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白雪公主以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改编作品看话语和社会变迁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82 浏览:20840
论文导读:
摘 要:童话《白雪公主》是极具价值的文学文本,“白雪公主”故事在过去两百年间的变化揭示了文学经典改写的话语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密切联系。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凸显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资产阶级的观,社会、法律都体现着建立初期的表现。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则用颠覆性的写作模式,以后现代的理念为武器与现代性主流的道德观念开战。而时间最近的山德斯的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则是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观的表现,没有绝对的善恶分界只是选择更多的利益。
关键词:《白雪公主》 社会
“文学过去和现在都是一种富有特点和不可替代的道德思考形式,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典型地、集中地反映人类社会道德现象,描写了社会存在的道德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学也就必然可以成为学研究的对象。”{1}童话《白雪公主》正是这样一个极具有价值的文学文本。本文选取了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巴塞尔姆的中篇小说《白雪公主》以及《白雪公主与猎人》这三个文本,试做较深的文本分析,以话语和社会变迁对文学经典的改编的影响。

一、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

《格林童话》产生于19世纪初,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经过广泛的收集、科学的整理、艺术的加工,最终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最初的书名是《儿童和家庭童话集》。这本书对德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影响越过国界传到世界各地。
一般认为,格林兄弟所处的时代之前,儿童文学基本是不存在的,也没有所谓的儿童,至少不像我们今天所想的那样。因为,几世纪以前儿童往往夭折,所以除非他们证明自己有生存的能力,否则鲜少有人会关注他们。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大部分的人口从偏远的乡村来到工厂所在的城市中。社会出现资产主义和维多利亚风格的家庭,儿童这一概念逐渐受到重视。 “以新教派的观念,儿童是未成形的人。唯有通过识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羞耻感的培养,儿童才能培养成一个文明成人。”{2}因而,认为童年阶段需要有特殊的玩耍和教育,尤其是道德方面的教养。格林兄弟正是在这样文化演变的背景下,整理出《白雪公主》这个童话故事。这个童话故事同样是以家庭为核心,其读者主要是少年儿童。这个故事本身就承担了教育儿童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功能。在儿童的教育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于是乎,故事中的屠夫扮演着善良的平民;小矮人、王子扮演着解救危难的英雄,他们不放过可以对白雪公主教导的机会;坏皇后则是反面教材。这些教导主要是说给作为读者的儿童听的。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适应资产阶级教化的需要,是在资产阶级文化传统下有意识的产物,它最意味深长的变化折射出儿童观念和儿童教养方面的社会变迁。
《白雪公主》采用大团圆的结局方式,其对儿童教育的意义昭然若揭:屠夫作为善良的民众不应该屈从于恶势力,而应该勇敢并巧妙地与恶势力作斗争;白雪公主心性善良单纯,但应该有防人之心,不应轻信陌生人;坏皇后为自己成为最美的人这一私利而迫害善良的公主,最终不会得逞,而会受到老天的惩罚;善良的白雪公主,最终会碰到正义而勇敢的王子来解救,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王子和公主最终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结局,成为这则童话的希望之光。
《白雪公主》这则童话,从某方面反映了格林兄弟的女性观。从身份上看,女性都是以女儿、妻子、母亲的面目出现,她们是家庭组合中的重要部分,肩负着相夫教子的职责。而男性常是王子、勇士,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独立自主性。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宣扬男性的重要性及女人需要保护,这是维多利亚时代欧洲常见的家庭生活的规范,屠夫、小矮人、王子都是19世纪的父亲及丈夫的形象——“保护者”。这种女性观是历史的沿袭。白雪公主遭坏皇后妒忌而被其强行赶出宫廷,其后又被追杀。这一情节象征着儿童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面对外面复杂的世界。社会是复杂的,坏皇后是邪恶的,儿童万不可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否则会招致灭顶之灾。在格林兄弟的笔下,白雪公主无法处理周围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环境的邪恶势力,必须在屠夫和小矮人的帮助下才能求得安全。虽然这里的邪恶势力,坏皇后是女性的角色,但这个女性只能依靠巫术的力量才能作恶,并且最后也是在屠户、小矮人、王子的共同力量之下失败而亡。从整个故事来看,女性并不是故事叙述的中心,即使女性的行动是童话的中心,其目的也是为了凸显女性对男性的意义,促成男性成长,使之形成完整的人格。

