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小银行金融系统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25 浏览:12920
论文导读:求。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使得他们的收入水平的以提升,消费能力增强,同时,也必然产生住房、交通、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而且,他们的消费习惯也将逐渐改变,提前消费程度提升。由此,与新进城镇居民相关的消费12下一页
新一届政府着力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通过城镇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城镇化需要金融提供有效支撑,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大城市、中小城市与乡镇间的协调发展,需要继续推进以中小城镇为重心的城镇化。从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程度来看,以中小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予中小城镇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重心是中小城镇
新型城镇化着力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而非盲目地扩大城市规模,旨在实现人的城镇化。从实现城乡一体化、保持经济增长、大城市承载力及中小城镇的外部发展条件来分析,总体上,新型城镇化应当以中小城镇为重心,不宜继续以大城市为中心。
发展中小城镇是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协调理论认为,包括城乡一体化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多区域的收敛性,即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或同步性。长期以来,我国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发展显著滞后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元是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686元的2.2倍;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是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的2.79倍;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是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3.22倍,尽管近两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快使得两者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在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3.1倍。同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大城市返哺中小城镇及乡村、工业返哺农业的能力,需要一种契机来推动这种反哺机制的实现。为了实现区域与城乡一体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务必要侧重于中小城镇的发展,以实现城乡差距的缩小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收敛性。
发展中小城镇是目前经济增长最佳动力源。“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幅度下降;前期政府为稳增长、保增长而主导的投资导致了大量的产能过剩,大城市的传统项目投资已趋饱和,新兴产业尚在培育阶段,继续扩大在大中城市的投资无异于饮鸩止渴;内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国内消费疲弱、内需不足。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收入增长的边际效应更高,中小城镇发展所带来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将有效地提升其消费能力,释放其消费需求。而且,通过引导产业向中小城镇转移,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利于产业的升级改造,拓展和培育巨大的农村市场,促进中小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因此,新型城镇化更应注重中小城镇的发展。
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供需
中小城镇的发展与大城市一样离不开金融提供有效的支撑,尤其是信贷资金方面的支持,但与大城市在金融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不同类型的银行在满足中小城镇各领域金融需求的意愿和能力上也不相同。

(一)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需求

中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吸纳更多人口、吸引更多企业进驻、提升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这需要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时意味着小微企业的数量更多,土地的集约化经营程度更高。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建设、农业现代化、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四个领域。公共事业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这些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的投入全部解决,即使一些项目吸纳民营资本的参与,也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银行的信贷资金将是满足公共事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城镇化的推进势必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大量得以解放,土地集约化经营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迅猛增长。城镇化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小微企业数量增加,衍生的结算和信贷需求也必然增加,尤其是大量民营和个体企业的发展将衍生大量的小额信贷资金需求。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使得他们的收入水平的以提升,消费能力增强,同时,也必然产生住房、交通、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而且,他们的消费习惯也将逐渐改变,提前消费程度提升。由此,与新进城镇居民相关的消费论文导读:
结算与消费贷款业务需求也必然大幅增加。
中小城镇公共事业建设项目存在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有限、偿还周期长等特点,这要求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甘于牺牲部分经济效益;小微企业、消费金融与农业现代化方面的资金需求都具有“风险大、收益高”的特点,而且,它们在中小城镇的金融需求占比更高,需要“专注小微企业、志在服务三农”方面的金融机构满足它们的金融需求。因此,从金融需求的特点来看,中小银行需要更好地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二)中小城镇发展的金融供给

我国金融服务在区域和城乡间表现出严重的不平衡,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银行业在大城市的资金投入、网点设置和经营权限更加充分,而对于中小城镇则普遍存在网点数量不足、资金投入少、经营权限较低。目前,为中小城镇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农村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中小型银行类金融机构。尽管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为中小城镇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是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分支机构通常只设立到县一级,即便如此也未能实现县域的全覆盖。未来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所能依赖的金融机构仍将是中小银行。
从服务意愿和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小银行将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支持。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趋势下,银行间同质化竞争的趋势将得以有效扭转,实施差异化的竞争不可避免,中小银行“做大”的冲动将得到遏制,“专注地方、深耕细作”是其必然选择。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会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大城市和大企业上,而对中小城市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将是有限的;由于服务能力、议价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中小银行相对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处于竞争劣势,基于生存的压力,它们必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所在区域的中小城市和小微企业上,提供与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相关的金融服务的意愿更加强烈。另一方面,相对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长期以来,中小银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其所在的区域,对于中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实际金融需求、小微与“三农”业务特点、居民的生活与消费习惯等具有源于:硕士论文www.7ctime.com
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能够更好地为中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开发出适合当地小微与“三农”相关业务的金融产品。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