,健全网络主体人格,对网络主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4.拓展道德建设的新领域
网际交往是开放式的交往,网络化是开放的标志,学生网民实质上成了“世界公民”。众多网友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
享和道德情感交流,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实现认识和思维的及时性、全面性,提高思维的创造性,这种交互性网络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成果及创新意识的主体和源泉。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获得较大的自由,平等地参与网络讨论等活动。因此我们说,网络道德建设无疑有助于网络主体在研究网络技术时,真正考虑到人的利益,考虑到人的发展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在应用网络技术时,将道德是否允许放在技术能够做到之前,真正使网络技术成为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

二、学校网络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伴随多元文化的交织,传统思想陷入现存“虚拟”困境
在网络交往中,人们不断地以电子书写的方式建构自己的身份,创造了多个“自我”,传统理论思想的约束和制衡在现存“虚拟”的空间中显得软弱无力,网络主体的高度自我卷入状态则拉大了自我的张力,致使网络主体的自我意识难以达到统一,个体不能肯定自我的身份,对自己的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乏明确的认知,也无法将已获得的对外界的认识与自我评价协调起来,导致主体的行为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降低。
2.网络主体道德意识淡漠
网络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当人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在虚拟空间进入平常无法经历和体验的世界时,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网上的内容,而有意识体验的能力则受到损害。不仅他们的思想、感情,还有他人、环境的含义都令人迷惑不解,进而冷漠了人的情感和人类的价值关怀。在网络社会,技术的世界、信息的世界是凸显了,人性的世界、心灵的世界、情感的世界和道德体验世界隐退了。然而,道德体验是道德信念的稳定剂,道德信念是人们所遵循的与理想联系的生活准则,是人们评价自我行为是非、善恶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而网络主体道德体验的丧失,动摇了人们道德信念的基础,模糊了个体的内在价值标准。
3.现代社会“自由度”与“社会责任”的博弈
在网络使用中,由于使用者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这就给人们叛逆正统的心理提供了机会。人们在互联网交往过程中几乎不必承担义务,这就使学生网民的责任感降低。据统计,“”中大部分是学生,特别是大中学校的学生,1998年我国第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被捕的杨某就是国内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由于责任感的缺乏,上网者在网络上可以任意说谎,编造各种故事,时间久了人们慢慢地就感到网络无真言,对网络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因此,如何界定网络社会中社会责任的承担问题,在网络社会道德建设中至关重要。
4.网络安全面对“符号化”的行为模式失去有效的制衡机制
在网络社会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实体化的个人隐退到终端之外,一个个突出特点的人被演绎成一组组的数字与符号,任何行为主体在网络中都是由符号代替。虚拟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人们摆脱了传统社会管理和控制。虚拟社会为人提供的极大的自由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社会责任的范围,由此引起的道德失范问题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这种情况很危险,它会破坏网络秩序,威胁到社会的正常运转。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