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联系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703 浏览:86984
论文导读:项标准检验,结果表明在VAR模型中应选择滞后期为2。计算结果如下:根据VAR(2)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dlnurb不是dlnpcgdp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同时拒绝的dlnpcgdp不是dlnurb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经济增长也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
作者简介:雒尧(198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区域经济与管理。
摘要:本文运用VAR计量模型,根据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人均GDP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互动关系,结果肯定了这一观点,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两者间的影响时滞,从人力资本、规模经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互动关系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VAR
引言
城镇的快速发展源于工业革命,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城镇为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资源、制度、现代技术和价值观念,并改变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生产组织形式,优化资源配置。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同地区或国家因禀赋差异,城镇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镇化是带动经济增长,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是我国基于城镇发展提出的概念,国外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城市化这个概念,就城镇化研究的文献因此集中于我国,特别是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周一星(1997)对比了全球157个国家及地区1977年的相关数据,发现其中的137个国家及地区存在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显著性关系;张颖和赵民(2003)借助钱纳里有关城镇化与人均GNP的论证,构造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型;刘耀彬(2006)使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互为原因;易善策(2008)的研究指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存在关系的同时,也与产业结构相关,并受到市场经济转型的影响。
模型设定
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存在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因地区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禀赋及传导机制的不同。国内外学者都曾运用实际数据验证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将借助VAR方法实证研究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综合比较现有文献对城镇化指标选取的基础上,选择城镇化率作为测度中国城镇化的指标,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经济增长指标的可选择性较大,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为了反映国内产出状况及剔除人口规模的影响,这里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数据方面,本文选取了1978年至2011年的数据,以1978年为起始年份,原因在于1978年我国城市化方进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间以前,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基本处于停滞不前,同时也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的数据出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了取得良好的特性,消除异方差,本文对两个变量都采用了对数形式,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分别为lnurb和lnpcgdp。
实证检验
为了避免研究中存在“伪回归”的现象,本文对两项指标采取了单位跟检验(ADF)。走势图中显示两项指标都存在一定的趋势,经过ADF检验,lnpcgdp和lnurb做一阶差分后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了保证平稳性,在下面的分析中两个变量都取一阶差分,分别用dlnpcgdp和dlnurb表示。
本文通过LR、FPE、AIC、SC、HQ5项标准检验,结果表明在VAR模型中应选择滞后期为2。计算结果如下:
根据VAR(2)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dlnurb不是dlnpcgdp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同时拒绝的dlnpcgdp不是dlnurb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经济增长也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内生变量对误差变化大小的反应,具体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果表明,人均GPD的标准差对其自身的影响,整体体趋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城镇化的一个标准差对于人均GDP始终为负向响应,表明城镇化的突然波动只会造成给GDP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城镇化对于人均GDP响应,表示人均GDP的变化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难以把握,但总体来看还是存在正向的响应关系;城镇化的标准差对其自身的影响,始终存在正向的响应关系,表明当前的城镇化水平与其滞后期存在一定的关系。
结论
根据实证结果,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间存在互动关系,表明中国城镇化与经济持续发展能够得到互相促进。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城镇化的过程让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论文导读:此吸收了因城镇化过程剩余的大量劳动力。现阶段,我国城镇化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经济带动城镇化的进程,尽管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但在内部制度安排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及完善的方面,如法制建设、户籍制度、土地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信用体系、资源损耗和环境保护等,因此未来需要探索适应我国特点的方式,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
人口通过教育或直接从业进入城镇,其后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或生产率都要高于第一产业。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城镇人口的聚集可以带来产业方面的集聚,并产生外部性;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张,新兴城市不断涌现。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第三产业多以人力资本的集聚为特点,由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可通过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劳动生产率并进入第三产业,因此吸收了因城镇化过程剩余的大量劳动力。现阶段,我国城镇化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经济带动城镇化的进程,尽管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但在内部制度安排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及完善的方面,如法制建设、户籍制度、土地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信用体系、资源损耗和环境保护等,因此未来需要探索适应我国特点的方式,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J].经济研究,1998(1):11-19.
陈钊,陆铭.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34-45.
[3]朱孔来等.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摘自:学年论文www.7ctime.com
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9),80-87.
[4]Henderson, J.V., The Sizes and Types of Cit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4, 64, 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