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双宾语结构语用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6-24
作者:用户投稿本站原创
点赞:24023
浏览:108693
论文导读:
摘要:受语用制约,《楚辞》25例双宾语结构中,双宾式仅8例,其同义句式却有17例。主观情态因素“语义焦点”是《楚辞》双宾式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篇章因素“诗歌整齐性”、“诗体体例”是其同义句式的主要制约因素,这种语用特征是由《楚辞》偏向于词汇语法层次的文体特征决定的。
关键词:《楚辞》;双宾语结构;语用分析
1001-5981(2012)01-0150-03
语法结构的使用一定程度受制于语篇,语体则是语篇形成的大语境。严格区分语体进行语法研究能更准确地揭示语言结构的规律。但语法研究中的语用“不是指所有的语用因素,而是指跟句法有关的语用因素”。先秦诗歌的集大成者《楚辞》、《诗经》等的双宾语结构(包括各种双宾式及其同义句式,下文将前者标为A,后者标为B)极少人关注,语用平面的研究更为罕见。本文拟就《楚辞》双宾语结构(限于给与、告示、称谓等得到普遍认可的结构,其中A计8例,B计17例)的语用特点进行比较,将涉及到语言经济原则、表意明确、语义重心和焦点等主观情态因素以及节奏、诗歌整齐性、诗体体例等篇章因素。
A1:(1)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天问)
A2:(2)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九辩)
A3:(3)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九章)
“动宾结构中,受事直接受动作影响而改变状态,往往是表达的新信息”,那么,双宾式中,受事比与事更倾向于成为新信息,而常规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從旧信息到新信息的过程。如例(1),受事“天下”因直接受动作“授”的影响而改变状态,比与事“殷”更倾向于成为新信息。因此,A1首先是信息结构模式制约的结果。
另一方面,作为新信息的受事也容易成为自然焦点,照汉语尾焦原则,受事理当位于句末。可见,“天下”不仅是新信息,也是句子的焦点。
陈述句中,新信息在信息结构模式中位于句末,焦点也在句末,二者重合,A1是新信息与自然焦点共同制约的产物。
制约A2的首要语用因素是“重成分后置”。重成分后置对汉语双宾语来说则几乎是一种刚性制约。双宾式中,相对直接宾语而言,间接宾语长而复杂时,受“重成分后置”的制约,A2:成为理论上的首选句式。如例(2),“夫流星”相对“言”来说是“重成分”,为避免头重脚轻而后置。先秦其他文献的A2也证实了这一点,如“越人饰八人,纳之太宰嚭。(国语•越语上)”
制约A2的另一语用因素是尾焦原则,双宾式中,语义表达重心多在结构末尾,A1和A2宾语的语序不同。语义焦点也不同,A1是直接宾语,A2是间接宾语。
例(2)中,“重成分”、“语义焦点”为同一句子成分,二者共同起作用。如果“语义焦点”和“重成分”不是同一句子成分,因为“重成分后置”是汉语双宾语的刚性制约,“语义焦点”需让位于“重成分后置”,《楚辞》无此类用例。
分析表明,《楚辞》中的A2是重成分后置和语义焦源于:7彩论文网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点制约的结果。
“在动态句法结构中,宾语还可能作为对比焦点移位到动词之前”,句中“斯言”为“告”之受事,前置于动词正是作为对比焦点而移位的,属语用范畴的提前。
“谁”、“斯言”是A2的双焦点,其语用价值可探讨如下:“语法重音对意义的影响很小,逻辑重音对语意的表达有关键作用。有时,同一句话,逻辑重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但语法重音要服從于逻辑重音。”“斯言”作为对比焦点得到突显时,“谁”需让位于它,焦点功能被削弱,疑问语气因之减弱,“斯言谁告兮”不再表有疑而问,而是一种强烈的反问。
总之,语法、语用双焦点是A2的制约因素,表达上,二者有轻重之别:语法焦点因需让位于语用焦点,功能有所下降。
联系A1、A2,可以发现,A1、A2、A3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受制于语义焦点,因此说,《楚辞》双宾式的选用主要是语义焦点制约的结果。
B1:(4)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
B2:(5)愿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九辩)
B4:(6)君将何以教之?(卜居)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大纲怎么写www.7ctime.com
摘要:受语用制约,《楚辞》25例双宾语结构中,双宾式仅8例,其同义句式却有17例。主观情态因素“语义焦点”是《楚辞》双宾式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篇章因素“诗歌整齐性”、“诗体体例”是其同义句式的主要制约因素,这种语用特征是由《楚辞》偏向于词汇语法层次的文体特征决定的。
关键词:《楚辞》;双宾语结构;语用分析
1001-5981(2012)01-0150-03
