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90 浏览:50626
论文导读: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从生物课堂的角度谈谈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以及对如何运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一、对“教学有效性”和“目标导学”的理解关于“教学有效性”,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的解释是:“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
摘 要:“目标导学”主要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我国目标教学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说,元认知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 目标导学; 生物学科
1006-3315(2013)10-025-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着力点。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从生物课堂的角度谈谈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以及对如何运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一、对“教学有效性”和“目标导学”的理解

关于“教学有效性”,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的解释是:“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目标导学”理论基础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及我国目标教学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说,元认知理论等。其实质是以学定教,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引导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目标导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目标导学”几乎适用于中学生物教材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下面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谈谈其实施过程。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精选教材,确定教法和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和选择教具的依据。按照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该课的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实质和公式。(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投标求知

教师用“为什么万物生长靠太阳?”引出教材安排的两个探究实验:“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与“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为了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较深层次的感悟,可将与本课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达标方法预先写在黑板上:(1)把课文和实验内容阅读一遍。(2)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为了提高兴趣,学生按目标进行投标求学。
在学生阅读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选择时机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2.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3.(1)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2)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来脱色呢?(3)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4)绿叶在酒精中脱至什么颜色时,停止加热?4.(1)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2)脱色的叶片遇碘后颜色有什么变化?(叶片的未遮光部分遇碘变蓝,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3)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做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

(三)落实目标

初步感知到的知识,只能说是在大脑皮层的浮现,还要经过研究、探索,深入思维才能理解掌握,才能形成条理性的知识和技能贮存在大脑皮层里,这个阶段教师根据目标,进一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海尔蒙特实验证明了什么,又有什么不足?(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从何而来?

(四)达标检测

最后教师可准备一些分阶段、分层次的检测题,适当做些练习。这样做还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符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
如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这一教学目标的检测,可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并分析得出结论:17世纪初,布鲁塞尔医生海尔蒙特(Va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7ctime.com
n Helmont)做了一个有意义的实验:将一株2.3kg重的柳树种在90.8kg的干土中,用雨水浇灌5年,小柳树长成7

6.7kg,论文导读:

而土壤重量只比原来减少57g。他由此得出结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生长所需的物质的。这个结论全部正确吗?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出现的问题作全班或个别的辅导,直至全班达到既定的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

三、“目标导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作用

当代教学改革是以不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为前提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而“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标分解,使学习目标“明”起来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

2.目标引导,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在教师有的放矢的点拨下,采用阅读、实验、演示、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有计划地自主学习。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教会了学生各种技能,充分激活学生较高层次的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3.课堂评价,使学生把所学“用”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测试,从新知识、新观念的形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信息获取、筛选和分析的能力,实验操作和评判的能力等方面来检查教学效果,同时也是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起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育研究,2004
黄宪仁.目标管理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俞志斌.生物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的策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生物学,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