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期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06 浏览:13261
论文导读:
【摘要】“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以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该既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挖掘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动机,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多采用疏导而非堵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将不良的行为和心理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影响,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二、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三、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四、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网络道德;心理教育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以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渗透心理教育,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下面试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老师要把培养爱护电脑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首先,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同时防微杜渐,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及时的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如学生拉键盘抽屉用力过猛,或乱敲键盘、乱按鼠标,频繁的开关机等。这时我就教育他们要像爱护自己家里的财物一样爱护学校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7ctime.com
的电脑。其次,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将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所以,不论出于何 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上网学习”在我们学生当中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超大型时空信息世界。在网上,各种信息鱼目混珠,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和学生行为习惯,网络游戏更使部分学生留恋忘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如何引导学生既要利用Internet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计算机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 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并善于模仿,因此与其朝夕相处的学校、班级和教 师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举止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时,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 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教师应平时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与威望,以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水平,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 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和工程单*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 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布置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在学生分组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学生是信息道德素养比较薄弱的群体,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左右,从而导致他们不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产生。作为教师,在加强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时,要注重信息道德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信息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及时教育,只能引导而不能强迫;只能促进,而不能代替;只能给予良好环境和条件,而不能拔苗助长;只能观其素质持长,因势利导,而不能任意摆布;只能示范要求、说理、鼓励、表扬、诱导、尊重为主,而不能批评、惩罚为主,更不 可数落、耻笑、打骂和放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