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胆管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临床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59 浏览:133905
论文导读:
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肝外胆管结石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以及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42例患者成功碎石、取石者38例,成功率90.48%,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例,胰腺炎1例,穿刺孔出血1例,1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出血。对照组42例患者成功碎石、取石者31例,成功率73.81%,术后发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2例,穿刺孔出血2例,3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出血。从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来看,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优于单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目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肝外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肝外胆总管结石是我国临床中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在同期行胆囊切除的患者中,约8%~36%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其中90%为继发性结石,且女性群体的发病率更高。传统治疗肝外胆结石的方式多为碎石、溶石和排石,治疗效果不显著,且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开腹胆总管取石也是临床治疗肝外胆总管结石的常用方式之一,但此种方式的手术创伤较大,导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随着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也在逐渐变化。本院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肝外胆管结石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老年患者肝外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肝外胆管结石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49~82岁,平均64岁;单发结石18例,多发结石13例,泥沙样结石11例。对照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51~81岁,平均62岁;单发结石19例,多发结石12例,泥沙样结石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以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4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进行治疗,全部患者在术前进项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进而进行十二指肠切开(EST)并取出胆总管或左右肝管内的结石,同时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3]。术后对试验组42例患者急性血淀粉酶水平进行检测,出现血红蛋白下降者动态监测其变化,出现高淀粉酶血症者给予抑酶治疗,并监测血淀粉酶变化。对照组42例患者只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以及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则应该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作登记,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42例患者成功碎石、取石者38例,成功率90.48%,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例,胰腺炎1例,采用禁食、应用抑酶、抑酸等治疗,均在术后3~7 d恢复正常,穿刺孔出血1例,1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出血,经保守治疗后血红蛋白仍逐渐下降,予输血及内镜下切开处电凝和局部喷洒止血药物后止血,未出现肠穿孔。对照组42例患者成功碎石、取石者31例,成功率73.81%,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4例,胰腺炎2例,穿刺孔出血2例,3例患者出现十二指肠出血,采取与试验组相同的并发症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在总治疗时间(从患者入院到拔除T管引流伤口愈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因此目前临床多不采用此种方式[4]。而由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已成为该类疾病微创手术的治疗的主要方法[5-6],可以一次性取出结石,成功率高,对胃肠道干扰小;腹腔镜下胆道镜取石及不用胆道探条探查胆管下端的方法对胆道及的刺激小,术后水肿轻,恢复比开腹手术快,且避免了EST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6]。目前采用的是先行ERCP、EST取石,再行LC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探测出胆总管结石的部位、大小和数目,而且可避免LC后EST失败需再行手术的弊端,但EST到LC间期或LC术中有可能出现胆囊结石脱落至胆总管,需再次取石[7-8]。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通过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相比于通过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治疗来讲要相对简单很多,其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通过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复杂的麻醉手术,例如气管内全麻,有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由于LC手术在临床中已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且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所以对于患者来讲,在手术室单纯行LC手术与采用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比,降低了手术时间和手术的风险性。ERCP、EST取石术后可以留置鼻胆管引流,可以有效的引流胆汁,减轻术后胆管以及胰管内的压力,有利于胰液、胆汁的正常排泄,从而减少造影剂、胆汁反流入胰管,同时能将嵌顿于共同通道的结石推开,可显著降低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应嘱咐患者在出院后一旦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应及时返院复诊[9]。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