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校历史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理论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56 浏览:83024
论文导读:
摘要: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按照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组合而成的知识系统。该体系有着独特的内在结构,因而从教学内容的功能划分和功能定位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对历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式设计,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

一、历史学课程体系的内在结构

高校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经过长时间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近年来,各校根据社会和学科的发展要求,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体现学科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方面已有不少进步,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课程设置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失调,专业必修课中通史课比重偏大,选修课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缺乏等。高校历史专业通常设有40多门甚至更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通修课和专业课两大类。由课程组合而成的教学内容体系,各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分析历史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不仅可以发现课程组合的一般规律,而且说明了模块式设计的可行性。一般而言,历史学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有以下特点:
(1)一致性。虽然历史学各门课程相对独立,有其教学目标、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但每门课程都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得到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要适应与历史相关的工作要求,就必须学习政治、哲学、英语、法律等基础课程,学习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历史文选等专业课程并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这些课程的合理组合,可以使学生获得符合专业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训练。
(2)层次性。历史学课程体系中的层次性,反映了课程之间的层次关系及其顺序,同一层次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是并行关系,不同层次的课程有不同的功能。如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先学习公共基础课,奠定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再学习专业基础课,进入高年级再学习专业选修课程及心理学、教育学、历史教学法等历史教育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
(3)渐进性。学生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和对应用能力的掌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课程之间的前后顺序必须明确。如世界历史专业的学生,应当先修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与专业外语等基础课程,再修国别史,然后在高年级修国际关系史、西方文化史等专题性较强的课程。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应先修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与中国历史文选等课程,然后修中国文化史、民族史、社会史、思想史、史学史等专题课程。大体做到分步渐进,由博到专,确保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进而获得史学分析、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基本技能。
(4)整体性。整体性是指各门课程分层次、按顺序,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有机组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如果说层次性、渐进性反映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模块划分的思路及其依据,那么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则表明:各课程可以按功能或内容分成不同的课程模块。如世界历史专业的选修课根据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欧美史方向、亚洲史方向等课程模块;历史学专业的选修课则可分为中国古代史方向和中国近现代史方向两个课程模块。

二、历史学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的一般程序及作用

历史学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是以社会对历史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为导向,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按照历史学教学内容的内在有机联系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其一般程序如下图所示(见下页):
在设计过程中,历史专业设置是前提。专业设置反映了人才的专业门类及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总体要求。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一方面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办学条件及优势。如根据教师力量和特点,强化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历史文选等重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和能力训练。同时,也要有所侧重地设定专业方向,向某些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倾斜以形成学生的专业特长。
一如前述,历史学课程体系由一系列课程组成,虽然各门课程相对独立,有其教学目标和内容,但课程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有机联系。按照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进行功能划分,确定历史学课程体系内部的功能模块的组合形式,这是模块式课程设计的基础。
以模块功能为依据,明确各模块应由哪些课程组成,然后再确定各课程的教学方案。通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以支持功能模块,从课程模块功能的组合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最终实现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而且,为了保证历史学课程体系模块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还必须进行模块整合。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审查各课程组合的模块是否合理,各模块形成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的课程体系是否得当,以避免设计时考虑不周产生的错漏。
从上述原理和程序来看,模块式理论不仅可以推广到历史学、世界历史等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设计,也可以用于某门课程内部的教学内容设计。历史专业教学内容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的,与其他课程体系一样,其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知识系统,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社会需求和学科动态的信息,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必须指出的是,与传统的基础课、历史专业基础课、历史专业课三段层次组合方式相比,模块化组合不仅表现在形式上不同,而且还有以下作用:
一是课程之间的关系更明确。由于历史专业课程模块是按功能定位区分的,故一般可分为基础模块、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对每个模块之间的教学目的与作用,教师清楚,学生明白,教与学的目的都十分明确,有利于避免学生学完课程之后,还不大清楚各门课程的关系与作用的被动状况。
二是有助于规范化管理。由于历史专业课程的顺序、层次明了,可以简化教学管理工作,便于检查、测评,也有利于实行学分制。这对于开设专业方向较多的院系来说,作用更为明显。
三是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得以有机结合。历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不同模块,其功能十分明确:基础模块和通用模块的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便于强化基础教学,打下牢固基础;而专用模块针对性强,可根据历史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或设几个专业方向模块,有较大的灵活性。四是有论文导读:确、课程结构合理、资源优化运用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模块式课程体系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总之,课程体系的模块式设计,实质上是一种课程组合和优化的方法。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应当选择最好的手段。然而,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局限性,所以模块式课程设计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还有待实验和论证。尽管我院
利于提高办学效益。由于公共基础和历史专业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相对稳定,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师课程定位,师资力量调配,都可以相对固定,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三、历史学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的初步实践

