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有理数有理数教学中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70 浏览:14554
论文导读:着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有理数教学中,做好初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衔接至关重要.那如何利用有理数的教学,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与生活经验相衔接学习有理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数学与生活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利用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将抽象枯燥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章,从教学顺序而言,这是初中数学教学承前启后的一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章,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延伸,体现为初中与小学数学衔接;同时从知识结构来说,它又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有理数教学带领学生从小学数学走向更高级的数学学习,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数学世界,拓展着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有理数教学中,做好初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衔接至关重要.那如何利用有理数的教学,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与生活经验相衔接

学习有理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数学与生活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利用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也易懂好领会.
例:冬季的一天,室内温度是8℃,室外温度是-2℃,则室内外温度相差.
又如:一个物体沿着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它先向东运动4米,在向东运动10米,这时它向东运动了多少米?

二、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衔接

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在身份上是属于初中生,但是在心理上,数学思维上还是个小学生.在他们的数学思维中,形象思维明显要优于抽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始教学.在这一章中,充分利用数轴的形象特点,紧紧抓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若a>0,b<0,且a+b<0,则a,-a,b,-b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由已知,得|a|<|b|,故a,-a,b,-b在数轴上表示为,于是它们从小到大的顺序是b<-a在一根数轴上,数轴阐述了有理数的诸多概念:正数、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数轴上原点左边上的点对应负数,原点右边上的点对应正数.原点左右两边,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一对点对应一对相反数.点到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绝对值.此外,数轴很形象具体地阐述了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负数小于零、负数小于正数,归纳出左边的数总小于右边的数.通过数轴教学这样的形象教学过程,将抽象的有理数概念说得具体而微,形象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培养了思维品质.

三、在领悟数学思想中开展衔接

1.建立符号概念

小学数学称为算术,中学数学称为代数,名称的不同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思维飞跃:用“字母”表示数.初一数学有理数这一章中就引入了这种概念,以“符号”、“字母”表示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这比起小学数学来要复杂要抽象的多.因此,在中小学衔接时教学时,应充分注意学生思维特点,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旧知识到新知识,尽量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引出概念.
例如:练习本每本3角,铅笔每支2角,买5本练习本和4支铅笔共需多少元?学生很快算出:5×3+2×4=2.3(元),在此基础上再问:买x本和y支铅笔共需多少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共需(5x+2y)角.

2.分类思想

进入中学,随着负数的引入,有理数分成了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和零,这个数的分类使学生对数的构成框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随着字母的引入,字母意味着更多的内涵.因此分类讨论成为数学运算必须考虑的必然.因此有理数这一章中分类思想就成为解题时必须考虑的一种方法,一种思维,一种数学思想.
例如:若a是有理数,-a是负数吗?
分析:a是有理数,则-a也是有理数.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将a按照有理数的正负分类.若a是正有理数,则-a是负数;若a是负有理数,则-a是正数;若a=0,则-a=0,所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以当a是有理数时,-a未必就是负数.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对常规思维的“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在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深入地探索中,从而确立新思路,树立新思想,解决新问题.在有理数运算教学中,很多习题运用常规思维很难解决,这时候就无妨突破常规,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初一学生知道乘法的分配律,但是在学习有理数的过程中,经常要反过来用分配律,这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解答新问题.逆向思维实现了有理数运算的简便.
例如:87×34+87×12-87×14.
这道习题如果按照常规思维来解,将会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注意到34+12-14=

1.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则能很快得到答案.

87×34+87×12-87×14=87×(34+12-14)=87.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