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金昌市对甘肃省金昌市循环经济进展目前状况调查研究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76 浏览:148296
论文导读:企业3个层面、14个种类的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国家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并编入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金昌模式”基本特征定义为: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化利用产业体系,从依赖单一资源发展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7ctime.com模式。金昌
【摘 要】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包括区域、园区、企业3个层面、14个种类的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国家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并编入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金昌模式”基本特征定义为: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化利用产业体系,从依赖单一资源发展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模式。金昌模式对于甘肃乃至全国其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本项目紧紧围绕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这一主线,从不同侧面来反映金昌市循环经济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056-0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金昌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长期以来,以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其相关化工产品加工生产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导致金昌市资源消耗高、环保压力大、产业链条短、资源依存度强。要想可以进行可持续发展,金昌市就必须进行转型,而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对于金昌市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好机会。金昌市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金昌模式”。

(二)研究意义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包括区域、园区、企业3个层面、14个种类的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国家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并编入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金昌模式”基本特征定义为: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化利用产业体系,从依赖单一资源发展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金昌模式对于甘肃其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三)特色与创新点:

国内不少专家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论文将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SWOT相关指标的分析和相关数据变化为基础对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图为其他资源型城市以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提供对借鉴。

二、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循环经济“金昌模式”的建立为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机遇,因此,金昌市再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内外环境,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抓住机遇,才能真正吧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到位,通过对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出其SWOT分析表(表2—1)
表2-1金昌市循环经济SWOT分析表

1、内部环境分析

(1)内部优势分析:
①资源优势。金昌是中国镍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和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铜生产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境内硫酸、磷酸、氯气、烧碱和纯碱等化工资源丰富,发展化工产业基础条件非常好。
②良好传统。 从1978年开始,金昌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从最初只能生产镍、铜,到可以提取8-14种稀有贵金属,资源利用效率成倍增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也致力于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技术改造,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
③领导重视。从2006年金川公司被列为国家“十一五”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到2007年金昌市被确定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再到200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金昌列为全省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之一。最后到“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国家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 无不展现了省领导乃至全国领导对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视与支持。
(2)内部劣势分析:
①支撑循环经济的环保产业发展滞后,技术体系不够健全。 金昌市原尾矿坝垃圾处置场库容已饱和,已封场停止使用。目前金昌市区和河西堡镇共用龙景山垃圾处置场,永昌县垃圾填埋场已建成,但还未投入使用。金昌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低且利用难度大,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还没有较好地对接;
②节能降耗压力大。金昌市以矿产资源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相关化工产品加工生产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高耗能企业多结构不够优化,资源论文导读:境。甘肃省把金昌市确立为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市,使金昌市在政策方面也获得了许多支持;②政策环境良好。自200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循环经济政策,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驯化经济促进法》更是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定。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更是为为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提
和能耗高、环保压力大;
③循环经济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循环经济技术和人才比较缺乏,政策性引导资金方面投入不足,节能监管机构不到位,缺乏监管手段。

2、外部环境分析

(1)外部机会分析
①和省上的高度重视。 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发展扶持力度,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甘肃省把金昌市确立为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市 ,使金昌市在政策方面也获得了许多支持;
②政策环境良好。自200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循环经济政策,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驯化经济促进法》更是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定。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更是为为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契机。
(2)外部威胁分析
①金昌市水资源极其匮乏。随着工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金昌市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但工农业用水供需矛盾仍日益突出,地下水超采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工业及城镇生活节水力度不够,污水未达标排放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
②金昌市环境承载力均属于“饱和”范畴。仍需注意控制开发,主要是生态环境承载力较低。循环经济实施后虽有所改善,但仍然较低,环境问题对金昌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 较大的制约。

(二)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效果

由于循环经济“金昌模式”的建立,甘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金昌市政府的狠抓落实,使得金昌市循环经济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金昌市GDP变化数据分析
表2-2金昌市GDP数据变化
由表2-2来看,自2003年金昌市开始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开始,金昌市的GDP增长速度有了明显的快速增长,并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43400元,年均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0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5952元,年均增长8.4%;进出口贸易总额45亿美元,占全省60%以上,年均增长33.3%。 2011年金昌市实现生产总值232.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7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2.40亿元,增长17.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35亿元,增长1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金昌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数据分析
表2-3金昌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变化
从表3—2来看,这些年金昌市积极争取投资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通过政府引导,采取争取、引进、盘活等一系列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亿元大关。2011年,金昌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71亿元,同比增长23.66%。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额完成4.53亿元,同比增长81.45%,占投资总额的3.4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4.73亿元,同比增长15.43%,占投资总额的72.47%,是金昌市投资的主导力量。其中:工业投资76.65亿元,同比增长14.3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1.45亿元,同比增长48.75%,占投资总额24.06%。
(3).金昌市万元GDP能耗(万吨标准煤)变化数据分析
表2-4金昌市万元GDP能耗(万吨标准煤)数据变化
“十一五”以来,金昌市共实施节能减排项目100多项,在金昌市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由表2—4可以看出,2008年到2011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共下降14.61%,在甘肃省处于领先水平,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2007年,金昌市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2011年,金昌市区空气质论文导读: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2-26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7ctime.com上一页123
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考”排名中名列全省第一。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金昌模式”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金昌市不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给经济带来了增长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空气质量。为金昌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金昌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3-17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8
[3] 刘学敏,论循环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0-30
[4] 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J],世界环境,2000,25-30
[5] 任勇,周国梅,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政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5-18
[6] 吴航,洪小佳 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38
[7] 刘炜,科学发展与循环经济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2-26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