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语文爱理念与语文教材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94 浏览:118750
论文导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图,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超越了前人,个人生命短暂意识,人类的生存却世代相传,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也在礼赞生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周国平则告诫我们要敬畏自然:“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现状,指出新版《大学语文》更加注重人文化的功能,爱的理念作为其隐性线索贯穿始终,这对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能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 人文素养 爱的理念 教材建设

一、“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现状

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体例各异,归总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文学史为纲,即按照文学史的脉络,精选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如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徐绍建主编的《大学语文》;按文学体裁来编排,如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王显槐、王晓霞主编的《大学语文》及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方铭主编的《新大学语文》;有的教材杂糅了前两种教材的体例,即先以文学史划分单元,在各个单元下再以文学体裁来选取文学作品,如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郑忠孝、王馨主编的《大学语文》;有的教材将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训练等内容加入到大学语文教材当中,突显其工具性、应用性功能,如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牟岩、王瑾娟主编的《实用语文》。
以往大学语文教材比较注重大学语文课程的文学性与工具性,然而,大学语文作为人文基础学科,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因此,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功能日益被人们所呼唤,而由北京大学2012年2月出版,赣南师范学院教材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程箐、刘汉波主编的新版《大学语文》便应运而生。

二、爱的理念是贯穿程箐、刘汉波版《大学语文》的隐性线索

新版《大学语文》打破了以往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它更注重人文性。正如陈平原先生所说,大学生要“了解社会,了解人类,学点文学,学点历史,陶冶情操,养成人格” ,从而做一个有情趣、有思想的人。爱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对个人、对社会、对世界都极其重要。席勒说:“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彭莎尔说:“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每个人都应心存爱心。因此新版《大学语文》以爱的理念为隐性线索,旨在让大学生们从经典诗文和现代人文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的心田,丰厚自己的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塑造坚实的文化心灵,健全自身的人格”。

(一)珍爱自己,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

第一讲“成长,痛并快乐着”和第二讲“生命是单程的旅行”着眼于珍爱自己。第一讲点明人的成长是痛苦与快乐并存,我们要认同成长;第二讲告诉我们生命是唯一的、脆弱的、也是神圣的,我们唯有珍惜生命,呵护生命,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林语堂先生在《尘世是唯一的天堂》一文中说,我们的尘世人生只有一个,我们要好好珍惜拥有的生命,好好把握现在的生活,趁人生还未消逝的时候,尽情地把它享受。唐人李华在《吊古战场文》中也表现出爱惜人民和珍爱生命的感情:“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之。”食指的《热爱生命》则是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它让我们懂得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坎坷、险阻在所难免。但我们必须坚强,必须勇敢地活着,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二)关爱他人,关注千姿百态的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世事人情
第三讲“爱,是不能忘记的”告诉大学生亲情、友情、师生情、爱情都是我们应当珍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父母。《诗经·蓼莪》中,诗人深情地回忆起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自己却未能报答于万一,深深地流露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沉痛与悲怆。这提醒青年学子要及时行孝,当父母健在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关爱,不要等到失去了而追悔莫及。杜甫的《又呈吴郎》则倡导我们要有一颗泛爱之心,不仅要爱亲人,还应当将爱推广至那些也许非亲非故却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正处于青春期的学子们对它充满了期冀,并赋予它许多浪漫的色彩。史铁生在《爱情问题》中告诉我们的学生要懂得“爱情的建立是有基础的”,“必须维护爱情的神圣与纯洁”。《长恨歌》带给我们的则是极尽享受爱情后留下的无尽的遗憾。这些篇目的选择,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确处理爱情中遇到的问题,如爱情与性的问题等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情系家园,关注生我养我的土地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心系故土,胸怀祖国,才能真正承担起对民族国家的责任。第六讲“我爱这土地”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故土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季羡林只在故乡待了六年,“见月思乡”,不管他离开故乡多少万里,外面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永远比不上故乡那心爱的“小月亮”。余光中与祖国一水相望,他在《听听那冷雨》中聆听到的不仅是离愁,还有远方故土传来呼唤游子归来的呢喃。文章字里行间流溢着一个天涯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四)爱护自然,关注赖以生存的环境

