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现状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目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730 浏览:161213
论文导读:
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及有关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其意向水平高于实际行为水平。性别、每日上网时间、受教育层次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何时上网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二者拟合二次方程。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杨秀文(1976-),女,吉林辽源人,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讲师;隋丽丽(1974-),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山东 烟台 26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编号:531-001-030498-01)、山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521-014-303138-17)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32-0228-03
网络道德失范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缺失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或自身内部的自律而产生的有悖于社会公德的一种非常态行为。这种失范具体表现为: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欺骗、攻击;制造、传播病毒和垃圾信息;将他人隐私在互联网公开,对他人进行诽谤、侮辱;浏览、下载、传播、暴力信息;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非法侵入、攻击他人信息系统等。
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很深的庞大群体,也同样呈现出很多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这就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与课题。中国传媒大学团委组织针对国内本科大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有54%的大学生经常或偶尔浏览;超过53%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抄袭过论文,但认为抄袭是一种学术败坏的仅占38%。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的探讨,对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比较少见。本研究在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人口学变量、上网基本情况等因素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以期探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对象

调查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鲁东大学、烟台职业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威海职业学院等10所院校3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91份。其中男生155人,占总人数的53.26%,女生136人,占总人数46.74%;文科生146人,占总人数50.17%,理科生145人,占总人数49.83%;独生子女154人,占总人数的52.92%,非独生子女137人,占总人数47.08%;城镇学生130人,占总人数4

4.67%,农村学生161人,占总人数55.33%。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自编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上网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三部分是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状况的调查。第三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共有25题,分为6个维度:网络依赖、网络攻击与谩骂、网络侵权、网络、网络、网络失范行为的意向。前5个维度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类型,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是一个预测未来趋势的维度。Kang(2006)指出:行为意向意味着人们想要实现某种行为的程度。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是指大学生由于基本道德规范缺失或混乱,在网络空间中发生违背网络道德的非理性行为的倾向和意愿。[3]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要、最直接因素,就是说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意向可以很好地预测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是否出现道德失范行为。
问卷采用5点记分法,让被试对所陈述的网络行为与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进行判断: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介于符合和不符合之间”,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为了不使调查对象产生歧义,在调查中“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一律用“网络不道德行为”来代替,二者含义相近,能让调查对象更好地理解问卷内容。经过预测验的验证,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其结果是可信与可靠的。

3.研究程序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本科高年级学生。调查结束后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论文导读: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2.3595,属于中等程度范围。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并没有很严重,但也不容乐观。在六个分维度上,行为意向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M=2.80756),这说明虽然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水平并不高,但是其意上一页1234下一页
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上网基本状况

(1)网龄。网龄一年的大学生有25人,占总人数8.59%;网龄两年的有97人,占总人数33.33%;网龄三年的有104人,占总人数的35.74%;网龄四年及以上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2

2.34%。

(2)上网工具。131人经常使用电脑上网,占总人数45.02%;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有59人,占总人数20.27%;二者使用时间差不多的有101人,占总人数3

4.71%。

(3)经常上网地点。家里上网的有42人,占总人数14.43%;189人在宿舍上网,占总人数64.95%;27人在网吧上网,占总人数9.28%,27人在学校公共场合(如图书馆)上网,占总人数9.28%;6人选择的是在教室上网,占2.1%。
(4)每日上网时间。每日平均上网时间小于1小时有40人,占13.75%;每天上网1-3小时有155人,占53.26%;每天上网3-5小时有70人,占2

4.05%;每天上网5小时以上有26人,占8.93%。

(5)何时上网。在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上网的有172人,占59.11%,只有周末时间上网有58人,占19.93%;随时(甚至包括上课时间)上网的人有62人,占2

1.31%。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状况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7ctime.com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体状况。
由于所采用的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3为参照值。从表1可以得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

