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盈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27 浏览:8990
论文导读:司经过2年的持续亏损,就会特别处理它们的股票;如果上市公司近3年都连续亏损,将暂停股票的上市。规定期限内仍未消除亏损的则终止股票上市,上市公司被迫退出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来说,上市资格是身份的象征,要是上市后又遭到终止退出,这是上市公司和广大股东的损失,也严重影响到地方政府的业绩。为了逃避被处理或被摘牌,上市公
摘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治理,以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与盈余管理相关的理论,追寻它背后的动机,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盈余管理行为,探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求解决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动机;现状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研究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盈余管理一直是西方会计学界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的深化体制改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我国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有选择的披露重点的财务信息,给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使盈余信息能更好反映公司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过度化程度高。这不仅影响公司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如股权人、债权人,政府等)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而且还会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效率下降。

2.研究的意义

正确地对待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所披露的盈余信息能被投资者更深刻的理解并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切实地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但由于受到上市制度的制约,上市公司资格一直以来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保护和争取这一资源对我国的公司而言极其重要。于是当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时,上市公司便采取盈余管理这一扭亏为盈的捷径。盈余管理业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常见的一种现象。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但资本市场仍然不完善。盈余管理现象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中相当严重。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银行借款动机、避免摘牌的动机、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对市场预期做出理性反应的动机。

1.银行借款动机

伴随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意识的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不像原先那样不顾及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款能力,而是进行风险管理,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一般会签订严格的借款合同,合同中往往会对速动比率、负债权益比率等财务指标有一定的要求。一旦企业违反合同条款,将会接受严苛的处罚。所以面对资金不足时,企业会产生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优化财务指标,应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2.避免摘牌的动机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果上市公司经过2年的持续亏损,就会特别处理它们的股票;如果上市公司近3年都连续亏损,将暂停股票的上市。规定期限内仍未消除亏损的则终止股票上市,上市公司被迫退出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来说,上市资格是身份的象征,要是上市后又遭到终止退出,这是上市公司和广大股东的损失,也严重影响到地方政府的业绩。为了逃避被处理或被摘牌,上市公司有强烈实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单纯的凭借持续赤字年限避免公司的股票发行,若是业绩不良就会在不一样的会计年度之间实施盈余管理,调高或降低,总之就是要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哪怕三年中有一年出现严重亏损,只要能保牌,来年在作打算也不晚。因此,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就出现了特有的一年大亏,二年扭亏;两年不亏,一亏凉人;相隔一年或两年的间断性亏损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3.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

盈余管理不只是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利益者博弈的产物,也可能是企业间为了获得竞争投资者的资金相弈的结果。因而,企业通常仅是基于预期竞争对手会进行盈余管理来管理自身的盈余。当企业没有委托问题或是忽略盈余成本,这时采取盈余管理使股东的情况好转。这至少对我国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间不合理的关联交易行为做出了一定的说明,尤其是当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或无法达到配股资格线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往往会通过关联交易借一部分利润给上市公司。这样做是为了将来从上市公司的比较业绩中获得回报。

4.对市场预期做出理性反应的动机

发行股票前的盈余管理行为不是为了错误的指引投资人员,而是发行公司在预期公告发布时的市场行为的做出的理性反应。发行公司的措施有二:公告论文导读:的效益状况挂钩。企业效益好,领导人的仕途就会通畅。因此,领导人只注重他们在位期间的所管辖的企业效益。这种只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更为公司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3.企业不堪承受税负

发行前通过盈余管理抬升或如实的反映盈余。市场策略也有二:公告发行前他们相信或不信通过盈余管理提高盈余。要是投资者相信盈余提高了,那么在公告发布时他们会请求向下修订发行。因为信息的不对等,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或进行到何种程度不能被投资者正确的估计。因此当公告发行时即使那些公司如实反映盈余,投资者也会要求折价发行这致使了较低的发行价,所以公司只有在发行公告股票前通过盈余管理提高盈余才是合理的。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1.为了企业融资不断粉饰财务报表

