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盈余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制约质量与盈余管理联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53 浏览:24436
论文导读:部制约相关不足探讨152.2.2盈余管理相关不足探讨15-162.2.3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联系探讨16-172.3文献述评17-18第三章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的论述浅析18-213.1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概念界定18-193.1.1内部制约的概念183.1.2盈余管理概念18-193.2内部制约和盈余管理的论述基础19-203.3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浅析20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繁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足逐渐凸现,已经成为我国会计论述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不足之一。由于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与上市公司内部制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再加上2008年我国《内部制约基本规范》及相配套的《内部制约运用指引》、《内部制约评价指引》、《内部制约审计指引》的出台,通过实证检验的策略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深层联系,将为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内部制约,抑制其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要的论述和现实作用。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盈余管理和内部制约的涵义和相关论述基础,并以论述角度和内部制约各要素的角度浅析了两者联系。接着,本论文收集了2010年披露了内部制约指数的上市公司,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均值差别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的策略,探讨了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实证探讨是本论文的核心,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盈余管理的计量进行实证探讨。本论文在评价各种计量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及本论文探讨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了陆建桥(1999)扩展的琼斯模型和Roychowdhury(2006)的真实盈余管理评价模型,对样本公司年报数据进行回归浅析,以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指标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第二部分是对公司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探讨。本论文以内部制约指数作为衡量内部制约质量的指标,为了制约其他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加入了公司治理、公司业绩、管理层特点和公司经营复杂程度等维度的指标作为制约变量,通过线性回归浅析。实证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制约将对上市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会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而且,公司的一些内在特点和治理因素也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内部制约和盈余管理行为。考虑到内部制约的质量会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浅析了不同治理结构下的内部制约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论文分别采取代表股权性质、股权结构、董事会特点、监事会特点的变量来描述公司治理结构。按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对样本进行分组检验,探讨发现,内部制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会受到股权性质、股权结构、董事会特点、监事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本论文针对我国目前内部制约中有着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倡议。关键词:内部制约论文内部制约指数论文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论文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3-4
Abstract4-8
第一章 导论8-13

1.1 探讨背景8-9

1.2 探讨作用9-10

1.2.1 论述作用9

1.2.2 实际作用9-10

1.3 探讨策略10

1.4 探讨内容10-11

1.5 可能的革新之处11-13

第二章 文献回顾13-18

2.1 国外探讨成果13-15

2.

1.1 盈余管理动机与手段探讨13-14

2.

1.2 内部制约相关探讨14

2.

1.3 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联系探讨14-15

2.2 国内探讨成果15-17

2.1 内部制约相关不足探讨15

2.2 盈余管理相关不足探讨15-16

2.3 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联系探讨16-17

2.3 文献述评17-18

第三章 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的论述浅析18-21

3.1 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概念界定18-19

3.

1.1 内部制约的概念18

3.

1.2 盈余管理概念18-19

3.2 内部制约和盈余管理的论述基础19-20

3.3 内部制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浅析20-21

第四章 探讨假设、变量与模型21-29

4.1 探讨假设21

4.2 变量定义与计量21-28

4.3 模型设计28-29

第五章 实证探讨29-44

5.1 样本选择及样本特点描述29-32

5.

1.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29

5.

1.2 样本描述性统计29-32

5.2 实证浅析32-44
5.

2.1 盈余管理度量的实证浅析32-34

5.

2.2 内部制约变量与盈余管理的多元回归浅析34-44

第六章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探讨44-53

6.1 探讨论述与假设44-45

6.2 不同治理结构下的比较检验45-53

6.

2.1 按股权性质分组检验45-46

6.

2.2 按股权结论文导读:

构分组检验46-47
6.

2.3 按董事会特点分组检验47-49

6.

2.4 按独立董事比例分组49-51

6.

2.5 按监事会特点分组检验51-53

第七章 探讨结论、政策倡议与展望53-56

7.1 探讨结论53

7.2 政策倡议53-54

7.

2.1 降低内控风险,使得风险评估系统更为有效53

7.

2.2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制约53-54

7.

2.3 确保上市公司内部制约信息得到充分的披露54

7.

2.4 建立内部制约自我评价系统,加强对内部制约的监督54

7.3 本探讨的不足以及未来探讨的方向54-56
7.

3.1 本探讨的不足54-55

7.

3.2 未来探讨的方向55-56

参考文献56-60
探讨生个人介绍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60-61
致谢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