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人才培养土地资源管理革新型人才培养系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28 浏览:12195
论文导读: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突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显著增强。一、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自1985年以来,为了适应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全国已有多所大专院校相继设置了土地管理及其相近专业。教育部于1998年7月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颁布实施,对普通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改革问题。提出应分别从社会需求出发、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和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进,培养适应当代要求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 创新型人才 课程设置
当今和未来的全球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化、规范化的推进,社会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培养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近几年,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对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007年,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源于: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精神亟待加强,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 要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 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突破,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显著增强。

一、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自1985年以来,为了适应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全国已有多所大专院校相继设置了土地管理及其相近专业。教育部于1998年7月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颁布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将原“土地规划与利用”与“土地管理”专业合并,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划归公管管理一级学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有60多所【1-3】,开设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有约90所,开办博士研究的高校近20所[4-7]。
在目前开设土地资源管理的60多所院校中,农林院校开设土地规划管理类课程的比重最大,一半左右的农林院校都开设了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和地籍管理课程,文史类院校开设该类课程比例最小。师范院校开设房地产课程的比例最大,全部开设了房地产经营,综合类院校不到三分之一的院校开设该类课程,比例最小。师范类、农林类、理工类均比较重视开设地学基础课程,综合院校和文史类开设比例小。而技术类课程,农林院校最重视,文史类院校最不重视,但文史类院校相对较重视经济学课程,师范类院校几乎都不开设相关经济学课程。

二、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难以满足时展需求

目前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来源于4 大传统学术体系:(1)以农学为代表的,基于农业经济和土壤农化为基础,这类侧重从微观上研究农业土地管理和农用土地经济等科学问题。(2)以经济和管理学为代表的,包括土地经济学、政策学、法学等,其特点是从政策和法规方面研究土地管理的科学问题,侧重研究土地利用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解决。(3)以地理学为代表的,包括自然资源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其特点是从宏观、总体上研究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的协调和解决。(4)以测绘学为代表的,包括地籍测量学、地图制图学、摄影测量和遥感等,其特点是侧重通过对地球表面土地利用覆盖和土地权利空间分布的精确描述和分析,研究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综合体相关问题。由于各院校原始学科基础属类不同,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从近几年市场对人才需求来看,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许多院校不重视技术课程开设,尤其是文史类院校。

(二)实践课程的教学和管理薄弱,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不相匹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也不尽合理,首先,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普遍比较陈旧,和生产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接触较少,难以打开创新的思路。其次,受到课程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实践教学内容没有经过统筹安排,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使本来就比较紧张的实践学时更加捉襟见肘。最后,实践教学内容偏重自然科学,忽视社会科学。各个高校开设论文导读: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是要靠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去培养的,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理应处于核心地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高素质的学科梯队,拥有研究方向稳定、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整个学术梯队进行
土地资源管理的背景和基础不同,但即使是以经济管理为专业特色的高校,其土地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也以测量、遥感、土地等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为主,几乎完全没有土地制度、土地政策等社会调查的内容。而社会调查实践其实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实践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以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为主,较少运用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加工和应用的空间和动机,不仅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特别是“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的大量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从技术方面拓展了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术空间[8]。但由于专业教师受到本身学科知识的束缚,而且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土地学科的行业特点,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较少,无法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农林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师资很大部分来自自身培养,也有相当部分的师资在国内外接受了教育或强化培训。但学缘结构仍比较单一,由于学科发展的扩大化,学科内、学科间的激烈竞争,优秀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再加上专业教师研究方向的分散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能力和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土地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有生产力方面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所以,把土地作为自然经济复合体来进行研究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性质[9],因而可以在强调学术自由和尊重个体之间差异的原则下,吸取西方高等院校实行的通过不同的课程组合来实现人才培养的专门化的经验。具体而言,就是首先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适当降低或维持必修课( 通识类课和学科基础课) 模块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课程的广泛性和数量规模的原则,极大增加选修课与专业课的数量,并使得这些课程结构极富弹性,课程安排留有相当充分的余地,使课程组合灵活顺畅,同时在打破学科壁垒和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的前提下,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化原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判断选修不同的课程组合,从而形成与土地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方向,以便更好地适应外界的迅速变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同时,根据教育部部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组指导意见, 紧紧围绕“厚基础, 宽口径, 强能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为主线, 进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现状、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调查,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提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由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全国许多高校开办了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层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高素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需求增多。而目前全国每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除去一部分人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真正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高层次、高素质教师奇缺,很多高校都难以找到理想的学科带头人。加之目前的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对培养服务型人才比较熟悉,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甚了解。由于政策导向等因素,部分中青年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倾向,对教学只是应付式教,完成教学工作量就行了,不愿投入更多精力认真地教,更不用谈开展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了。因此要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建设和提高。
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是要靠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去培养的,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理应处于核心地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高素质的学科梯队,拥有研究方向稳定、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整个学术梯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增强教师队伍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教师队伍的人论文导读:。另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有计划地开设新课程,增设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土地整理工程专题、房地产策划专题等课程。(四)强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素养,革新教学方法,是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三)完善课程体系评价机制,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应具有所需要的具备相关专业劳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应当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人才培养原则。为此,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通过对必修课、选修课(限选课和必选课)、实践课等增删和学时、学分及开课时序的优化调整为方法,保证专业重要课程和技术课程的开设,推进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形成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实践必修课”的分段组合平台,构建包括“公共基础类课程、土地资源类课程、土地经济类课程、土地管理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土地规划类课程、综合应用类课程”的七大模块式课程体系。另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有计划地开设新课程, 增设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土地整理工程专题、房地产策划专题等课程。

(四)强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实验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实践观”为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实验实践教学理念, 确立以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开展实验实践教学考核内容、考核方法的改革, 优化实验实践教学环境, 建立健全实验实践教学监控体系, 切实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从时间、师资、基地和技术服务四个方面建立实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是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与时间, 增强实践教学时间(含集中实践教学时间与各课程分散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比重,延长生产实习时间。二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土地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聘请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教师, 并落实他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 以形成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 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营造良好的实践训练环境。
参考文献:
张新跃等.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
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
[3]王永东等.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07(3).
[4]黄贤金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
[5]彭文英等.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3).
[6]曲晨晓,孟庆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8(2)
[7]胡伟艳,蔡银莺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9(5).
[8]杨忠学,刘吉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2008(11) : 96-97 .
[9]王万茂.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 中国土地科学,2001(5):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