二、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

1967年,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白雪公主》。作品一经发表就震惊文学界,而对这篇作品的评价的差异之大也是令人咂舌。小说是由107个支离破碎、荒诞不经的碎片组合而成。从内容上来说,这些碎片包括新闻、广告、学术著作、调查问卷、怪异言论、人物意识流。巴塞尔姆称这种手法为“拼贴”,整部小说的连续性很弱,更像由许许多多的片段连续而成。这种叙述方法本身就是对于传统叙事模式的否定,并且通过荒诞的情节及扭曲的意义来扩充文本的内涵,而对于后现代生活的思考也隐藏在这些看似不羁的文字里,只等着独具慧眼的读者去挖掘。作者用互不相连的片段给我们编制出一个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后现代社会,让社会生活的枯燥乏味和人性的贪婪丑陋暴露无遗。
小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原童话基本一致。二十二岁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居住在美国的一个城市。七个小矮人经营着一家婴儿食品厂,洗刷大楼,对于现有的生活极其满足。白雪公主为他们洗衣、做饭、购物并提供性服务。白雪公主接受过大学教育,所以相较于小矮人,她对于这种平庸的生活无比厌烦,时时刻刻都在期待王子的出现。于是王子保罗就适时地登场了,但相比格林兄弟的童话,保罗身上拥有王族的血统,却是个十足的俗人没有任何王者风范。故事中还有女巫简,她与霍格勾结打算毒杀白雪公主。胆小怕事的保罗,知道了他们的预谋,非但没有拯救白雪公主于水火,反倒自己躲进修道院以避免殃及池鱼。最后,保罗误饮了简为公主准备的毒酒中毒身亡。而白雪公主在保罗的墓前以“处子”之身憔悴而死,羽化而升天。巴塞论文导读:
尔姆的《白雪公主》本身是对于格林兄弟童话的一种颠覆性的改编,其本身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颠覆和解构。而这种颠覆性的文本正是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产生的。后现代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它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与现代性的决裂,无论是现代的理论、文化实践、意识形态、艺术风格都要彻底颠覆,要从旧的限制和压迫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在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作品中,反英雄、反崇高、凸显人性的庸俗无聊甚至丑陋是极力倡导的,其所以迥异于原童话中的善恶分明的道德世界,人物想象成功“脱冕”。这样看来消解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物的符号,更是传统生活中的道德观念。在现代学中个体的自由和幸福是被强调要确保的,但在实际情况中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牢笼式的安全感以确保在道德选择的时候不会困惑或不安。这也就造成了个体行为评判标准的单一化。而后现代的则强调个体从设置的道德规范的僵死躯壳中解脱出来,实现一种“自治”的、无规范的道德实践。白雪公主在格林兄弟的童话中最终是被王子所救,在巴塞尔姆的小说中公主也一直在等待王子完成他的使命,所以她对求婚者说:“但是,这一爱情不可能存在,因为你的血统……我必须坚守着,把自己留给一个王子和王子形象,类似保罗那样的。我知道,直到今天,我甚至丝毫瞧不起他。可是,他的血管里流淌着国王、王后和红衣主教的血液。”{3}但不久保罗就证明公主完全错估了血统重生的王子形象的能力。我们就不禁怀疑任何时代的“贵族血统”“王子性”“英雄行为”这些概念本身是否行得通。从前的中树立的正义者、英雄的形象,在后现代的背景之下已经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哎,我真感到失望,要么我高估了保罗,要么我高估了历史”,现实已经无法维系这类道德的价值标准,因为他墨守成规而最终导致个体压抑。在这个时代,人们共享的观应该是多元、宽容、共享,进而为个体自由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山德斯的《白雪公主与猎人》

