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隐性浅析幼儿园隐性课程开发与利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577 浏览:144799
论文导读:
概述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涵义,阐述了其常见的表现形式,着重分析了在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隐性课程是幼儿园中持续不断的、无所不在的教育资源,它对幼儿个性、社会交往能力等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幼儿教育隐性课程开发利用

一、幼儿园隐性课程的涵义

美国学者菲利普·W·杰克逊在他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隐性课程是一种以间接的、暗示的、无意识的方式,长时期地影响学生情感、调整学生行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课程。
幼儿园的隐性课程是指在整个幼儿园范围内,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的途径,对幼儿的情感、意志、态度、动机、价值观及信仰等发生影响的总和。它包括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体系,幼儿园文化环境、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及交往方式,乃至幼儿园的建筑设备、作息时间、班级安排、游戏及一日生活等。

二、幼儿园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

近些年,学前教育的中心发生了转向,它从“智育中心”转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功能,它起到了巨大的补充作用。

1.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组成部分包括:幼儿园的选址、园舍环境的基本色调;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创设;各班级室内空间的大小、不同区域划分与布置及活动材料的摆放、投放的多寡等。这些物质环境潜藏着美感,暗含着重要价值,能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活动材料的丰富和活动空间的宽敞非常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和发展,如有利于幼儿合作性的培养、养成与同伴和睦相处的个性等。

2.文化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

幼儿园的园训、园风、教风等具体展现了幼儿园的文化。良好的园风能通过集体内聚力对幼儿产生影响,使幼儿接受集体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幼儿园的各种制度,如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保教常规等都是幼儿园文化的体现,它们营造了幼儿园育人氛围,这种氛围对幼儿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潜藏着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无声地表达了各种行为规范,使得无形的文化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实践,不仅培育了幼儿的自觉规范的行为,良好文明的习惯,更让幼儿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安全感。

3.人际层面的隐性课程

发展心理学认为:模仿学习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与儿童和少年相比,幼儿具有更强的模仿性,他们常常通过模仿教师、家长和同伴而进行学习。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方式是人际层面的隐性课程的组成内容。人际层面的隐性课程通过在人际互动中展现出关怀、信任和平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社会交往和个性的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积极自我意识的树立和自信心的形成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1.体现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并重

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的、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创设幼儿园的隐性教育中,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创造一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利于展开幼儿探索活动、能引发支持幼儿思考、促进师生及幼儿之间互动的环境,使环境成为隐性的教育课程。
(1)创造和谐的物质环境
和谐的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体现在园内空间、活动材料、设施的摆放等应该有助于引发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有助于引发幼儿和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如可以在园里的各个角落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富有情趣化、儿童化的环保标志牌,这些标志牌无形之中提醒着幼儿要做一位环保小卫士。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还要体现出对幼儿生命需求的人文关怀。如草坪、楼梯等各处图文并茂的图示,向幼儿指出玩耍或行走时的注意事项。
(2)创设平等的精神环境
首先,注重教师和幼儿关系化。教师在教育中应尊重幼儿,把幼儿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使幼儿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应与幼儿建立“知心伙伴式”的师幼关系。比如教师与幼儿相处时,可源于:毕业论文{#GetFullD论文导读:
omain}
以“蹲下来听,笑一笑说”。
其次,注重幼儿与幼儿之间关系的化。幼儿之间交往时应学会尊重同伴、学会与同伴合作。如在每次集体活动后,教师要多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幼儿的合作互动情况,使幼儿学会与同伴愉快相处并向同伴学习。幼儿关系的化推动了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与同伴的积极互动去造就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

2.重视显性课程中的隐性教育环节

幼儿园教育多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展开,包括方案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两部分,应引导教师从活动准备到活动过程仔细揣摩各环节中隐含的教育契机与因素,小到教具的准备,大到环节的设置、教师的引导,均应考虑到能否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过渡环节的设计如何能为引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场地的设置怎样更有利于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服务;教具的设计如何既能简明易行、一物多用,又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通过运用何种教育手段达到对幼儿的合理分组,使教育活动中达到多种教育形式的灵活运用等。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前,教师应把准备工作做得面面俱到并预想尽可能多种教学应答可能。只有当教师养成了这样一种思考习惯,教育的艺术才能充分体现,幼儿才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彰显教师本身作为隐性课程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会与教师建立一种高度的依恋关系。良好的依恋关系还很可能是激起幼儿好奇心、引发其探索行为和提高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可见,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教师应养成勤于学习与思考的习惯,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以便了解其身心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增强教师素质,使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富有责任心,在知识、品德、行为、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能成为幼儿的学习榜样。教师从外在形象到行为习惯、精神状态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做到仪表整洁、举止优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我们应重视对隐性课程的研究,树立整体的课程观,应全面综合分析各种教育因素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注意正规显性课程的作用,更要注意隐性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何云峰.隐性课程的理论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冯海伦.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刘俊.重视隐性课程促进幼儿园环境创设[J].科教文汇,2007,(11).
[4]付梅仙.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