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本位回归“新闻本位”前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04 浏览:143602
论文导读:
【摘 要】2011年9月,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着手新一轮微调,至2013年,其改版规模更是逐步升级。本文通过对《新闻联播》的改版内容进行梳理,探究改版在新闻价值上的体现,望使节目与受众认知之间的接合更加顺畅。
【关键词】新闻联播 改版 新闻价值 受众
2012年十月,央视《新闻联播》一项街头随访的“幸福”调查引发全民热议。或许鲜有人记得《走基层·百姓心声》这档子节目,但“你幸福吗?”却因其得到的各种神回复而一炮而红。“你幸福吗?”“我姓曾……”“我今天不幸福,女朋友刚分手。”“最坏的事是接受你采访,队被别人插了……”这样几乎没有过滤和粉饰的“原汁原味”无疑是《新闻联播》的一大突破,也最能体现新闻的价值。

一、从形式到内容看《新闻联播》的改版

加强民生报道,强化服务性。2011年微调伊始,《新闻联播》开始不断增加社会民生类新闻的播放比例。9月25日,国家领导人的活动报道只有3篇,总时长为2分35秒。而反应基层百姓生活的报道总时长为11分钟,加上火车退票、黄金周出游等服务类综合新闻,社会民生类新闻约占了节目47%的篇幅。除了篇幅数量上的变化,《新闻联播》在选材上也回归平民视角,着重百姓诉求。今年1月,“生活服务台”专题登入节目,雪地开车注意事项,“豆饼大叔”的一天等皆令观众耳目一新。此外,“联播”还先后开辟了《春运服务台》、《异常天气提示》等子栏目,关注民生,服务百姓。
改进国际新闻报道。据学者周小普和徐福健2002年对《新闻联播》的样本分析显示:当时,国际新闻的播出比例仅有17.4%,时长也只占了7.3%,不到总长的十分之一。2012年元月期间,《新闻联播》播出国际新闻总时长1小时26分18秒,占所有报道类型的15%。今年同期,国际新闻的报道分量再次得到增加,占20%,每天播出时长皆不少于5分钟。①此外,“联播”还进一步拓宽了报道领域,将目光投向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环保、重大体育赛事等方面的报道。同时,加强报道我国周边和邻近地区以及拉美、非洲、大洋洲等地区的新闻,报道内容日渐丰富。
新增现场直播、连线与短评论。《新闻联播》改版后,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节目果断引入直播信号,按照国际通行手段进行现场直播报道。2011年11月节目用3分19秒的窗口时间,圆满直播了“神舟八号”顺利归来的盛况。2013年2月更是引进“广州荔枝湾水上花”、“福建漳州南靖土楼”、“黑龙江雪乡”等10路景观信号,颇具开创性的实现了新闻的全时性。
为加强节目的活力和时效性,《新闻联播》还新增了现场连线制度。1月9日节目采用了现场连线环节对朝鲜互联网接入一事进行了报道。1月23日特约评论员杨禹亮相荧屏,与主播郎永淳现场连线,无稿直播,点评“舌尖上的浪费”,“新闻短评”亦成为“联播”未来常态。
创新体验式报道。改版后的《新闻联播》大大增加了体验式的报道,拿出大版面让记者去体验、调查和展示。《记者亲历白毛风》、《[记者体验]京广高铁让乘客轻松出行》等报道,皆令观众印象深刻。目前,现场报道、体验式报道的容量还在增加,记者融入感情,新闻更有温度。
节目编排创新和同期声的运用。2011年9月25日起,《新闻联播》以“组合报道”的新面目出现,以集束播出的方式报道主体新闻、背景信息、权威分析和媒体观点。今年开春,“北京雾霾”、“曹家巷拆迁”等系列社会民生类新闻报道更是“抢占”了头条的位置,占据头条总数的75%左右。
“声画合一”是电视媒体的特性之一,然而改版前《新闻联播》采用同期声的新闻仅占新闻总数的18.7%。2011年微调后,《新闻联播》逐渐强化了同期声的运用,“以往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联播’慎用省部级领导的同期声,而《联播快讯》尝试采用新闻发布会中省部级领导最为关键的同期声段落。”②同期声的运用,打破了政治领袖的“脸谱化”,同时,也是新闻报道真实性、权威性的体现。
播音语言风格亲民化。2013年的“新年述评”康辉提到了去年最火的姿势:“如果说什么动作最能够代言2012年中国的姿态?最具人气的选择,也许莫过于航母舰载机起飞瞬间的那个‘航母style’。正是带着这份自信和乐观,朝着老百姓的美好向往,中国,走起!”类似“航母style”、“走起”之类的网络流行语、俗语以及方言的大胆运用,使论文导读:
《新闻联播》的语言风格显得亲切自然起来,打造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此外,《新闻联播》在包装、稿件文风、标题创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播出了17年的片头曲卸下重任;栏目角标、字幕的设计更加动感、美观;新闻采用组合标题,简洁明了。“联播”结束前,主播们甚至“推销”起了其微博。去年3月,名为“央视新闻”的微博开始进行更新,截止2013年3月,一年来已发布近万条信息,拥有335万粉丝。
《新闻联播》改版后,以风格清新、贴近群众、真情易懂的“平民脸”博得了多数的肯定。2011年9月改版后的头三周,《新闻联播》的收视率提升了19%,观众比例增加了5.5%;2012年其收视率占全国总收视率的10.72%;今年1月1日至5日,《新闻联播》最高单期收视率达到了