第八讲“敬畏自然”告诉我们,其实爱自然,就是爱我们自己,作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人,应当要有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图,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超越了前人,个人生命短暂意识,人类的生存却世代相传,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也在礼赞生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周国平则告诫我们要敬畏自然:“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

(五)热爱生活,关注诗意的理想世界

我们要热爱生活,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第九讲“诗意地栖居”强调人不应满足于世俗的世界,还应该同时拥有双重世界,即现实的功利世界与超越的理想世界。第十讲至十二讲则具体讨论我们诗意栖居的方式与载体:爱母语、爱文学、爱艺术。

三、爱的理念对“大学语文”的重要作用

(一)突显爱的理念是对人文精神传统的一种继承

在中外的人文精神传统中,爱都是其根源与基础。“爱”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主题。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爱”有无数美好的描述,“爱”是生命追求的目标,是生命的价论文导读:
值所在。中西方对于“爱”的理解方式不尽相同,于是也产生了对爱的不同表达与实现方式。我们从三个向度来考察爱的人文传统。

1.儒家——仁爱思想

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道德的最高标准,是贯穿一切的总的精神。孔子对“仁”有多种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这种仁爱思想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其中孝、悌是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主张以孝为出发点,从对自己父母、子女、兄弟的爱,由己及人,推广到对他人的爱,对广大民众的爱,乃至爱社会,爱国家,爱天下。

2.墨家——兼爱思想

“兼爱”思想是墨子提出的十大思想主源于: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张中的核心思想。“兼”有兼顾、无差等的意思,也有相对、相互的意思,“兼爱”便是没有等级差别的一种互相的、普遍的爱。如果说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爱,是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爱,墨子则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说,强调爱无差别等级,主张不分远近亲疏厚薄的平等的爱——兼爱。墨子的“兼爱”思想提倡“爱人若爱其身”,体现了很高的道德境界,包含了实行人类“大同”的崇高理想。

3.西方——博爱思想

西方的“博爱”思想主要来源于基督教神学思想。博爱,即广泛地去爱一切人与生命,包括三个方面:(1)上帝对人之爱。上帝是造物主,创造了人类,因此上帝对人的爱是创造性的、自我牺牲的爱。(2)人对上帝的爱。上帝爱人类,人类需要回报,这种回报便是爱上帝。(3)人对同类之爱。人同为上帝之造物,同为上帝之儿女,上帝爱人,人自当彼此相爱。此外,这种“博爱”还包括对仇敌的爱。《马太福音》说:“不管朋友也好,敌人也好,都是上帝的儿子,对仇敌也不能恨,也要爱他们。”这种爱便超越了善恶,没有仇恨,是一种神圣之爱。
不论是儒家以孝悌为根本的 “仁爱”,还是墨家超越差等的“兼爱”,还是西方超越善恶、超越仇恨的“博爱”,它们的出发点都是相通的,即都强调人要有爱心,人应当广泛地去爱别人,而不是一己私爱,都体现爱的普遍性与广泛性。新版《大学语文》所选篇目包括讲到爱自己、爱他人、爱土地、爱自然、爱母语、爱生活等等,这正体现了儒家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人及物的“仁爱”思想,墨家爱人如己的“兼爱”思想以及西方广泛地爱一切人与生命的“博爱”思想。新版《大学语文》以爱的理念为隐性线索正是对这一人文传统的回望与继承,学生通过对这些选文的阅读、理解、鉴赏与思考,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爱的理念必将植根于他们的心田,对其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产生一定影响。

(二)社会需要我们在当下传承爱的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社会问题频发,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混乱的状况,道德滑坡、是非不明、人情淡漠等现状令人担忧。爱的理念让学生树立人文关怀意识,打开心扉,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自然、关注世界,培养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新版《大学语文》以爱的理念贯穿始终,从爱自己、爱亲人扩展到爱他人、爱社会以及爱一切生命,意在使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心存一片净土,心存一片爱心,敞开胸怀,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多一分关爱,多一分责任,相信它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希望爱的理念能扎根于大学生的心田,从而培养起坚实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让人文精神在青年一代中永放光辉。
参考文献
陈平原.中文学科诞生百年·有效介入国家思想文化建设[N].新京报电子报,2010-10-9.
程箐,刘汉波.大学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

2.◆(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文法系)

□责任编辑:刘启明
?葚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XJG0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