高校历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式设计历时已久,大体设有历史学、世界历史、历史教育等本科专业。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遵照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参照过去的办学经验,先后多次组织教师深入讨论,反复论证,采用模块组合方式,制定了历史学、世界历史两个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并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汇编成册。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下列工作:
(1)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学术界的交流中,我们有两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历史教育应当强化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局限于业务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才有发展的后劲,才能适应不同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应当打好基础、拓宽专业面,强化主干课程教学。二是历史教育要立足社会、面向世界。史学研究的社会化、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课程设置应当与之适应。经过分析论证,我院决定优化课程结构,将现设的历史学、世界历史两个本科专业调整为宽口径的专业。一方面拓宽课程设置的范围,尝试新设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国际法制史、跨文化传媒学、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社交礼仪等跨专业课程,并打破中国史和世界史各为畛域的状态,在教学内容上互相关照,融会贯通,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和现代意识;另一方面,适当压缩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大通史课程的学时,用于增加选修课的设置,以便真正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规格。
(2)明确课程的标准化。由于历史学、世界历史两个专业的办学思路、教学内容组织、课程设置有较大区别,课程交叉重复、课时有多有少,不便于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因此,根据修订的专业培养目标,我院教师研究了两个专业的共性与特性,统一了课程名称,规定课程的主要内容、规范课程学时数,增加必需的重要课程,删除内容过偏的课程,从而使课程设置合理规范,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体系更为严谨,为模块式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3)分析课程模块的功能。课程体系由课程模块组成,而各课程模块的功能组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证。我们采用了设问法以明确课程的模块及其功能,认真分析回答了以下问题:本科生必须掌握哪些最基本的知识?历史学、世界历史专业需要哪些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为适应工作需要和能力发展,两个专业应开设哪些专门课程?哪些是最重要的主干课程?哪些课程可供学生根据志趣选修?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将课程分成五大模块,各模块的功能见下表:
各功能模块加以组合,形成了模块式的课程体系,见下表:
(4)模块的课程设置。以模块功能为依据,参考过去的经验,我们列出了各模块的课程,然后加以分析、整合,形成了历史学、世界历史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见下表:
课程设计要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与实践应用。由此,如果历史课程的设计只考虑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势必会阻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而通过课程体系模块设计,我们理顺和明确了历史专业教学内容的横向、纵向关系,在突出主干课程之时,也兼顾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优化限选课程,增设任选课程,从而提高了办学的效益,保证了学生学习经验与实践应用能力的获得,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不仅如此,多年来,我院参考借鉴国内外同类专业的培养计划,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讨论,运用模块的组合方式,另外设计了历史学、世界历史两个本科专业的双学位教学计划,并已初步建立了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结构合理、资源优化运用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模块式课程体系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课程体系的模块式设计,实质上是一种课程组合和优化的方法。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应当选择最好的手段。然而,每种方法都有其应用局限性,所以模块式课程设计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还有待实验和论证。尽管我院的课程体系模块式设计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它毕竟只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必须从全过程、多方面加以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将不断吸收有益的经验,开拓思路,继续进行模块式课程设计的探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程体系,为培养素质优良的史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天津师大历史系课题组. 高师历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历史教学,2000(11).
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3] 陈志刚. 历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思路[J]. 历史教学,2008(7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7ctime.com
).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