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多元文化背景下和谐精神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49 浏览:143621
论文导读: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精神。当代大学生理应具有和谐精神,从而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服务。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和谐精神的基本思路(一)突出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背景下,高等学校要强化文化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就需要融合
摘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作为引领社会文化的主阵地,需要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大学生作为和谐校园的主体,更需要具备和谐精神。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出发,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和谐精神的科学内涵、特征、意义,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和谐精神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多元文化;和谐精神
: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173-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导。 高等学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的任务。高等学校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融合多元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塑造大学生和谐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进步,同时也是实现党和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和谐精神的价值功能分析

(一)提高学生鉴别审视能力

高等学校面临着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各种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使学校面临着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多元文化的环境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社会提供给学生的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意识、固定的理念,而是大量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学生的思想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如何面对各不相同甚至激烈冲突的价值标准和信仰选择,如何把握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下,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判断、辨别和接纳的能力,是对当今大学生的严峻挑战。高等学校在这样一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应该以全球眼光来看待和审视文化问题,充分汲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高等学校在和谐融合多元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和谐理念、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环境意识,引导学生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从而使大学生对人类及其文化具有理性的认识,对人的价值及精神具有理解、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健康成长。

(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也致使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是价值观念转变。部分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个人观念强,不顾集体、国家的利益,缺乏诚信观念等。二是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一旦遭受挫折时就悲观失望,甚至轻生。三是个人道德修养缺失。部分学生在教室、食堂、宿舍不注意公共道德,同学关系冷漠,不尊敬师长,缺乏社会公德。四是人际关系僵化。部分学生因地域、性格等因素组成小团伙,与团伙之外的同学关系僵化;有些学生因一些小事互不相让,有时还大打出手,学生犯罪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应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学生和谐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和谐的心态,用和谐的方式来处理各种矛盾。

(三)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了个人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源头活水,是民族繁荣发展、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道德和行为方式”。因此可以说,“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和谐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1]。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他们的民族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其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摘自:7彩论文网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7ctime.com
人作用的发挥。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和谐视野、树立和谐理念,能够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交融碰撞中有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继承和发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4]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为建设和谐社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已经具备各种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中国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精神。当代大学生理应具有和谐精神,从而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服务。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和谐精神的基本思路

(一)突出核心价值体系

在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背景下,高等学校要强化文化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就需要融合多元文化,构建和谐文化。融合多元文化的前提就是对多元文化的理性审视和高度认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培养大学生和谐精神也必须以此为根本。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才能让广大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凝聚力;才能形成和谐的理念,才能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和谐心态。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战略使命,要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武装广大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和谐精神。

(二)制定科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制度,使学校建设事业能沿着健康、科学的轨道运行,是培育高校和谐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建设是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为规范校园内部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制度建设体现了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作用,是他们共同的责任,制度建设的目的是通过规范校内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后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从制度建设的作用来看,首先是导向作用。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长远性,没有良好的制度是我们过去发生各种错误的重要因素。”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划清界限,为学校、学生指明方向,二者在方向上没有分歧,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条件,使双方更加和谐。同时,制度也是学校进行和谐精神引导的保证,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多元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进行疏导,才能使当代大学生通过制度学会理性选择;其次是制度的规范作用,学校规章制度是师生在长期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总和。制度规范学校和学生的行为,使双方有章可循,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为培养和谐精神提供必要条件。

(三)建设和谐环境

大学生和谐精神的培养需要有和谐环境的滋养,无论是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显性环境,还是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学校人文环境所体现出来的隐性环境建设,都是学生和谐精神孕育的重要支持。显性环境原本不存在生命和感情,论文导读:
但是,经过教育建设者按照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以及适应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精心的系统化的设计和创造,校园显性环境建设就会折射出一种能促使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氛围。因此,在进行校园布局规划、建筑设计和人文景观配置时,要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置于其中,赋予物质设施以文化内涵,使显性环境建设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培养学生和谐精神的重要载体。在环境建设中还应具有和谐的人文环境。海纳百川的学术气度、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和谐精神的肥沃土壤。以和谐精神为主题,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不仅能使学校充满活力,而且还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性格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和谐精神在和谐的环境里得以滋养。

(四)营造和谐舆论氛围

网络文化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同时网络文化观点各异,不具备系统性,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正确的价值理念的形成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高等学校应紧跟时代步伐,抢占网络文化阵地,积极弘扬大学主流文化,培育网络和谐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抵制不良文化消极影响的能力,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和谐精神培养的舆论渠道。一方面应注意加强学校校园新闻网建设,认真调研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学习资讯和有关生活信息及时发布,增强网站的实效性、服务性和广泛性,让学校网络成为学生习惯性访问的站点,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主流文化思想。另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管理员和版主队伍建设,让学生能在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释放自己,在虚拟的环境里进行正面引导和沟通,注重提升舆论引导和舆论控制的水平,让学生和谐精神能在一种和谐的舆论氛围中得以熏陶。

(五)构筑和谐平台

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主体意识、利益意识以及自我意识在得到发展的同时,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的情况日显突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学生更倾向于维护个人自身利益。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和谐精神的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和谐的实践平台,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一是要在实践中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二是要在实践中大力倡导诚信、敬业、友善等道德修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其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与荣誉,养成自信自强、和谐向上的积极心态;四是要在具体实践中让学生感受不良文化导致的恶果,通过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学生理性面对多元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提升学生的鉴别和审视能力,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追求真、善、美,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奉献社会。
加强大学生和谐精神的培养,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人才培养的诉求,是大学生和谐人生、智慧人生的需要。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追求和谐的思路、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搭建和谐的实践平台,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多领域、多层次地培养大学生的和谐精神。
[参考文献]
[1]刘长明.论和谐精神[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
[2]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cn/GB/40531/40746/299497

7.html.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rmonious Spirit in the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SHI Shun-liang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05, Jiangsu, China)
Abstract:In the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as the main front to lead the social culture, col摘自:7彩论文网学士论文www.7ctime.com
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harmonious and orderly atmosphere. As the main body of harmonious campus,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be equipped with the spirit of harmony. This article sets out from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ducation. It states the scientific intention,character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harmonious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Further more, it discusses the measures of developing harmonious spiri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harmonious spirit
〔责任编辑:李 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