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34 浏览:58710
论文导读: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把小学生领进色彩缤纷、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小学生用自己的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为时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审美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学生去“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来谈一下。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你们见过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堂阅读,课外阅读也不可忽视,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用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而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学会仿写一些句子;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使论文导读:
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几种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一般我指导学生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要精读。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学生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学生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画、摘抄要点、制作卡片、会做笔记等。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中年级更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阅读卫生的习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

五、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置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六、互动评读,提升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对读不好的学生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地站起来。”听我这么一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学生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他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实践后发现,评读,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入了境界。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一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总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的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养成有感情朗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