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做个学生文本解读导航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37 浏览:142580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认为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文本解读的导航人,要读懂语言背后的含义,使语言文字变深刻;要恰当地链接,使语言文字变丰满;要创设情境,转化角色,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要巧妙梳理总结,使文本主题得以升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探讨
1674-4810(2012)14-0099-01
常常听一线教师的讲课,语文阅读教学大多存在三段式的模式。即一读,圈画句子;二读,交流阅读感受;三读,读出感情。这种三段式教学往往是一种平面式教学,学生只游离于文字表面,与文本始终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因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单薄的,感悟是浅显的。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文本解读的导航工作,让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变得深刻、丰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才可能变得更高。

一、读懂语言背后的含义,使语言文字变得深刻

文本解读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静心凝神地研读文本,与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进行认真对话。对课文的重点段、重点句所隐含的深刻内涵与情感,进行层层引领,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
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理想的风筝》赞扬了失去左腿的刘老师坚忍不拔、乐观开朗的品格,文中对刘老师写板书的情节刻画得很细腻。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写板书背后的内涵,笔者做了以下几步引导:先让体阅读全段,画出“写板书”的句子,抓住五个“转”字,体会刘老师写板书的艰辛。然后设计情境,引读“写板书”的句子。
通过引读,学生对刘老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接着笔者再追问学生:“刘老师这样岁岁年年地跳跃旋转,支撑他坚持这么做的是什么?支撑他的仅仅是那根圆木棍吗?”此时,才真正揭开刘老师不知疲倦地旋转跳跃的谜底:那是因为他深爱这三尺讲台,深爱他的学生。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犹如引导学生深挖一口井,在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逐步引导下,使学生逐渐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

二、恰当链接,使语言文字变丰满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一根链条的话,课文的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链环,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将课本语言与课外信息恰当、有效地链接起来,与学生的生活体验链接起来。
例如,苏教版第六册课文《孙中山破陋习》中有这样一段话:“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一道又一道地缠足是怎样的情景?姐姐“为什么会痛苦得眼泪直往?”当前的小学生对封建社会缠足的历史不够了解,此时可以拓展这样一段材料:在旧社会,女孩缠足的年龄小则四五岁,大到七八岁,正是骨骼发育、长身体的时期,用布条长期把脚紧紧地裹住会造成脚骨扭曲、脱臼,导致双足严重变形,最终导致女孩行走、活动不便;教师还可以搜集旧时缠足的视频,以及缠足后双脚变形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有了这些直观感性的认识,学生才会理解文中姐姐缠足时的痛苦心情,理解孙中山憎恨陋习、坚决要破陋习的原因。
与教材相匹配的名著、文献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三打白骨精》中描写白骨精变成村姑的句子仅有一句话“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村姑到底有多美?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貌的村姑的模样?再出示《西游记》中原文对村姑描写的句子:“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这段话对村姑的描写生动形象,是学习人物外貌描写的范例。此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像这样描写细腻生动的语段,《西游记》原文中比比皆是,建议大家课外细读《西游记》原文”。这就很自然地为学生打开一扇课外阅读的窗子,会收到学一篇读几篇,甚至读整本的阅读效果。当然,课堂链接要恰当、适度,过繁过滥的链接与拓展,不但挤占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还会影响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质量。

三、巧妙梳理总结,使文本主题得以升华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课尾,教师要善于梳理、提升主题,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好的课尾如同一篇文章的好的结尾,会给人无限的感召力,让人回味无穷。例如,教学《爱如茉莉》(苏教版第十册)一课时,可把文中描写父母互相关爱的细节,组合成一首小诗:
爱是妈妈吃完再告诉的细心,爱是爸爸直奔医院的身影;
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爱是妈妈手脚麻木也不肯动的体贴。
这样的小诗既总结了课文,梳理了学生零散的思维,又使课堂充满爱的情意与浓浓的诗意。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鞋匠的儿子》(苏教版第11册)一课结束时,通过介绍林肯的重大贡献来总结、提升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两次回读课题:
师: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他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让40万黑奴得到解放,使南北分裂的国家得以统

一、他被认为是新时代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他是一位——

生:鞋匠的儿子。(读课题)
师:正是这位鞋匠的儿子,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卑微照样成就伟大。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总统,记住这位——
生:鞋匠的儿子。(读课题)
这样的总结,既是对林肯形象的再认识,也是对文本主题的深度升华:卑微照样成就伟大!林肯这位伟大的总统、鞋匠的儿子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得更加高大、更加完美。
三 结束语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智者的象征。在课堂上,需要教师进行穿针引线,起承转合,巧点妙拨,恰当引领,学生对文本才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解读教材文本的第一人。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深度,才能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