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高考新高考千字美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讨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05 浏览:111088
论文导读: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新课程要求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两大基本能力。这两大主题、两大能力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积弊渐深,已成顽疾。新课程来了,新高考来了,为什么做阅读题还是那么吃力?为什么写作文还是那么痛苦?我们认为起码有两个原因。一是语文教材存在严重缺陷,课文的文本风格、篇幅长度、文化背景等大都既与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去甚远,也与高考试题中的阅读文本严重脱节。教材的问题长期存在,不是我们几句话就可以改变的,此不赘述。二是我们大多被西方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光环照耀已久,很容易忽视语文学习的最基本规律,那就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积累体验、形成能力,并将此能力直接运用到写作中。我们表达意愿、交流思想,主要靠“写”文章;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求取新知识就“读”文章。一读一写就构成了文章这一载体的两翼,成为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语言现象。如果硬要拆开它,读归读,写归写,就自然地违背了文章的生成规律,也违背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反映规律。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由外往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往外的“发表”,二者是“积蓄”与“倾吐”的关系。这就是传统所言之读写结合。这种观念的优点是看到了“读”和“写”的关联,不足是“读”和“写”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阅读与写作应该成为一个整体,让阅读中的领悟启发写作,用写作中的心得深化阅读。换言之就是,让“读”成为“写”的方式,用“写”的方式去“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读写一体化,“读”和“写”是读写一体化过程中的两个要素,两个环节。读写一体化理论从操作层面对读写结合观念作出扬弃与整合,是一种全新意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读”与“写”有天然的联系,二者理当结合起来。文质兼美的文章,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示范。文章之美,不在长短,而在于精深的思想、精妙的表达。叶老还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可是现在,我们教材的课文在“读”和“写”上都难成例子。相反在高考中,阅读文本大都堪称作文范本,要么思想精深,要么表达高妙,更多的是文质兼美。这些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篇幅一般都在800—1500字之间,这当然是由考试时间的限制性决定的。无独有偶,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就是不少于800字,虽然少有上限,但一般的试卷所提供的作文格子最多也就1500个左右,换言之,作文字数要控制在1500字以内。为了言说的方便,这种800—1500字文质兼美的高考阅读文章,我们名之曰千字美文。 这些千字美文就是我们读写一体化的对象,我们把这些文章按文体、主题进行归类整理,分别研读各类文章,在“读”的基础上领悟“写”的方法。同时,我们根据各类文章体现出的或相似、或独特的写法技巧,另题模仿写作。写完之后,将作文的主题思想、章法结构、技巧手法等同原文进行比较,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从“写”的角度,这些不足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从“读”的角度,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深化阅读的关键节点,应该进一步探讨。这个双向交互“读”“写”的过程,就不断地把阅读和写作向前推进。这种读写一体化的现实性还在于,我们“读”的是高考文章,它和高考紧密相连,读得多了,对高考文章的文体风格、主题特征、手法特色等都有一个完整地了解,以至于对阅读题的题型题量、出题方式、答题思路等都比较熟悉,这对于解答高考阅读题来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更关键的还在于,在“读”和“写”“一体化”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了比较,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思考,不仅其“利在”高考“当下”,而且其“功在”人生“千秋’!
如何架起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使之有效沟通,真正达至读写一体化的目标?评点批注法应该是最能肩负重任的,这种传统读书法,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成就了像金圣叹脂砚斋等读书大家。因此,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可见阅读时做评点批注是十分重要的。评点批注有很多做法,笔者曾撰文《今天我们这样作批注》(《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3年04期)专门探讨,一般而言,有注释式、提要式、感想式、联想式、品评式、追问式以及质疑式等形式。可以对不懂的字词典故进行注释,对文章的文脉结构进行概括,对某句某段抒发感想,由文中字句事理联想到相关人事物、典故名言,对文章语言修辞、论文导读:
写法技巧进行品味评价,对各种疑问不断进行“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追问,以及对与文章有不同见解处进行质疑问难。一般的评点批注主要作在书眉页角、字里行间,没有特意留置的专门空间。这种评点批注对于一般的自由阅读而言是可以的,但对于要面对高考必须要以此打破其阅读和写作的壁垒的高中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有时一个根本性或争议性问题的探究就要占据很大篇幅。既以打通高考“读”与“写”为目标,就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千字美文读写一体化的评点批注样式。根据我们的做法,该样式可以设计为A、B两表,A表包括“美文展示”“评点批注”“探索发现”“美文评析”“写法借鉴”“写作集训”等栏目,侧重“读”(所做之评点批注也是“写”的体现);B表包括“下水作文”“探索发现”“修改升格”“评点批注”等栏目,侧重“写”(所做之评点批注也是一种“读”)。一般来说,A、B两表都设置为八开双面,以使空间充足、大小一致、整齐划一。我们要求学生在“评点批注”栏里主要进行“注释”“提要”“感想”“联想”“品评”式批注,在“探索发现”栏里主要进行“追问”“质疑”式批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同学所做的评点批注(限于篇幅,A表只是截取了一部分,B表只选择了一个写作题,略有改动),看看这种评点批注式读写一体化是如何操作的,原文是重庆市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文本。美文展示评点批注:注释/提要/感想/联想/品评探索发现:追问/质疑乡村的瓦冯杰乡村的瓦①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②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⑴ ……①开篇扣题于无意之中,十分自然。②“乡下”再次扣题。开头段即点明“瓦”之特色,使人不觉对这个习见之物另眼相看。⑴过渡段,暗示下文将要说有关乡村的旧事。同时,一个“是”,比喻很新奇;一个“冲洗”,移用修辞,使文句显得特别有意味。⑴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美文评析写法借鉴写作集训本文围绕“乡村的瓦”这一意象,一方面传达出纯净的乡土情态和风貌,同时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的乡村记忆的深刻的留恋。更重要的是,作者努力与现实社会的生存形态接轨,展现并反思了农民在现代城市文明背景下的生存困境,抒发了作者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回归乡土、求得心灵安顿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批判精神。……反思批判手法是使文章走向深刻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城市的冷静思考就使得乡土更加温情脉脉,从而深化了现代乡思的主题。描写要求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如画面出现在眼前。如“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一、根据你对城市的观察、印象和感悟,从反思或批判的角度,写一个或几个简短而又有意蕴的片段。(每个片段200字左右)二、请模仿文中楷体字文段,运用修辞手法,选用恰当的意象,描写一段或几段生活场景,要求生动形象,画面感强。(每段200字左右)下水作文探索发现修改升格评点批注一、反思城市片段2010年上海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向无数人展示了城市她独特的魅力,在城市化的热潮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城市带来的便利与欣喜,⑴但,现实不是童话,结局不是皆大欢喜,在城市的角落一群被城市忽略的人每天上演着8点档电视剧才会上演的剧情,⑵拾荒,做苦力,摆地摊,被歧视,他们卑微却又顽强地生存着,在一些街道,衣衫褴褛身形消瘦的乞讨者佝偻着身子用他们那无助、惶恐的眼神打量着世界,这在大厦林立的一片繁华中是显得那样的突兀。⑶缩小贫富差距这个理念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可经过了这么些年,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是扩大了,估计有些官员把这个也列入其政绩之一了吧。城市不应该只是富人的天堂,城市化的过程中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弱势群体上,不要让“城市化”变成“差距扩大化”,要真正的做到让生活因城市而美好。⑷⑴这段文字不具有反思批判价值,在片段写作里,应该直入正题,可删去。⑵有些令人费解,难道黄金时段播的都是这种悲情剧吗?⑶这段描写比较具体,突出的是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但也只是这一个群体,有些局限,城市就只有这个值得反思吗?⑷这一段完全就是议论,题目要求要“有意蕴”,既然是意论文导读:而不是简单议论。一、反思城市片段城市是人类为自己安上的笼子。⑴每天按哑一波又一波闹铃之后,倒映在洗脸水中的是慵懒得无尽忧郁的面孔。⑵这副尊容经过城市的教化和修缮,看的是街头热闹,听的是熟人俗事,想的是名利所想。⑶城市的物质之神动用工业流水线复制⑷而来的文化,满足不了人原始天性的饥渴,终究在酒醉眼迷的某个夜
蕴,光议论肯定是不行的,得有一些描写叙述,有一些修辞和技巧。总之,这段文字需要重写,说是有意蕴的反思,其实就是仿照《乡村的瓦》,用散文化甚至诗化的语言传达议论的信息,而不是简单议论。一、反思城市片段城市是人类为自己安上的笼子。⑴每天按哑一波又一波闹铃之后,倒映在洗脸水中的是慵懒得无尽忧郁的面孔。⑵这副尊容经过城市的教化和修缮,看的是街头热闹,听的是熟人俗事,想的是名利所想。⑶城市的物质之神动用工业流水线复制⑷而来的文化,满足不了人原始天性的饥渴,终究在酒醉眼迷的某个夜晚,忽然泪水迷离,想象娜拉一样出走,象红拂一般夜奔,象行刺的荆轲,把锋利的刃藏在大袍里,优雅地躬身而行,将星月甩在疾驰的身后。⑸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7ctime.com
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