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从教学环境角度探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038 浏览:157010
论文导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性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道德、行为等种种问题表现,从教育环境的角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解决对策,希冀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协调,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学环境;学校教学环境;摘自:7彩论文网硕士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社区教学环境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为改善家庭生计纷纷涌入城市务工,形成一股强大的民工潮。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也为城市建设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也衍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指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①2008年2月,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断0-17周岁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②并且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继续推行,这一数据还将会继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的社会性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力量的通力合作去解决。
目前虽然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较多,但从教学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文章仍然较少。所谓“教学坏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③
“教学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等。④本文主要从广义的教学环境即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来探讨留守儿童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实表现

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业成绩、心理、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学业成绩表现

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明显发现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与其他同学相比更为糟糕,且更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出现辍学现象。具体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认为学不学一个样,觉得读书无用,以后只要能挣钱就行。

(二)心理问题表现

“2009年,武汉市启动了建国以来首次精神疾病流行病调查,近日调查统计已经完成,对3000名6岁-14岁儿童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相关负责人、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钟宝亮介绍,初步调查结果显示,14%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⑤通过观察发现,班级内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性格内向孤僻、害怕与人交流、不爱说话、怯懦被动消极等一系列表现。尤其孩子到了五六年级,正处于青春期,内心世界更为丰富敏感,也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

(三)道德问题表现

班级内的学生更容易表现为言辞和人身上的攻击,如男女生之间骂粗口、互不尊重等等。我就曾听到班内一个男生和一位父母外出打工的小女生有了矛盾,那位男生竟然骂道:“有娘生没娘养的,……”我当时听到之后确实被“震撼”了。而此类现象也不是少数,男生之间则更会倾向以武力解决问题。

(四)行为问题表现

留守儿童更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男生打耳洞、染头发、穿乞丐裤,带手机入课堂……他们普遍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管束,而父母则单纯认为他们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便弥补了平时对孩子缺失的爱。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影响和引诱。

二、教学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

教学环境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家庭教学环境、学校教学环境、社区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教学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

(一)家庭教学环境

1.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是出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首要原因和主要原因。聊城莘县辖14镇8乡,1168个自然村,1153个村民委员会,24万户,95.8万人口。农村人口86万人,占总人口的89.77%。农村劳动力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4.2%。城镇人口10.4万人,占总人口的10.7%,是山东省30个欠发达县之一。许多家庭为改善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纷纷外出务工,由于父母本身在城市很难立足,生活困难,难以照顾孩子,所以造成很多孩子留守在家。

2.父母关爱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影响着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很多孩子难以感受家庭的温暖,平时与父母交流也只是打打电话。且家长每次询问孩子只注重孩子的学业和身体健康而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忽略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席。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给予孩子足够的金钱和物质需要就可以满足孩子,进入了爱的误区。许多孩子的心理处于爱的“饥渴”状态,他们觉得自己与父母无法沟通交流,没有人理解他们,没有人关心他们,没有人会真正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到极为的孤单无助和落寞。

3.监护人教育方式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生存方式主要包括父母单方监护、隔代监护、寄养监护和自我监护等类型。其中,由于外出打工的农民以男性居多,因此母亲监护型所占比例最高,达43.2%。其次为隔代监护型,即夫妻双双进城打工后,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起对其抚养、教育和监护的责任,占30.6%,是留守儿童中最主要的一种托管方式。此外,还包括母亲独自打工,由居家父亲一方管护的父亲监护型;父母共同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其他亲友或寄宿制学校看管的寄养监护型;父母外出务工后小孩无人照料,任其个人独立生活的自我监护型。”⑥但不论是哪种监护方式,都会客观存在一些问题。父母单方监护或者隔代监护容易造成对孩子的过分的宠爱或忽视。如果父母一方或祖父母论文导读: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学校很多课程像音乐、体育等都是虚设的,每个教室都贴着一个课程丰富的课表,而学生手中又都是一个真正实行的课表,教室内张贴的课程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备用。真正教学的课程主要是语数外,思品和社会都是一节课讲三个单元临考之前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学校平时不组织课外活动,在植树节、清明节、
、外祖父母在家劳动照顾孩子,平时在家忙里忙外就已经力不从心了,根本没有太多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又有老人很宠溺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把孩子奉若“小公主”、“小皇帝”,养成孩子娇生惯养的习气。但也有孩子在家要承担很多劳动,因为爷爷奶奶年纪较大,许多重活落在孩子身上。记得班级内一个学习挺好的小姑娘就曾经因为在农忙时节放学回家要帮着干地里的的活、照顾弟弟、做饭而接连好几天完不成作业。而将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亲戚只会单方面的关注孩子的健康,认为孩子只要不生病、不哭不闹就尽到责任了。自我监护对孩子的发展则更为不利,孩子年龄尚小,自控能力弱,经常会受到社会上一些“小混混“的唆使和影响,稍有不慎便会误入歧途。