2.3595,属于中等程度范围。

(2)人口学及上网基本情况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相关。考查人口学变量、上网基本情况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注: *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01水平上显著。
分析表明,性别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和六个分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受教育层次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网络、网络、失范意向等几个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生源地和网络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网龄和网络、网络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上网地点和网络依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和网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每日上网时间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网络依赖、网络攻击、失范意向之间都存在正相关;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网络攻击、网络、网络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

3.各因素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预测

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每日上网时间、何时上网这四个因素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探明人口学变量和上网基本情况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以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和上网基本情况的有关变量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
检验多重共线性,发现各个变量的容限度都是1,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回归的结果是可靠的。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每日上网时间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变异的17.1%。
何时上网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为了进一步探明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的关系,以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为因变量,以何时上网目标为预测变量做曲线拟合,发现二次方程拟合最好,R2=0.031,Sigf=0.011,标准化方程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5

7.0157+0.4584×何时上网+0.6779×何时上网2。

三、分析与启示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状况总结

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2.3595,属于中等程度范围。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并没有很严重,但也不容乐观。在六个分维度上,行为意向这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M=2.80756),这说明虽然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水平并不高,但是其意论文导读:
向水平高于实际水平。也即虽然很多人没有表现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但是有较高的行为意向,今后表现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

2.有关因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

(1)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两个因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显著影响。生源地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整体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网络维度有显著影响。专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俞红蕾)并不一致,可能和抽样因素有关。[4]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性别方面,男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女生,并且在网络依赖、网络攻击、网络侵权、网络、网络、网络道德失范意向六个分维度上也都明显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俞红蕾)结论是一致的。[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自控力也不如女性,网络的自由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男性这方面的需求,因而表现出更多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在受教育层次方面,专科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本科生,专科生网络、网络、网络道德失范意向三个分维度上也都明显高于本科生。这可能和专科学生往往面临更大就业压力有关,面对压力时人们容易逃避现实而选择消极退避的生活方式,或者是需要更多宣泄,而网络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2)上网基本情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研究主要考查了网龄、主要上网工具、经常上网地点、每日上网时间、何时上网等上网基本情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日上网时间、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网龄、主要上网工具、经常上网地点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整体水平没有关系,但是网龄和网络、网络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上网地点和网络依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和网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网龄长的学生在网络、网络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网龄低的学生,可能是因为网龄越长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越不敏感、越麻木,因而放纵自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上网地点方面,在网吧上网的学生其网络行为明显高于在其他地点上网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在网吧上网身份的隐秘性强,进行攻击被发现的可能性小,因而网络行为更明显些。
回归分析表明,每日上网时间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每日上网时间长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每日上网时间短的学生,每日上网时间越长,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每日上网时间长的学生在网络依赖、网络攻击、网络道德失范意向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每日上网时间短的学生。这是非常符合客观实际的,如前所述,每日上网时间越长,对网络道德越不敏感、麻木,因而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曲线拟合分析表明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曲线关系。随时(甚至上课的时间)上网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仅在周末和在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上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网络攻击、网络、网络等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其余学生。随时上网的学生对网络的热衷和依赖更明显,现实对他们的约束力往往更小,同时他们往往也是在线时间长的学生,因而网络道德意识可能会更薄弱,出现网络攻击行为、网络行为、网络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四、结论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其意向水平高于实际行为水平。

第二,性别、每日上网时间、受教育层次与网络道德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7ctime.com
失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男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女生;专科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本科生;每日上网时间长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每日上网时间短的学生。
第三,何时上网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二者拟合二次方程,随时上网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仅在周末和在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上网的学生。
参考文献:
叶通贤,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Kang ,Hyunmo,MinhiHahn,Did R. Fortin,Y. J.Hyun,and Yunni Eom. Effects of Percei论文导读:vedBehioralControlontheConsumerUsageIntentionofE-coupons.Psychology&Marketing,2006,23(10).周恒洋.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评价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俞红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编制及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上一页1234
ved Behioral Control on the Consumer Usage Intention of E-coupons [J].Psychology&Marketing,2006,23(10).
[3]周恒洋.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4]俞红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编制及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