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古诗词小学语文中古诗词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71 浏览:18966
论文导读: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我采用吟诗赏画的方法。在弄懂诗意后,让学生欣赏一幅深秋山林图,学生边吟诵诗,边欣赏画,不知不觉中体会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必须用小学生能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从而为学生体
摘 要:古诗词教学历来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关键原因是由于古诗词所具有的特殊性,它凝练、含蓄、变化的语句和深奥抽象的意境,再加上作者所处的遥远陌生的时代环境,现代的学生很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很难让学生找到共鸣点,容易使小学生感到学习的乏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1002-7661(2013)30-210-01
怎样使古诗词教学中充满韵味,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呢。我从古诗词的绘画美、语言美、色彩美等方面入手。

一、想象联想——再现绘画美

诗与画是相通的。苏东坡评价王维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玩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但是诗词毕竟是语言艺术,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所以诗词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真正理解和品味诗歌的内涵和主旨。

1、创设诗境,感知绘画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我采用吟诗赏画的方法。在弄懂诗意后,让学生欣赏一幅深秋山林图,学生边吟诵诗,边欣赏画,不知不觉中体会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必须用小学生能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从而为学生体验到诗歌的语言美打下基础,铺好水到渠成的基石。

2、展示意境,欣赏绘画美

意境,是诗词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古诗词的作者往往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这也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引导学生到一个特定放入场景,然后用耳朵听一听,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使诗歌形象通过不同的感官的沟通与转移来产生丰富的联想。对莲叶荷花等物象在感官上由视觉向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迁移。古诗词的绘画美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领会诗词中的绘画美。

二、诵读品味——感悟语言美

古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因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朗读古诗词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1、强化朗读,感知语言美

小学古诗词教学首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通过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把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在一般情况下奇数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读得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和谐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一是划分节奏,如《题西林壁》的可以这样划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二是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咏柳》应把“妆”“一”“谁”“似”读成重音。三是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
(2)引导学生读出诗境。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2、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词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古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或是对仗,或是呼应,总能感受到语言的凝练美。如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论文导读:
,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描写池塘景物,不但构思巧妙,生动有趣,而且字字到位。一个“才”字,表现了仅在初露端倪之时,而一个“早”字则充分表现了蜻蜓敏锐的观察力。

三、比较分析——感受色彩美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碧空,银星素月、丹枫金菊、绿叶红花等色彩之美在古代诗词中是比比皆是。感知古诗中蕴藏的色彩美,有助于在古诗教学中,以色彩的感知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审美品位,这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手段。
如王维的《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诗中“绿”字,表面上看只是形容蒲草之色,用的平常;但细细品味,却大有妙处。蒲草生长在水中,又是在夜里,诗人却清清楚楚地见到它的绿色,并且感到它那么肥嫩,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这就巧妙地暗示出月色的皎洁、明亮。全诗仅二十字,就写出了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纱之亮,浣溪女之美。
总而言之,要改变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乏味的局面,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帮助学生想象联想,再现绘画美;诵读品味,感悟语言美;比较分析,感受色彩美。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进入诗境,领会诗意,体验诗情。通过古诗教学的情境营造,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受到美的感化和陶冶。把学生带入到诗人创作时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在感受到古诗的美,感悟到中华文化的美。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