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DK-2钻孔微生物群落结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885 浏览:73459
论文导读: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原因与微生物无关。2.好氧甲烷氧化基因pmoA、mmoX、mxaF和厌氧甲烷氧化菌群标志性基因mcrA,以及细菌16SrDNA的检测结果显示,祁连山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消耗历程不有着传统的厌氧甲烷氧化和好氧甲烷氧化历程,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消耗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3.通过对细菌16SrDNA的

摘要:2009年,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永久冻土区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至此跻身陆地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含量最丰富的国家行列。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其战略作用重大。在已探明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环境中,微生物参与了天然气水合物甲烷的生成与消耗,为保持全球甲烷含量平衡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而陆地天然气水合物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相比,勘探和开发的优势显著。由此,开展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学探讨则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本探讨将以祁连山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DK-2钻孔作为探讨对象,在天然气水合物层附近(约147.80~282.10米处)选取了11件岩心样品进行浅析探讨。本探讨以微生物与天然气水合物联系的角度出发,以微生物在甲烷生成历程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甲烷消耗历程中的作用、天然气水合物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特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初步描绘出祁连山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微生物特点,如下:1.细菌和古菌16S rDNA的检测结果显示,不有着产甲烷菌,说明祁连山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原因与微生物无关。2.好氧甲烷氧化基因pmoA、mmoX、mxaF和厌氧甲烷氧化菌群标志性基因mcrA,以及细菌16S rDNA的检测结果显示,祁连山永久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消耗历程不有着传统的厌氧甲烷氧化和好氧甲烷氧化历程,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消耗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3.通过对细菌16S rDNA的检测,共发现了Actinobacteri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Proteobacteria、-Proteobacteria、-Proteobacteria和Bactemides以及Deinococcus-Thermus的八大细菌类群,157种细菌。检测出的微生物符合高原冻土环境的特点,呈现微生物的种类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4.比较天然气水合物层样品和非水合物样品可以发现:(a)归类为γ变形杆菌亚群的序列,在非天然气水合物层样品中的比例要大于在天然气水合物层样品中的比例。γ变形杆菌亚群中的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涅瓦河菌属(Nevskia)只出现于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而摩拉氏菌属(Moraxella)、志贺菌属(Shigella)和变形菌属(Proteus)出现于非天然气水合物层样品中。(b)非水合物层的样品中都含有放线菌菌门中的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而在水合物层样品中仅有DK2-25出现了Arthrobacter。关键词:冻土论文天然气水合物论文微生物群落结构论文-Proteobacteria论文Arthrobacter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6
ABSTRACT6-13
第一章 前言13-22

1.1 天然气水合物13-14

1.1 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介绍13-14

1.2 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地环境介绍14

1.2 微生物14-16

1.2.1 地下微生物15

1.2.2 海洋微生物15-16

1.2.3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6

1.3 微生物与天然气水合物16-18

1.3.1 微生物对甲烷生成的作用17

1.3.2 微生物对甲烷消耗的作用17-18

1.3.3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微生物特点18

1.3.4 微生物勘探18

1.4 环境微生物学探讨策略18-20

1.5 探讨内容20-22

第二章 DK-2 钻孔岩心样品采集22-28

2.1 引言22-23

2.2 材料与策略23

2.1 岩心样品采集工具及设备23

2.2 岩心样品采集策略23

2.3 结果23-27

2.4 本章小结27-28

第三章 样品处理及 DNA 提取28-36

3.1 引言28-29

3.2 材料与策略29-34

3.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29-30

3.

2.2 实验策略30-34

3.3 结果34

3.4 本章小结34-36

第四章 PCR 扩增以及克隆测序36-54

4.1 引言36

4.2 材料与策略36-41

4.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36-38

4.

2.2 实验策略38-41

4.3 结果41-53

4.4 本章小结53-54

第五章 系统发育浅析54-63

5.1 引言54

5.2 系统发育树的建立54-55

5.

2.1 建立系统发育树的软件54

5.

2.2 建立系统发育树的策略54-55

5.3 系统发育浅析55-61
5.

3.1 细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55

5.

3.2 细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浅析55-61

5.4 本章小结61-63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展望63-70

6.1 祁连山冻土区地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浅析63-66

6.2 微生物与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联系的讨论66-68

6.3 展望68-70

参考文献70-76
附录76-87
致谢87-88
探讨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8-89
作者和导师介绍89-90
硕士探讨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