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培养学生历史课堂中模块教学运用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10-30
作者:用户投稿本站原创
点赞:30730
浏览:135528
论文导读:
摘 要:模块教学作为高中历史课堂中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新文化运动》一课的教学为例,展示模块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剖析模块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先进性,以期使模块教学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模块教学;问题教学法;化结果为过程;发现教学法;思维能力培养
现代课程论要求变静止的、分割的、单一的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的新教学体系。模块教学正是符合现代课程论的这样一种教学手段。在模块教学中,以模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会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新的历史课程设计思路遵循模块教学的原则。模块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必将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实在现在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模块教学也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教学手段。
下面以我的一堂公开课《新文化运动》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分析模块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教师出示问题: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如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环境?
(2)当时中国有没有这样的政治环境?为什么?
(3)辛亥革命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这种思想的传播受到了什么阻碍?
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看书、思考,之后作答。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及课本提示,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小结时,出示新文化运动背景的结构图示,梳理引起新文化运动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互问互答模式)
教师首先给出学法指导,即提问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设计问题,请其他组学生回答。
在互相问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学法指导,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和深度,也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热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理解以及每一组学生的通力合作,基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完成对这一子目的学习。
(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我问你答模式)
给出两则材料及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提倡与科学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出示图片(鲁迅头像、漫画《靠不住的》)、资料(《狂人日记》节选)及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旧道德和新道德的实质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出示资料、相关人物(胡适、陈独秀)图片及问题,引导学生归纳两人的共同主张,并对比新文学和旧文学的差异,认识新文学的实质。
教师进行总结: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提倡和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是解放思想,实现、科学的前提;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解放思想,实现、科学的手段。
出示问题:根据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目的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什么把这场运动称为新文化运动?
引导学生从背景、目的和内容三个方面深入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出示材料: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做相关习题,通过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课,简明扼要地理清这一节课内容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出示两段关于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材料:的评价和陈独秀的观点。出示问题:
(1)请大家结合背景、目的、内容讨论一下,前期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
(2)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由于前面已经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进行过类似的分析,学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这两个问题。其中对局限性的评价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首先根据教师出示的材料归纳出局限性,再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加以分析、验证。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探究能力。
在这堂课中,模块教学的运用融合了多种教学理念,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以模块的形式,渐进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手段(如以适当的练习带动思考)进行了恰当的运用,真正做到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总之,模块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适度的引导。如,在第二模块中,前期新文化运动各内容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理解,教师就应当多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而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中,内容相对容易,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教师就应当减少引导,给学生时间和机会独立完成。
以上,是我对这一堂课的一些分析和思考。模块教学是一种可以融会多种教学理念、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论文导读: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目前和以后多数历史教师都可以接受的一种方式,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参考文献: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师大出版社,200
参考文献: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
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师大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柴桥中学)
摘 要:模块教学作为高中历史课堂中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新文化运动》一课的教学为例,展示模块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剖析模块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先进性,以期使模块教学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模块教学;问题教学法;化结果为过程;发现教学法;思维能力培养
现代课程论要求变静止的、分割的、单一的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的新教学体系。模块教学正是符合现代课程论的这样一种教学手段。在模块教学中,以模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会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新的历史课程设计思路遵循模块教学的原则。模块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必将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实在现在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模块教学也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教学手段。
下面以我的一堂公开课《新文化运动》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分析模块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案例描述
(一)第一个模块:“读一读,想一想”
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教师出示问题: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如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环境?
(2)当时中国有没有这样的政治环境?为什么?
(3)辛亥革命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这种思想的传播受到了什么阻碍?
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看书、思考,之后作答。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及课本提示,能够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小结时,出示新文化运动背景的结构图示,梳理引起新文化运动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第二个模块:“读一读,问一问”
学习前期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互问互答模式)
教师首先给出学法指导,即提问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设计问题,请其他组学生回答。
在互相问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学法指导,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和深度,也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热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理解以及每一组学生的通力合作,基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完成对这一子目的学习。
(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我问你答模式)
给出两则材料及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提倡与科学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出示图片(鲁迅头像、漫画《靠不住的》)、资料(《狂人日记》节选)及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旧道德和新道德的实质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出示资料、相关人物(胡适、陈独秀)图片及问题,引导学生归纳两人的共同主张,并对比新文学和旧文学的差异,认识新文学的实质。
教师进行总结: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提倡和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是解放思想,实现、科学的前提;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解放思想,实现、科学的手段。
出示问题:根据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目的和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什么把这场运动称为新文化运动?
引导学生从背景、目的和内容三个方面深入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三)第三个模块:“读一读,练一练”
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出示材料: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做相关习题,通过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课,简明扼要地理清这一节课内容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四)第四个模块:“读一读,议一议”
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出示两段关于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材料:的评价和陈独秀的观点。出示问题:
(1)请大家结合背景、目的、内容讨论一下,前期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
(2)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由于前面已经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进行过类似的分析,学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这两个问题。其中对局限性的评价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首先根据教师出示的材料归纳出局限性,再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加以分析、验证。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案例分析
在这堂课中,教师采用了模块教学法,把新文化运动按照背景、内容、影响分成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论文导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探究能力。
1.模块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在第一模块中,正是通过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充分挖掘出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历史归纳能力。在以后的几个模块中,问题的设计、探讨和解决也一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第二模块中的自问自答,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课堂气氛的活跃,效果十分显著。2.模块教学是一种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
在第二模块中,课本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叙述已经较为清楚、完整。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会使教学变得肤浅。而模块教学中,首先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通过学生的自问自答激励起他们研究历史的兴趣,并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历史的能力。最后,通过一些辅助的资料、图片和问题,深入分析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加强对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样,通过多种手段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自信心也增强了。在第四模块中,虽然问题综合性较强,学生也能够迎难而上,迎刃而解。同时,也使教师避免了直接给学生结论的简单化教学,而是把现有的结果转化为质疑的过程、研究的过程、释疑的过程。在教学中把结果变成过程,就是让学生把知识变成智慧,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3.模块教学是一种发现教学
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结论的教学方法。在第二模块中,自问自答就是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发现教学。在第三模块中,学生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发现,凭借直觉思维来判断和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发现教学。在第四模块中,学生对自己前面学习的有效信息,进行重新的归纳和整合,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也是发现教学的一种方法。在这堂课中,模块教学的运用融合了多种教学理念,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以模块的形式,渐进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手段(如以适当的练习带动思考)进行了恰当的运用,真正做到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总之,模块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案例反思
在模块教学中,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教师的适当引导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师的引导方面还应做进一步调整。以下是我对这一课的一点反思。1.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适度
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了多样性,而忽视了灵活性。如,在学生进行互相问答时,应该讲清活动的规则,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生兴趣调动起来后,还应该控制好课堂提问的时间和提问的次序,注意课堂的有序性。另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2.教师的引导应适当
这堂课设计的问题较多,学生在问题逐步深入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适度的引导。如,在第二模块中,前期新文化运动各内容之间的关系不容易理解,教师就应当多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而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中,内容相对容易,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教师就应当减少引导,给学生时间和机会独立完成。
3.教具选用要精要
在模块教学中,选用的资料、图片数量和内容都不宜过多,应以精要为选择的标准。4.教师素质要加强
模块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建设。以上,是我对这一堂课的一些分析和思考。模块教学是一种可以融会多种教学理念、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论文导读: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目前和以后多数历史教师都可以接受的一种方式,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参考文献: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师大出版社,200
3.(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柴桥中学)上一页123
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模块教学可以使传统与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目前和以后多数历史教师都可以接受的一种方式,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
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师大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柴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