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水利工程关于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评价一点认识与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68 浏览:136232
论文导读:
摘要: 水利工程是改水害为水利的公益性工程建设项目,国家对水利工程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但是水利工程与其他基础建设项目一样,在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水利工程的环境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与其他基础建设一样,需要经过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对此,我们需要加以思考。
关键词: 水利; 工程; 生态; 环境评价
1009-8631(2013)02-0017-0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一个持续运动的打系统,三者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水利是这个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水本身即是生物(包括人类)本身不可替代的组成环境功能和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功能,往往过分强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尤其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人口成倍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已十分巨大,改变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和平衡。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生活用水紧缺,都已经成为困扰我们生活的主要问题。这些都源于我们没有处理好水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见,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自古以来就是巨大的人工生态环境工程,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复杂的、广泛的,不合理的水利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生物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对陆生动值物的影响有些是永久性的,如库区淹没、修建道路和永久性设施等占用土地,会破坏植被、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这些影响多属于直接影响。而气候、土壤、水温、水质的改变,造成库区冬季变暖,植物生长期延长,空气湿度加大,这些属于间接影响。这些会使动植物群落产生更替,物种结构和数量变化,进而影响动植物的重新分配。
2.对人群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兴建,有可能引起与水有关的疾病的蔓延。主要有:①自然疫源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②由库区水源引起的地方病,如由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大骨节病,以及一些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等。另外库区移民也会引起人口结构的变化。
3.对土壤的影响。库区建成后,库区地下水位上升,接近或露出水面时可引起周围土地浸没,沼泽化和盐碱化。
4.上淤下切。泥沙沉积在库区内,会对库容、库面积、蒸发损失和库岸线形态等直接产生影响。
5.自然灾害问题。水利工程固然可以提高抵御洪、涝、旱、缄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降低灾害的发生频率,但水利工程大规模蓄水后,由于其自身的作用,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其破坏能力及影响程度也比从前巨大。

二、水利工程环境评价的原则、程序和内容

源于:论文 范文www.7ctime.com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永久性的。因此评价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应不仅考虑到环境的现状,还应考虑到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只有坚持可持续性原则,才能保证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主次关系原则。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非常复杂,只有找出那些与人类经济或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重要环境因子,才能使我们正确地计算工程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的效益和损失。
3.经济损失量一次性估价原则。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些是永久性的(如水库淹没损失),有些是周期性的,有些则是偶然性的。这几种损失不能直接比较计算,因此在计算经济损失时,应按一次性估价原则来确定。
4.系统性原则.建设项目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些环境因子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以维持生态平衡为目标,分析项目对生态系统的总体影响,而不应仅仅分析项目对某一类环境因子的影响。

(二)环境评价的程序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根据工程的功能、特性,结合本地区的环境特点,选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进行影响性质识别,并选取主要的环境因子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因此环境评价应经过以下一些程序。
1.环境状况调查。对工程影响范围内自然、社会的环境现状与历史演变进行调查,为分析现论文导读:
状情况和预测今后变化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调查的基本内容,在自然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水文、泥沙、水质、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地质、水生和陆生生物等;在社会环境方面,主要有人口、人群健康、土地、工业、农业、景观与文物和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设施等。上述每一项内容又包含许多环境因子,即构成环境状况的基本因素,如水文有流量、水位、流速等;气候有气温、降水、蒸发、湿度、风速等;人群健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染病、地方性疾病的发展状况等。
2.环境影响识别。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子,识别影响性质,选出需要进行分析、预测、评价的主要环境因子,或由这些环境因子组成的主要环境问题。
3.环境影响预测。对识别筛选出的主要环境因子或问题,根据其特性,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类。对一些能量化的环境因子,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做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量化的环境因子,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做定性的预测。
4.综合评价。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方案措施。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环境评价的内容

环境评价按环境的属性分为自然环境评价和社会环境评价。不论是自然环境评价,还是社会环境评价,或是环境的综合评价,完整的环境评价按时间序列都应包括环境的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和后评价。
1.环境回顾评价。回顾评价是根据历史资料对一个区域过去某个历史阶段的环境质量进行的评价。通过回顾评价可以揭示区域环境质量的发展变化过程,预测以后的发展变化趋势。
2.环境现状评价。现状评价是根据近期的环境资料对一个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的环境质量评价。通过现状评价可以揭示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为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3.环境影响评价。影响评价是指在一个区域内进行的开发活动和项目建设对该区域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通过对开发活动和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4.环境后评价。后评价是以开发活动完成和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评价从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投产运营等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找出误差和问题的原因,评价预测结果的正确性,为提高决策水平,改进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水利工程是改水害为水利的公益性工程建设项目,国家对水利工程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但是水利工程与其他基础建设项目一样,在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水利工程的环境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与其他基础建设一样,需要经过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目前国家大兴水利,也是我们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大好时机,市场急切盼望它的出台。所以,建议相关部门能及时制定水利工程方面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适应当前的需要。对此,还需要我们加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