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污染物石化企业污染物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30 浏览:15576
论文导读:
【摘 要】石油化工企业是高耗能的企业,也是高污染的企业。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增加,该企业所造成的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本文将分析污染物的来源、特征以及污染的防治。
【关键词】污染;石油化工企业;防治

1.石油化工污染物

在石油、石油产品在冶炼、开采、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泥浆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它们污染土壤、空气、水源,这就是石油污染。石化企业的污染物主要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机物包括:硫化物(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化物(二氧化氮、硫化铵)、卤化物(氯、氯化氢、溴)。有机物包括:烃类、硫醇类、胺类等。石油的燃烧产生的硫的氧化物会严重污染大气。石油企业会在生产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其中包括硫、氰、苯、醇、醚、醛、有机磷、金属盐。这些化学废物会排入江河湖海。数据表明,每年注人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为200~1000万吨,石油污染物为160~200万吨.除此以外,比较典型的污染源是泄油,例如,油轮“威望”号泄露6.3万吨重油; “埃里卡”号油轮泄漏1万多吨重油;“伏尔加石油” 油轮泄漏3000吨左右重油。 除了油轮泄油,还有钻井平台爆炸导致泄油,最为著名的是发生在2010 年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原油大量泄漏,事后进行统计污染带长达 100多公里,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周边生物影响重大。
石油的工业废物、油轮泄油、井喷已经成为石油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

2.石化企业污染危害

对于自然环境而言,主要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气。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其中的微生物、土壤成分、地表生态都会发生巨大改变。严重污染地区可能会多年影响植被生长。石油污染物普遍油性较大,一旦形成水面油膜水中生物极易缺氧而死。油类破坏海鸟生活环境,导致海鸟死亡和种群数量下降,曾有油轮泄油导致2.5万只海鸟死亡的案例。又如,埃克森公司“瓦尔德斯”号油轮泄漏5万吨原油后,造成沿海1300公里区域鲑鱼和鲱鱼灭绝性的伤害。空气颗粒物的增多还会导致,太阳辐射量减少、降水增加、气温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7ctime.com
增加造成”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还有硫氮化合物导致的酸雨,氮氧化物和烃类气体参与化学反应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污染。
除了对自然的影响,石油化工排出的污染物也影响人体健康,硫氧化物以及吸附毒害物质的细小颗粒,会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肺心性疾病。石油烃类污染物随着水体、土壤、大气进入动物体内后,通过食物链进入哺乳类动物及人类体内,会造成生物突变、畸形、癌症和其他不可预测的疾病,对人类伤害严重。

3.污染防治

3.1土壤治理

过去,热处理和化学浸出法一直是处理污染的主要手段但是效果不佳,用这种方法治理污染成本贵、后遗症严重。从20世纪开始,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进入人们的眼球,近几年,该技术也取得进步走向成熟。例如埃索研究和工程公司(美国)研制的“细菌播种法”就有效的用生物修复法治理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使污染土壤恢复的过程。目前,治理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微生物修复技术,另一类是植物修复法。

3.2水体治理

一直以来,除了臭氧氧化技术以外还没有更好的方法。其原理重要是把苯系物和稠环芳烃类逐步转化为酯、醛、酮类和烷烃类。、芳香烃物多具有较大的毒性和致癌性,而烷烃、酯类和其他低分子物质的危害性小得多。可以想见,虽然臭氧氧化法把危害性大的污染物转化为危害小的污染物.但污染没有得到根本治愈,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方法,只能将臭氧氧化技术和其他技术共同使用,以求最大化治理。

3.3空气治理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这首先从能源结构改起,目前无污染能源技术较成熟的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这些能源如果用来发电可以代替一大部分煤炭燃烧,减少硫氮化合物和细小颗粒污染物的产生,如果仍旧用煤炭,需改进燃烧技术进行脱硫燃烧。使用除尘消烟、冷凝、液体吸收、回收处理等技术消除污染物,减少污染物进入大气,是污染在大气可承受的数量之下,拒绝超负荷排污。
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尤其注意人流密集的居民区的污染物数量,尽量减少生物与污染物接触,防止毒害产品进入食物链。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太集中,交叉工业区尤为需要论文导读:
注意,厂址必须合理的分散开,否则局部地区污染严重更难治理,不能形成不可修复的污染。
绿化造林是防止空气污染的绝佳方法,树木有降低风速使大粒灰尘下降的作用。有些树木还可以吸收部分毒害气体,也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 [科]
【参考文献】
王良均等.石油化工废水处理设计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1996.
王家仁.石油石化环境保护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3]郑元景等.污水厌氧生物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