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调控教师课堂自我调控是实现有效教学重要保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75 浏览:25466
论文导读: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管理状况,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自我管理水平又制约着整个课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7ctime.com堂教学管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加强课堂自我调控十分必要。一、意识自控这里的意识,指的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能对人的心理发展和道德行为起着调节、制约和影响的作用,对人的
摘要: 实施有效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新要求。教师保持良好的课堂自我调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课堂自我调控包括意识自控、情感自控和行为自控。意识自控要求正确了解自我,努力发展自觉威信;情感自控要求养成高尚情感,进课堂不带消极情绪,避免情感偏向;行为自控要求勤于自省自察,能慎待学生的问题行为。
关键词: 有效教学意识自控情感自控行为自控
近年来,追求课堂有效教学已形成相当的热度。然而作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阵地的课堂,却被越来越复杂化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充斥着,这无疑会影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对此,人们习惯于主要从学习主体方面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对策等作探讨,而对教育主导方面即教师的因素探讨相对要少一些。
如何从教学文化的角度看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改变无效、低效教学,实现有效的、优质的教学?笔者认为除了要有对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把握,以及注重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层面的研究,还应该注重教育、教学主导方面即教师积极的个体特质因素,如良好的课堂自我调控能力的研究。这因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频度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管理状况,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自我管理水平又制约着整个课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7ctime.com
堂教学管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加强课堂自我调控十分必要。

一、意识自控

这里的意识,指的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能对人的心理发展和道德行为起着调节、制约和影响的作用,对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的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因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自我意识系统。其中自我控制是人心理活动中的能动性表现。它既能遏制不符合目标需要的活动机能,又能激发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排除障碍、克服困难等活动机能。所以教师要重视自己的意识自控。
1.正确了解自我。意识自控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要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但正确地了解自己是比正确地了解别人要更不容易。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教师抱怨学生不专心听讲,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课讲得多么的糟糕;有的教师总在渲染学生是如何如何地不遵守课堂纪律,却没有想想自己组织教学能力是如何的缺乏。更有甚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把自己偏激的认识当做“创见”,把自己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举动误为“创新”。由此看来,身为人师者也很有必要下功夫准确地了解自己,从而提高意识自我控制能力,逐渐由“他律性”转向“自律性”。那么,有必要经常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自己的教学中是否出现了“教学障碍”?其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自己每堂课设计和教学过程是否遵循了一堂好课的要求?自己的教态、板书、仪表和风度是否得体?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是否出现了主体偏差?自己的课堂注意力分配是否得当?自己的课堂管理是否到位?等等。
2.发展自觉威信。教师的意识自控还要防止因自然威信产生的“权威”心理。教师对于学生一般都具有一种自然的威信。它是建立在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者身份所赋予的权威、权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上的;是在师生接触的开始阶段,由学生对教师的自发信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由职业产生的自然威信,滥用这种自然威信,以权威者自居。那么,就有可能对学生动辄发号施令,时时体现一种“威严”,使学生可敬而不可近。也有可能因权威心理作祟,有些教师不会承认自己教学的不足或失误,而且对自己的不足很容易自我原谅。如此累积下来,这种自然威信很快会在学生心里下降以至丧失,严重的甚至会动摇或公开否定教师的这种权威,课堂的种种问题行为也就必然增加。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由职业产生的自然威信,增强发展自己的自觉威信意识,努力运用自己的品格、学识和智慧去赢得学生出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有了这种自觉威信,教师才会具有真正的权威,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强大的教育威力。

二、情感自控

教师的情感和情绪品质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动力、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而且影响着学生听课情绪和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程度,从而影响课堂上的教学组织。因此,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抑止消极的情绪,是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
1.养成高尚情感。所谓高尚的情感,即情感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倾向社会的,而不是倾向自我的。高尚的情感主要体现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也体现在教师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等方面。对教师而言,高尚的情感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感情力量,它可以调动教师的全部精力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奋斗。对学生而言,教师的情感状况对他们的学习虽不直接起作用,但间接影响却十分明显。有人将学习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是汽车的发达机,而将情感比作是汽车的燃料,是比较贴切的。教师高尚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自觉规范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那么,教师应主要注意一些什么?笔者认为需要慎独,需要内化,要着眼于隐处,要把着眼点放于自己的思想深处;要着手于小处,不放过自己每一个有损教师形象的错点,切莫“因恶小而为之,因善小而不为”;要着力于一个“恒”字,做到生命不止,内化不止。
2.不带消极情绪。首先,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带消极情绪进课堂,是教师社会角色所决定了的。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指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需要教师播撒阳光,需要教师留下微笑。
其次,教师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由于被寄予的社会期望,感受的工作压力和内心的角色冲突,以及付出与所得的反差较大等方面因素,难免会产生苦恼、焦虑、忧虑等消极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自行消除这些不良情绪,把它带到课堂上,那么也许就会讲课没有情绪,学生则昏昏欲睡;也许会发无名之火,从而造成师生对立等严重后果,那样实现有效教学只能是一厢情愿。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