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课堂让读书声充满课堂科研方法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22 浏览:14934
论文导读:
语文改革浪潮迭起,变化多端。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当我们把这些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语文改革仍然是围绕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基本性质进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朗读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朗读教学也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目标。
曾几何时,朗读教学这一基本目标在教学中已经缺失了。笔者曾注意到,无论公开课还是常规课堂,尽管都有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使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但很少有把朗读定为教学目标的,朗读训练少之又少。有的只是匆忙地感知一下文本,便进入文本研习阶段了,虽然也有读书活动,但只是完成其他教学目标而不是朗读目标。而教学过程中的形象朗读也成了教师展示自己的手段,学生朗读却被忽视了。
课改之后,在《课程标准》统一的前提下,各种版本教材纷出,打破了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仅笔者所在省份据说就有几种,其可圈可点之处也无须多言。但在施教活动中,却很难找到与文本相应的朗读磁带。今以苏教版为例,笔者调查几个学校,根本买不到与之相应的朗读磁带。在先进地区可以用多媒体来实现示范朗读的目的,然而录音机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最简捷实用的工具。朗读磁带的缺失也可能是教材编写者忽视朗读造成的。不仅如此,甚至也很难找到专门训练朗读的教材,这恐怕也是教材编写者不愿看到的吧。
朗读目标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尽管他们在晨读中也大声读书,却收效甚微。有的学生能很熟练地背出文章,却无法把文章诵读出来。奇怪的是甚至还有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也不能正确地读出一篇文章来。
朗读,是一种技巧,是一种能力,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在中学语文教法中,朗读分为三层: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朗读。正确朗读是最基本的要求,有感情朗读是朗读的最高要求,也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朗读其实就是对文字的触摸和把玩,有感情朗读就是把视觉文字转为听觉语言的一个创造活动,
在古代教学中,朗读被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帮助学生读字读句和做示范朗读,其余便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鲁迅指出:“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育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而朗读能将这三者和谐统一起来。上海的一位特级教师在给学生上《药》一课时,朗读一遍文本,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认为学生学到了东西。如果能够指导学生朗读出来,其理解感悟就会更加深刻,学到的东西也会更多。
朗读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训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语感。众所周知,语感是语言运应中的高境界,无须系统的语言知识体系。它和语言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而朗读是语言实践的基础,没有成套成篇朗读训练做基础,要形成良好的语感就如同沙上建塔一样。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环节。无论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都要对文本进行感知。而朗读是感知文本的最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好感知文本,体悟文本,从而把握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像文学类文本可以通过朗读把握作品,例如散文《荷塘月色》,诗词《沁园春,长沙》就可通过朗读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对文学当中审美境界的追求。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可以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源于: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笔者了解,很多学生对语文根本不感兴趣,把语文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其实这是没有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造成的,指导学生朗读就是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当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一篇文章后,就会获得一种成功感,自然还要试着去读更多的文章,进而激发他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读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意义重大,而朗读目标的缺失给学生学语文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朗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的观念树立起来,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作者单位: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论文导读: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