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社会工作基于自身经历,反思社会工作教育资料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003 浏览:49683
论文导读:、小组和社区的工作技巧。三年级时我学会解读社会政策,了解为弱势群体争取福利的途径。四年级时的就业惨淡让我有种“上当受骗”的感叹。班里只有一位同学做了社工,其他人或是考公务员、或是应聘企业、或是跨专业考研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社工行当。而我,考取了本专业的研究生,继续着人生中的社工路。研一年级除了透析社会问题
摘 要:社会工作的引进与发展,对我国的弱势群体而言可谓是一种福音。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一职业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压力发挥了巨大的能量,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将社会工作纳入专业化、职业化的轨道必然要经历专业教育阶段。专业教育过程决定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为了使社会工作能在我国有长足的发展,笔者从自身经历出发,对其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有所贡献。
关键词:社会工作 专业教育 问题 反思

一、自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经历

笔者的社会工作旅程始于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服从调剂”。本科一年级时我第一次知道了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宗旨。二年级时我掌握了个案、小组和社区的工作技巧。三年级时我学会解读社会政策,了解为弱势群体争取福利的途径。四年级时的就业惨淡让我有种“上当受骗”的感叹。班里只有一位同学做了社工,其他人或是考公务员、或是应聘企业、或是跨专业考研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社工行当。而我,考取了本专业的研究生,继续着人生中的社工路。研一年级除了透析社会问题外,更加注重对研究方法的学习。研二年级的批判性社会工作教育课程打破了我们循规蹈矩的专业学习思路。学生第一次把心存的疑问拿出来跟老师讨论,听见了不同的声音。例如,老师会与同学们讨论何为“利他主义”,学习一个专业为何要将信仰强加于人等话题。课程结束,我不仅对社会工作有了深入的认识,也解答了内心许多疑问。批判性的思考让我更愿意钻研这一舶来的专业,更加关心它的发展。

二、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概况

(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大专教育经历的两阶段

1.创立阶段

从1986年教育部首次批准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四所高校有资格成立社会工作与管理本科专业开始,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大专教育之船便顺利起航。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99年,在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功注册的高校近三十所,这些大学已初步建成相对完善的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大专教育的课程体系。故此,可以称1986~1999年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大专教育的创立阶段。

2.突飞猛进阶段

从2000年开始,我国大部分综合性高校逐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一些突出院校还申请到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资格。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本土化进程中遍地开花,生根发芽。就此,可以称2000年至今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突飞猛进阶段。

(二)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大致分为两个部分:课堂教授和课外实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性决定其解决案主及周围环境问题不能简单依靠书本知识及课堂内的间接经验。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必须在大量的专业实习中亲身体验并练习学到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反复体会,才能真正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最终实现为受助者增强权能的目标。

三、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问题

欧美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一直被业内称为理解与靠近对话者的过程。社会工作实践的成败关键在于社会工作者是否能与对话者良好沟通与相互理解。而承认他人不同价值观念及理解视角的合理性,并学会与其建立良性的沟通对话方式又是一切社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西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无论是其课堂教学还是专业实践都被看作社会工作教师与具有不同价值观念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一般意义而言的理论知识,而是在承认不同价值选择下,如何与他人良性沟通与对话的一种能力。这样的教学中,课堂不再是与实践环境割裂的“传道授业”场所,而是寓学于练社工实践场域的一部分;学生也不再只顾低头“奋笔疾书”,而是积极参与,提出不同价值视角与教师及同窗探讨、对话。这样的教育模式,是真正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理论与实践相互割裂的状态,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着主流的位置。课堂教授内容大多为西方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理论论著的文本翻译解读,“填鸭式”的教师授课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缺乏对学生不同价值观点的肯定。学生的价值困境让其自身无法全心接纳和认同本专业,为社会工作人才流失埋下隐患。

四、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反思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工作。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要对处于困境的个人或是群体进行专业辅导,为其寻求资源,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论文导读:
增强能力,达到自助的目的。由于社会工作中专业服务者及受助者都是具体时空场域中的人,这就说明社会工作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学科体系,它一定富含当时当地的各种独有特征。例如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元素都是社会工作生长的土壤。由此论证,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基于西方本土的人文环境,带有浓厚的西方经验、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引入我国后,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水土不服的现象。加之书本论著受编译者的专业水平及理解差异的影响,很多定义、观点不能准确清晰地阐述原作者的意图,我国教育者若是不加思考的照本宣科对其进行解读必然会以讹传讹,造成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不良后果。因此,作为社会工作教育者,笔者建议老师们首先能够阅读原著,对业已形成的中国社会工作教科书中出现的纰漏进行订正。其次,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教育,西方成熟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技巧我们有选择的拿来,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要有辨别的学习。上文提到的单一价值视角与多元价值视角问题就是批判性反思的典型事例。此外,学习一种专业能不能强迫一个人接纳被称作“主义”的信仰也是需要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被探讨被反思的问题。批判反思可以说是手段,目的是根据我国国情建立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也只有对社会工作抱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才能挖掘其精华,才能修正其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循环往复,促进社会工作在我国的长远发展。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