语法结构的使用一定程度受制于语篇,语体则是语篇形成的大语境。严格区分语体进行语法研究能更准确地揭示语言结构的规律。但语法研究中的语用“不是指所有的语用因素,而是指跟句法有关的语用因素”。先秦诗歌的集大成者《楚辞》、《诗经》等的双宾语结构(包括各种双宾式及其同义句式,下文将前者标为A,后者标为B)极少人关注,语用平面的研究更为罕见。本文拟就《楚辞》双宾语结构(限于给与、告示、称谓等得到普遍认可的结构,其中A计8例,B计17例)的语用特点进行比较,将涉及到语言经济原则、表意明确、语义重心和焦点等主观情态因素以及节奏、诗歌整齐性、诗体体例等篇章因素。
一、《楚辞》双宾式的语用制约因素
关于双宾式的使用限制,首先是语言成分自身的约束。如受语义特征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进人其中。但是,常见的三价动词在《楚辞》中很少以双宾式的形式出现却是语用制约的结果。如果将动词标为V,间接宾语(与事)标为O1,直接宾语(受事)标为O2,《楚辞》中,A有三类:A1(V-O1-O2)、A2(V-O2-O1)、A3(O2-O1-V)。如:A1:(1)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天问)
A2:(2)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九辩)
A3:(3)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九章)
1.1 A1(V-O1-O2)的制约因素
《楚辞》中,A1最多,共5例。“动宾结构中,受事直接受动作影响而改变状态,往往是表达的新信息”,那么,双宾式中,受事比与事更倾向于成为新信息,而常规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從旧信息到新信息的过程。如例(1),受事“天下”因直接受动作“授”的影响而改变状态,比与事“殷”更倾向于成为新信息。因此,A1首先是信息结构模式制约的结果。
另一方面,作为新信息的受事也容易成为自然焦点,照汉语尾焦原则,受事理当位于句末。可见,“天下”不仅是新信息,也是句子的焦点。
陈述句中,新信息在信息结构模式中位于句末,焦点也在句末,二者重合,A1是新信息与自然焦点共同制约的产物。
1.2 A2(V-O2-O1)的制约因素
与A1相比,A2的两个宾语也位于动词后,只是语序不同。尽管A1是古汉语最典型的双宾式,表赐与和其他少数动词所构成的双宾式也以A2为常。制约A2的首要语用因素是“重成分后置”。重成分后置对汉语双宾语来说则几乎是一种刚性制约。双宾式中,相对直接宾语而言,间接宾语长而复杂时,受“重成分后置”的制约,A2:成为理论上的首选句式。如例(2),“夫流星”相对“言”来说是“重成分”,为避免头重脚轻而后置。先秦其他文献的A2也证实了这一点,如“越人饰八人,纳之太宰嚭。(国语•越语上)”
制约A2的另一语用因素是尾焦原则,双宾式中,语义表达重心多在结构末尾,A1和A2宾语的语序不同。语义焦点也不同,A1是直接宾语,A2是间接宾语。
例(2)中,“重成分”、“语义焦点”为同一句子成分,二者共同起作用。如果“语义焦点”和“重成分”不是同一句子成分,因为“重成分后置”是汉语双宾语的刚性制约,“语义焦点”需让位于“重成分后置”,《楚辞》无此类用例。
分析表明,《楚辞》中的A2是重成分后置和语义焦源于:7彩论文网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点制约的结果。
1.3 A3(O2-O1-V)的制约因素
与A1、A2相比,A3的两个宾语前置于动词。
例(3)中,疑问代词“谁”是动词“告”的宾语,受“先秦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规则的制约而移位于动词前,属语法范畴的提前,也是焦点表示法”,即疑问代词是句子的语法焦点。“在动态句法结构中,宾语还可能作为对比焦点移位到动词之前”,句中“斯言”为“告”之受事,前置于动词正是作为对比焦点而移位的,属语用范畴的提前。
“谁”、“斯言”是A2的双焦点,其语用价值可探讨如下:“语法重音对意义的影响很小,逻辑重音对语意的表达有关键作用。有时,同一句话,逻辑重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但语法重音要服從于逻辑重音。”“斯言”作为对比焦点得到突显时,“谁”需让位于它,焦点功能被削弱,疑问语气因之减弱,“斯言谁告兮”不再表有疑而问,而是一种强烈的反问。
总之,语法、语用双焦点是A2的制约因素,表达上,二者有轻重之别:语法焦点因需让位于语用焦点,功能有所下降。
联系A1、A2,可以发现,A1、A2、A3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受制于语义焦点,因此说,《楚辞》双宾式的选用主要是语义焦点制约的结果。
二、《楚辞》双宾式各同义句式的语用制约因素
《楚辞》中,B有B1(V-O1-以-O2)、B2(V-O2-于/乎-O1)、B4(O2-以-V-O1/sub>)三类。如:B1:(4)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
B2:(5)愿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九辩)
B4:(6)君将何以教之?(卜居)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大纲怎么写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