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283 浏览:34205
论文导读:务院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积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大力倡导高校毕业生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计划和实践,在国内众多高职院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是近些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关专家学者就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现状与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迄今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概念界定纷繁各异,影响了研究的深化;定性、抽象、理论研究多,定量、实证、案例研究少;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现状的研究,提出在今后类似研究中扩大范围,广开视角,重视运用实证、比较、系统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并真正发挥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能力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方面和专家学者的重视。1988年柯林·博尔博士提出了“三本教育护照”的概念,他认为未来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学术性的,即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二本是职业性的,即职业知识技术的;第三本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学术和职业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一事无成。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报告强调了“第三种学业证书”的问题,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教育提高到与文化科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同等的地位。1989年底,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主持的“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的联合革新计划”同时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斯里兰卡和泰国等七个国家开展实验,以求共同研究探索教育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区12~24岁儿童青年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具有创业能力,成为能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一代新人。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又在日本召开了创业教育实验情况交流研讨会。此后,该组织还多次召开国际会议,强调教育和培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研究交流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业能力培养问题也开始受到国内相关学者的重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1992)、刘然(1992)等就提高儿童、青年的创业能力问题开始探讨。不过那时研究针对源于:论文要求www.7ctime.com
的对象是受教育条件差、特别是在劳动市场中竞争不过别人的儿童、青年。
至于国内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问题,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受到有关方面重视的。1999年6月1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颁布。《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创新人才重要的内在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要求。认识和把握创业精神,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005年和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积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大力倡导高校毕业生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
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计划和实践,在国内众多高职院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1999年,国内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计划竞赛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一团队获5250万元风险投资,在全国高校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不少省市级乃至各高校内部的类似竞赛活动方兴未艾。学校、地方,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鼓励政策和措施,一些敢于先行的高职院校学生已将纸面上的创业计划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创业行动。伴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实践的进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研究自2005年以来大量出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以及创业现状调查和创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尚待改进之处。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有关研究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分析、梳理,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把研究推向深入,并进而对将来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国内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迄今为止,国内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素质现状调查

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或素养。创业素质决定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成败。有关学者在研究中,对创业素质概念及其结构进行了探讨。其中有专家认为,素质就是指能够在实际中得以综合展示的个人知识、修养、能力诸要素之和。创业素质分为个性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种素质。也有专家认为,创业素质是指创业者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品性、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素质。他们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整理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将与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有关的创业素质划分为四项:1、创业意念,包括、决心、热情、责任感、冒险精神和创业的理念等;2、创业能力,包括组织与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洞察力、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优秀的思维能力等;3、创业特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责任感等;4、创业知识技能,对创业的有关政策法规、理论(社会、职业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总之,由于创业概念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对于创业素质的内涵和外延,相关学者说法不

一、认识上有差异。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体创业素质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创新意识,对创业知识了解和掌握的过少,创业需要的心理素质较低。笔者及其课题组成员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江苏省多所高职院校1000多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有关创业素质的调查访问。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的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创业意向和,但对创业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80%的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没有自信,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了解创办企业的相关知识。我们又采取等距抽样、阶段抽样、整群抽样综合方法对南京多所高职院论文导读:
校近50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理解的创业外延更宽,创业模式更倾向于选择合伙创业和自主创业,创业伙伴的选择更理性和务实;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需要、创业动机上带有鲜明的机会型创业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精神和较强的创业,但是创业素质、自身创业准备和创业技能欠缺。

(二)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是研究的关键问题。笔者基于对在校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1、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2、结合校情,科学开展创业教育;3、加大科研投入,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科研活动;4、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发展;5、科学规划创业课程,增强就业与创业指导等等。笔者及其课题组成员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念、创业能力、创业特质和创业知识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在校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及自我培养问题提出了诸如加强创业教育,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转变社会观念和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等措施建议。
此外,还有学者基于个人思考,提出了一些不乏启迪性和指导价值的建议。如基于对创业能力的分析,提出从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及改革教学课程,培养“多能加特长”的应用人才等方面培养创业能力。又比如有些学者提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一些意见,如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开设活动课程等;着重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培养创新能力,重视实践环节,加强社团建设,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基本途径。还有些学者探索性地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由三维构成,即学习能力、关系能力和概念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又从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和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提升等角度提出了颇为新颖,且具指导性的对策建议。

(三)具体情境下的创业能力培养

近年来的研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结合具体情境(专业、创业背景等)进行研究。
有些高职院校结合某些专业社会实践性强、技术服务范围广阔等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为出发点,找准突破口,加强各种类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有些专家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制约因素和有利因素,并就新形势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高校创业教育,积极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具体举措,如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实训锻炼,提升创业能力等。还有就是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这一高职院校学生中优秀分子群体在创业中的优势入手,在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合理定位;一专多能,突出优势;主动出击,掌握创业技能等方面给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创业能力的对策。

二、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的展望

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分析,所提对策建议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但是还存在种种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亟待解决。

(一)概念界定

素质、能力等是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的基本范畴。就现有的文献来看,往往没有对这些范畴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界定,也没有认真地区分析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在有关研究中,不同学科、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如,有人把创业、意识等作为创业素质的构成内容,有人把个人品质、修养作为创业素质的内容构成;有人把能力包含在素质之内,有人又把能力和素质区别开来。此外,对于创业的理解也多有不一,是指创办公司?还是指沿着自己设计职业路线前进并达到计划中的高峰?还是指创意?还是指别的什么?往往没有作清晰的界定和说明。
由于概念界定纷繁各异,所以影响了研究的深化,从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最终所提方案、措施的指导价值。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对创业素质、能力等基本范畴进行科学分析和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合理的研究内容结构体系和可行的研究主旨。

(二)研究方法

从目前来看,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定性、抽象、理论研究多,定量、实证、案例研究少。不少文章中谈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能力提升的建议,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能力到底是些什么?哪些是关键素质和能力?哪些是支撑性素质和能力?哪些是显性素质,哪些是隐性素质等等之类的问题仍然不清楚或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将来的研究中要创新研究方法,重视实证、案例、定量研究,借鉴员工素质模型(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科学界定创业绩效标准、分析效标样本、获取胜任特征数据,最终建立和验证创业素质模型。然后再以构建的素质模型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素质情况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最终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对象、视角

从目前的有关调查研究来看,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研究较为多见,而针对西部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非常少见。中国地域宽广,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别仍很大,所以盲目照搬东部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做法可能走入误区,效果不会好。
东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动机及价值观是否有差别?知识、技能结构是否相同?创业模式(如合伙创业、自主创业等)选择有无地域性影响?创业影响因素是不是一样?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研究。此外,东西部的创业环境(如政策、资金、舆论等)、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状况、创业教育差别等问题也都需要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现状研究更应该扩大范围,广开视角,重视运用比较、系统研究范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并真正发挥理论之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纪轶尚.创业素质教育与第三种学业证书[J].教育科学研究,1992(3).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论文导读:人民教育,1992,(Z1).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金号:2012SJB840011)部分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滨,199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主修计算机应用专业,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修涉外经济行政管理,曾有9年企业市场营销经历,现任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
究室.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提高儿童、青年的创业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1992(1).
[3]刘然.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革新教育——关于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的联合革新计划”项目的实验[J].人民教育,1992,(Z1).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金号:2012SJB840011)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滨,199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主修计算机应用专业,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修涉外经济行政管理,曾有9年企业市场营销经历,现任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服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2009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和第七次全国优秀职教文章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