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155 浏览:59279
论文导读:
【摘要】发散性思维是指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对于已知规律或科学理论加以综合分析和整理,并根据逻辑推理来解决一些相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是衡量一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它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彻底冲破传统教学框架,培养21世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发散性思维;培养

一、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1.只有培养发散性思维才能对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定律加深理解并灵活运用。古人云“万变不离其宗”,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定律一直是现在生物高考卷中的“宗”,但高考不会只考这个“宗”,它的题目量是相当大的,也是“万变”的,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举一反三才能应付自如。此外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学生不只关心结果,更关心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也就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发散性思维作后盾。只有依靠发散性思维,对原有规律和科学理论进行整理分析并灵活运用于实践才会新的发明创造产生。与此同时,人们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就会得以发展。
3.培养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事实上,在今天不少课堂中仍然是单调的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学生对书本、对老师只有被动的服从、接受,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没有自己的观点、主张,毫无主动性可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

二、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引导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案例一:在演示观察植物叶片表面气孔分布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②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开水中浸泡?③叶片表面附着的气泡为什么能发映气孔的分布情况?
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源于:7彩论文网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
,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案例二: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教师分别准备了双子叶植物代表——蚕豆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种子,在把两粒种子都解剖开后可以明显看到它们结构的区别:除了种子的胚根、胚芽及胚轴部分基本相同外,蚕豆种子可以完全分开成两片子叶而玉米种子却不能,它的子叶非常之薄,取而代之的是胚乳,用碘液可以把胚乳部分染成蓝色。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思维拓展:让学生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概括和总结:即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种子的子叶部分,另外由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是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所以比较肥厚;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非常之薄,而胚乳用碘液即可证明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故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就只能由胚乳来提供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两者的本质属性。

2.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发散性思维重要保障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所以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鼓动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基本技能的训练正是生物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会发现许多新奇的事物、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这就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培养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基本技能贫乏,则不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

3.建立、平等、亲密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发散性思维必要条件

“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学生能积极思考,对于书本知识敢于提出质疑,这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必要条件。然而,单靠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要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成了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相反,如果教师能、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书本知识。对于学生自己的见解,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发散性思维这颗“种子”的萌发创造了条件。
总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探索,交流和相互学习,为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周美珍.生物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李剑萍等.教育学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