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揭示与之相关的财务状况,向外界传达其内在经营状态。在揭示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报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由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这两方面的驱动下,企业的盈余管理空间就很大。研究发现,现在当一家上市公司进行时,所用的时间很短,有的甚至只需60秒。战略的分析、行业分析、企业分析或者风险评估这些方法根本就用不着。

2.领导层片面追求业绩

现行的体制下,对我国领导人员的考察主要是基于领导人在任期间的地方贡献的经济效益,因此领导人职位的升降、业绩和奖惩等都与当地企业的效益状况挂钩。企业效益好,领导人的仕途就会通畅。因此,领导人只注重他们在位期间的所管辖的企业效益。这种只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更为公司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3.企业不堪承受税负 企业为了减少的流出,节约税负,尽可能的降低利润。我国税法虽然对此也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但仍然给企业留出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例如根据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加速折旧法和直线折旧法两种方法。此外,我国税收制度尚不完善,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盈余管理的空间。

4.上市公司为追求面子和良好的形象

由于市场资源的有限性,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导致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香饽饽。上市公司为维护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些经营业绩差,财务状况欠佳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例子时有发生。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通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即使将本公司重要的会计信息公之于众,可是作为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来说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会计政策对股价的真正影响。大部分投资者不能有效的辨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彻底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有效防范。

1.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此措施可以有效的督查企业运作状况和企业效益,避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规章保证审计部门人员发挥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权。企业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设立,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受到监控。政府应联合相关部门和学者,加快建设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理论,对内部控制有统一的认识,加强内部控制的统一规划。企业管理层控制内部意识的提高,使他们更加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出发,通过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度,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建立良好的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建立起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

2.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通常在会计准则未明确规定或规定含糊不清时盈余管理行为才会发生。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存在着模棱两可的现象而且实施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使得企业在选择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余地,给管理层操纵盈余提供了可能。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如披露出非财务信息等新问题的涌现,这些现象表明现行的会计准则要进行一定的修缮或是通过颁布新准则来避免企业运营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

3.加强内部审计

对一个企业而言,管理层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对外提供信息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潜在的不良经济后果,这主要包括:企业间地资源配置,个体间财富的分配,影响生产和消费的合理配置等。如果企业的管论文导读:
理层无视这些经济后果或者故意向企业内外部的信息需求者提供这些虚假的财务信息,就会误导这些信息需求者做出对自身不利的决策,这样从短期来看会损害个别企业的生产效率,从长远来看,会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分配,降低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因此,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不管从何处着眼考虑,企业的管理层都必须重视企业内部的审计问题,使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成为企业与社会之间传递和沟通的桥梁。具体说来,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是建立一个监督机构,例如建立一个内部审计委员会,委员应该由熟悉审计业务并且具有职业道德的人员担任。这样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报表,从而降低企业的盈余水平,减少盈余成本。

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公司内部的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其位谋其职,对本单位内部的财务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同时严格区分会计和盈余管理行为。财务人员与时俱进,参加新会计理念和操作的培训,把握会计发展的新方向。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质量,符合金融市场开拓的需要,为公司本身的成长谋利。

5.减少地方政府保护行为

地方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以权谋私,对本地和外地企业实行差别对待。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地方主义色彩浓厚,利益倾向本地企业,限制外地企业参与到与本地企业的公平竞争中。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逃避会计法规,致使会计运作的混乱,而且个别地方政府准许公司递延各种损失,为地方企业的运营铺平道路,对公司高估利润的现象放任自流。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执行。我们要通过规范整顿,明确和地方的关系,各尽其责,各司其守,减少这种行为的存在。
参考文献:
宋建峰: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对审计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1998.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
[3]刘 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质量[J].会计研究,2001.
[4]蔡 宁 梁丽珍: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
[5]蒋义宏: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M].上海: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1998.
[6]蒋义宏 李树华: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7]李东平:会计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8]任春艳:盈余管理的概念及辨析[J].财会通讯,2004(2):12-19.
[9]许 敏 王 伟:公司治理结构下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5(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