4.53%,平均收视率同去年相比上涨了232%。

二、改版后新闻价值的体现

褪去浓厚“代言”色彩的《新闻联播》,举起了“亲民”的旗帜,回归其作为一档新闻节目本身所应具备的新闻价值。
简讯到快讯,时效性增强。2011年9月起,《新闻联播》中的“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国内简讯”板块正式更名为“联播快讯”,节目的时效性大大增强。节目设立了时间节点,规定所有新闻必须是当天新鲜出炉的,遇到重大消息时间节点则放宽至前一期节目之后。“联播”改版后新增的直播、现场连线环节,第一时间为观众呈现最新鲜最真实的新闻资讯,同样也为节目带来了时效性的大丰收。
民生化、服务化,彰显接近性。《新闻联播》在国内新闻的播出顺序方面通常按照新闻内容的政治性强弱排序,常见的内容排序是领导人活动、政令颁布、经济建设、机构工作、典型人物、民生热点、环境卫生、突发事件、文体活动。③改版后节目淡化了这一固定模式,各类型的重点新闻都被赋予了出现在新闻头条的“权利”。今年1月20日的节目镜头里,一位大妈一面抱怨菜价上涨,一面把刚买的蔬菜装进塑料袋,她对着记者说道,“你也反映反映呗。”这条“反映反映”的新闻是当天的头条——以往国家领导人出席重大活动的位置。 改版后“联播”更加注重住房、医疗卫生、保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话题,强调受众的关注度。2012年这类服务性报道在节目中屡屡出现,被观众大赞“接地气”:子栏目《春运服务台》,主打旅游出行、票务信息的报道;《异常天气提示》,针对遭遇灾害性天气的地区,进一步强化生活提示;“走基层”系列深入全国各地基层一线,捕捉老百姓最鲜活的故事。《新闻联播》回归平民视角,理念的民生化与电视服务功能的强化恰恰彰显了新闻价值之接近性:新闻事实与受众在地理、思想、利益等方面的关系……
需要性体现新闻重要性。作为政府的喉舌,将政治性作为《新闻联播》新闻选择的首要标准无可厚非,但政治性并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新闻的重要性。对于广大受众而言,那些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够引起受众的关注度的新闻才谓之为重要。2012年1月26日和27日,《新闻联播》大幅压缩一般性报道,为重点新闻让道,以长达20分钟的时间放量播出“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成为了春节期间最大的“情感传播”平台。
趣味性吸引受众关注。新闻趣味性是指新闻事实充满情趣、富有人情味、能引起受众兴趣的特性。《新闻联播》首先在画面多元化方面做出改变。2011年9月25日,郎永淳在播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力”的短评时,节目一改之前出现大段评论内容的呆板文字画面,同时配发主播的镜头,评论播报更加人性化,增强了灵动感。其次,播音和稿件文风的亲切化。当家主播们破天荒的采用了“心气儿”、“咱们”、“精神气儿”等口语化的表达,人情味和亲和力积聚。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的时候,用寒暑假作业来比喻农业项目,较以往更浅显易懂。此外,今年1月,《新闻联播》“走基层”子栏目连续4天刊载了《曹家巷拆迁记》这一事件的报道,共计总时长25分06秒。论文导读:的话语建构对新闻价值的影响》,《南京大学学报》,2012(1)(作者: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责编:周蕾上一页123
在每一期的结尾,报道都会留下一个悬念,激起观众的好奇胃口。这种“新闻连续剧”的报道形式既有冲突性又有故事性,将新闻的趣味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①李晓婷、朱晓佳 等,《2013年〈新闻联播〉改版文本分析》,《南方周末》,2013-01-25
②李风、杨金月,《〈新闻联播〉微调改进工作探究》,《电视研究》,2012(6)
③沈晓静,《〈新闻联播〉的话语建构对新闻价值的影响》,《南京大学学报》,2012(1)
(作者: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