虽然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具有很强的颠覆性,引起文学界的一番热潮,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是长时间来被认知和接受的。而电影这种新型的艺术媒介,能够通过摄像机,赋予画面更鲜明的关系、景深感和构思层次。至此在电影电视剧中对于白雪公主的改编便层出不穷。其中,2012年出现的鲁伯特·山德斯所导演的《白雪公主与猎人》饶有特色地反映了当时的话语与社会的变迁。
《白雪公主与猎人》讲述了落难少女与恶势力激烈对决的故事。故事还是从传统的童话方式开始:邪恶的王后派猎人杀掉世界上最美丽的人——白雪公主。而猎人在发现被王后欺骗之后,决心带着白雪公主逃离黑森林。在被王后爪牙追杀的过程中,猎人教授公主如何保护自己,并且凭借着自身的一颗象征着生命的善良的心,震慑了巨魔,小矮人也誓死相随。最终杀死了王后,使整个王国摆脱黑暗,得以新生。整个故事的基本结构相较于格林兄弟的童话故事没有太大的变动,开头与结尾的框架结构没有更变。只是爱情故事的男主角从王子变为了猎人。
改编后的“白雪公主”的故事内容有很大的变动,更加侧重于公主的复仇以及王后的内心世界。公主被囚禁的幽暗岁月、黑森林里的九死一生、艰难困苦的野外生存一步步促成了白雪公主的复仇大计,一页页展现了少女在绝境中的成长史。不同于格林兄弟那个时代,在当今的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遭到破坏,无论是来自自然的,还是源于各种社会冲突的人祸都作为潜在的威胁作用着每个人。人类的危机感以及生存的艰难在这个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少女身上表露无遗。黑森林中妖魔万状,整个色调阴沉晦暗,没有生命的气息。这个时代纯真的充满七彩气泡的童话已经不复存在。
电影中的人物的形象也有很大的变动。现代社会对于美和青春的关注在此得到体现。白雪公主作为主人公本应该是相对于王后对立面“白”的这一形象而存在,白雪公主顾名思义就是肌肤胜雪,其整体形象就应该是纯洁无瑕的。但电影从开始到结尾,白雪公主多数都是衣衫泥泞、灰头土脸的形象。而且也不再是温柔可人,反叛逆而英武更像摇滚女青年的形象。而王后在这个版本中的角色被突出到跟公主并驾齐驱。作为这整个故事的终极主导者,王后在格林兄弟的故事里并没有太多的外貌描述,只是通过对公主美丽的妒恨来间接表现。而在此电影中,王后妖艳的黑金色系的形象具有极大的气场,邪恶而不可探测。利用自己的美貌杀死一个个国王,不断侵吞着鲜活的生命,所到之处阴风阵阵,森气逼人,并且以吸食少女精魂以维持青春美貌。无论是白雪公主的英气或是王后的妖娆,都折射出新时代对于美和青春的不同观感,不再是纯粹的女性、善良之美。
与美对应的,还有关于善恶的话语。在传统的童话中,即使主人公遭遇到各种磨难,但看故事的儿童也不会感受到阴森恐怖的气息。童话一直走着逆流而上的路线,黑暗最终会被光明所驱散。坏王后最终也无法成功杀死公主,王子总会及时出现。未来一定是美好压倒邪恶困苦。但《白雪公主与猎人》却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人生观。这种“黑童话”式的表达方式在新时代的电影中常常被采用。它不再是一种逆流而上的寻求光明的路,而是一种顺流而下的“以黑遏黑”,强调的是暗色的渲染以及一种生存法则的建构。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惩恶扬善,但在此过程中“纯良之善”已经不是绝对正确的生存法则,善和恶需要相互制衡,接受以及学习黑暗世界的残酷,才是现实社会对童话的投影。
相较于半个世纪之前,现今这个时代是个强调竞争和合作、注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重实际利益的时代。这一点在《白雪公主与猎人》这一电影中展现无遗。猎人与王后的交易促成了对白雪公主的大逃亡;在得知被王后欺骗猎人转投白雪公主;逃亡的路途中猎人教导白雪公主生存战斗技能,合作逃出了黑森林;在仙女天堂中遇到七个小矮人,并肩作战杀死了王后的弟弟;遇到王子,与王子及其父亲一举攻破王后的城堡。其间王子曾假意投靠王后的弟弟以便追踪到公主,王子的父亲因为自己的国民而反对反攻。当然这些竞争合作、利益相关并不是的,因为这毕竟还是童话改编的电影。公主那颗能让生命起死回生的心成了至高的利益。王后要夺论文导读:0601@16

3.com上一页123

取它以永获青春,猎人、小矮人、王子、国民要依靠它重见光明。
四、结论
白雪公主从19世纪诞生到现今已经有两百年的历史了。两百年的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沧桑变化,而社会对应着不同的时代亦有不同的征象。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凸显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资产阶级的观,社会、法律都体现着建立初期的表现。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则用颠覆性的写作模式,以后现代的理念为武器与现代性主流的道德观念开战。而时间最近的山德斯的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则是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观的表现,没有绝对的善恶分界只是做出更能创造出利益的选择。无论“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是以什么样的人物特征、故事情节出现,其经典的地位都是不容置疑的。而这个经典故事又可以创造出什么不同凡响的作品,则与创作时代的社会话语息息相关。
社会的变迁还在继续,白雪公主正在换装,以等待出演新的故事。
{1} 聂珍钊:《文学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究》,《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
{2}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0页。
{3} 唐纳德·巴塞尔姆著,王伟庆译:《白雪公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页。
参考文献:
李玉平.多元文化时代的文学经典理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查尔斯·哈里斯.文学传统的背叛者——美国当代荒诞派小说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3] 童庆斌,陶东风.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唐纳德·巴塞尔姆著,王伟庆译.白雪公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陆杨.经典与误读[J].文学评论,2009(2).
[6] 方环飞.碎片的道德——后现代[J].云南社会科学,2011(5).
[7] 聂珍钊.文学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4(5).
[8] 聂珍钊.关于文学学批评.外国文学研究,2005(1).
作者:郑若之,暨南大学文学院201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