(二)学校教学环境

学校教育环境可以分为学校物质环境、学校组织制度环境和学校精神环境三个要素。学校物质环境是指以自然形态出现的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校舍、教室、图书馆、活动场地、现代化教学设备、校园绿化以及学生安全等因素;学校组织制度环境是指学校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政策方针规划,主要包括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方针、学校评价机制、教学目标和课程计划等;学校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学校舆论、班级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对学校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

1.学校物质环境

由于地方财力和学校资源的匮乏,学校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学校教室简陋,地面坑坑洼洼,墙面面皮脱落,室内没有照明设备,夏天白昼时间较长勉强还可以应付,而冬天基本到下午第三节课教室内就已经看不清东西了,到第四节课时就无法再进行教学了。教室内没有取暖设施,窗户四面透风,冬天只能在外面订上塑料纸来维持室内的温度,在严寒的天气下,许多孩子的手脚和脸冻得起烂疮,冻得哆哆嗦嗦的、缩手缩脚的,更别提让他们认真的写字做作业了。教室内的桌椅也大都陈旧有损坏。学校没有图书馆,许多孩子没有足够的课外资源。学校里仅有的教学设备即是一台电脑和一架脚踏琴,且电脑只在校长办公室内,学生一般接触不到,很多老师都不懂得如何有效使用,课堂教学也仍采取老一套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学校除两个简易的乒乓球台外没有专门的运动设施,唯一的运动场所在学校马路对面,只是一片空旷的场地。极其简陋的教学设施、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这也是造成许多留守儿童不爱学习、厌恶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校组织制度环境

学校单纯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学校很多课程像音乐、体育等都是虚设的,每个教室都贴着一个课程丰富的课表,而学生手中又都是一个真正实行的课表,教室内张贴的课程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备用。真正教学的课程主要是语数外,思品和社会都是一节课讲三个单元临考之前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学校平时不组织课外活动,在植树节、清明节、元旦等节日里也从未有过植树、扫墓、联欢等活动,学生在校时间基本都是在教室中听课、写作业中度过的。许多同学反映很讨厌这种课程安排和学习方式,所以他们经常在上课时会在桌洞内做些小动作或说悄悄话、递纸条等。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提升自己学校在全县的教学名次,在暑假或寒假等期末考试中只会抽取班级内70%-80%的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参加以保证自己的教学成果。这样其他的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就连参加考试的资格也没有,班内许多学习不好的留守儿童就成了老师脑中“被放弃”的人选,细想起来真是悲哀,教育的公平何在?

3.学校精神环境

学校不少老师是代课教师,有些教龄时间较长民转正的老教师,有些是中师毕业的或大学函授文凭,文化底子薄。大部分教师平时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不关注最新教育成果,不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每年的假期也没有参加过教师培训,对自我教学能力提高的关注度低,老师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老师对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学生的关心不够,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只是一味的偏向宠爱学习好的同学。不少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为了引起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会采取扰乱课堂秩序、大声说话等方式来赢得老师的注意,但这种做法的后果是这些学生会经常被老师以反面的例子来教导其他同学,被贴上“坏学生”“差生”的标签。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除应付学校检查之外很少备课、写教案,教学方法单一。并且当地的很多老师都对差生实施体罚,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开飞机”—让学生在教室前面面向全体同学双臂展开单腿站立,又有男老师打学生耳光之类较严重的体罚方式。这些做法极大的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得他们更加的放纵和麻木不仁,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记得班内一个爸妈在北京打工的小男孩曾问过我:老师,我也想学习好,可是您说我是学习的那块料吗?

(三)社区教学环境

当地村民普遍不重视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留守儿童的学业无法得到重视和关心。在该县,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社区,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社区教育组织。因此,也没有人或组织专门关心过留守儿童问题。许多家长认为挣钱比教育更为重要,平时很少去关心孩子的教育,把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内的教师。他们大都持有读书无用论思想,认为孩子书读得好不好不重要,以后打工一样可以赚钱。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某同学跟着爷爷奶奶走亲戚或去吃喜酒不来上课,且经常是由同学代假。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学环境改革措施

针对教学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我们应该从家庭、学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环境改革,加强协调合作,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家庭
父母要主动与孩子联系,通过书信、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除关心孩子的学业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和教育孩子,与孩子平等真诚的交流,适时表达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切身感受到温情和关怀。并且有机会的话要隔一段时间回家看望孩子,让孩子不再有被抛弃的感觉。过节回家之后要常与孩子聊天交流,增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父母要对孩子常鼓励和赞赏,对孩子温情呵护。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