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教法活用教材教法提高德育实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24 浏览:17769
论文导读:
摘要 在学生品德教育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德育内容的拓展、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运用,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德育的实效,从而实现小学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道德教育提高实效个人修养良好习惯
小学品德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促进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变化为主要教学目标。我们现在的品德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呢?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由此看来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是否对所接触的德育内容感兴趣,是否积极主动参与了教育过程。
目前我们的品德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然而课本再优秀,也不能涵盖学生的整个生活,很难顾及到儿童的个性差异、儿童生活环境的差异。教师只有依据现有教材,活用教材,适时捕捉儿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把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之中,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活动模式,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含的道理,才能真正提高德育实效。

一、以教材为蓝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德育实效

1.教学内容向学生自身延伸。教学中,教师在教材内容不能唤起学生共鸣的情况下,应寻找学生自身资源充实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达到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
2.教材内容向学生生活延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教教材,而是要学会用教材教,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找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整合教材,促进教学行为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教学《父母的难处》(苏教版)一课时,没有使用教材提供的案例,而是结合当今家庭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以离异后的重组家庭为背景,以生活在离异重组家庭中的烦心事为例,通过课前访谈、课中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与家长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使学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懂得了父母的爱心与难处,明白自己在维系家庭和谐方面的重要责任,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向社会生活延续。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会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内容中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如果适时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就能拉近教材和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如在教学《心中有规则》(苏教版)一课时,教材中运用的是2003年的SARS(非典)的实例引出“规则”的概念。由于2003年已过去很久了,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切身的感受,于是教师结合目前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为题展开讨论。由于选择了学生亲身经历的社会事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拉近了学生与道德标准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能只是忠实于实施教科书的过程,而是应该将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增强品德课程的活力和魅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开放活动形式,提高德育实效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主要采取在老师指导下儿童直接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这条原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素材,积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用心感受过程,触动他们的灵魂,提高德育实效。现行的品德课堂可经常采用以下的一些活动形式:
1.体验。大量的事实证明,人获得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要想把品德、规范等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息,进而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必须让学生切身去体验。因此在实施道德教育时,教师应组织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去切身体验。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表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能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道理。
2.互动。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双边活动。这里主要指课堂上要注重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在平时的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与老师的心灵碰撞,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谈心交流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生活圈,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赖。那种板着面孔,把自己当成道德的化身、道德知识传授者的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其教育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教师要主动走下讲台,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学生看,向学生敞开心扉。课堂上教师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的目的时,学生有的说:“为了建设祖国的明天。”有的说:“为社会做贡献。”……显然这些说法都是对的,但不完全是学生们真实的想法。老师见此,接过话题说:“我来说说我学习的目的,我读书时的想法。那时候,师范学校不仅上学免费,还发给一定的生活费,更重要的是给迁户口、包分配工作。我家在农村,是农村户口,为了跳农门,迁户口,吃国家饭,考取一所师范学校成了我拼命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老师朴实的话语一下子打开了同学们的心扉。学生有的说:“我学习是为了妈妈。她每天都教育我要好好学习,考上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有的说:“学习是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 这样的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就能打动学生内心,教者抓住这一契机就能真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辩论。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也不能局限于“你问我答”的问答式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学生模棱两可的认识,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充分论文导读:习惯,是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中去,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导之以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又大多贴近生活,要在实际生活中完成养成教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还在课外。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课堂,设计多样的活动,把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串接起来,真正
辩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俗话说:“理越辩越明”。在辩论中学生能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情景到此暂停,教师发问:“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不要学生直接回答,而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一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和认知水平。有意安排学生开展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4.游戏。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了,在课堂上多做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如在教《平安到家》一课时,将道路交通法则编排在跳棋中进行,学生一边玩跳棋一边牢记道路交通法规,在这么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掌握知识就不会变得如往常般枯燥乏味,而会轻轻松松愉快地接受。这种做游戏的快乐,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会很快迁移为学习《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的兴趣,这样对以后的品德教学也是大有益处的。
5.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中去,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导之以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又大多贴近生活,要在实际生活中完成养成教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还在课外。我们要利用有限的课堂,设计多样的活动,把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串接起来,真正使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