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彰显前瞻性 着眼大民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57 浏览:10421
论文导读: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后,荆门晚报编委会再次就当家堰建设进行策划,更大力度地推出《万名干部进千村挖万塘惠万民·记者见闻》系列报道,图文并茂,消息、通讯、言论各种新闻文体出击,形成了报道强势,有力地引导了舆论,有力地配合了全市、全省的中心工作。

二、编委带头,全员上阵,全面实践“走转改”《寻

市州晚报经济新闻:求新与求变
——以荆门晚报为例
今年4月,第29届湖北新闻奖评选揭晓,荆门晚报系列报道《寻访村庄当家堰》获得一等奖。这是湖北省市州晚报获得的唯一一个一等奖,改写了湖北省市州晚报多年无缘湖北新闻一等奖的历史。荆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荆门市新闻学会为此专门发了贺信。
5月20日,由荆门市记协、《新闻前哨》编辑部、荆门晚报联合举办的《寻访村庄当家堰》系列报道研讨会,在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对报道给予了深刻的分析和高度的肯定。本刊特发表研讨会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寻访村庄当家堰》系列报道,从2011年3月11日开始,到12月29日,历时9个多月;先后有记者66人次(占晚报记者总数93%),深入到全市八个县市区、53个乡镇、200多个村采访当家堰。该系列报道,是荆门晚报始终情系民生、实行主流化转型的结果。

一、一个主题,两次策划,唱响时代主旋律

2011年年初,党、国务院出台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的决定》,指出水利建设存在的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等问题,特别强调我国防洪综合体系还不健全,洪涝灾害频繁仍是民族心腹大患;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供需矛盾仍是可持续发展主要瓶颈;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仍未改变,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水利投入强度不够,水利设施薄弱仍是国家基础设施的短板。
1号文件出台后,荆门晚报编委会立即组织学习,并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于是,荆门晚报3次召开编委会,就这一关乎“三农”的重大选题进行新闻策划。最后,决定从3月份开始,以每个农村、每个农民都离不开的当家堰为切入点,以“寻访村庄当家堰”为主题,分三个阶段进行深入报道:第一阶段以“农村当家堰,正在消失”为主题,推出现场寻访报道;第二阶段以“抢救当家堰,迫在眉睫”为主题,为当家堰建设建言献策;第三阶段以“建好当家堰,受益一方”为主题,报道各地当家堰建设的正面典型。
2011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以“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后,荆门晚报编委会再次就当家堰建设进行策划,更大力度地推出《万名干部进千村挖万塘惠万民·记者见闻》系列报道,图文并茂,消息、通讯、言论各种新闻文体出击,形成了报道强势,有力地引导了舆论,有力地配合了全市、全省的中心工作。

二、编委带头,全员上阵,全面实践“走转改”

《寻访村庄当家堰》系列报道策划方案敲定后,荆门晚报编委会把这作为贯彻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精神的重要载体,编委会成员带头下基层采访写作,并号召全体编辑记者参与。3月11日的第一篇报道就是总编辑刘义忠带头采写的《赵集当家堰长满野草》,尔后有六十多名记者先后下到乡村,“一头汗泥”,下到塘堰田埂采写新闻。记者张伟为了弄清赵集当家堰的准确情况,跑遍了赵集村的九个组,访问了四十多个农民,鞋底由于粘满了泥巴都走破了,还差点被狗咬伤。晚报的记者,转作风“俯下身弯下腰”,最终用脚跑出荆门农村当家堰的真实情况,写出了“短、新、实”的新闻报道,有强烈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一个主题,两次策划,真实记录了荆门1.2万平方公里内的乡村当家堰的现状,真实记录了荆门农民前所未有的开挖当家堰的参与热情,真实记录了荆门农村前所未有的塘堰整治规模,也真实记录了荆门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

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新闻报道推进国策实施

报道题材重大,体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关注“三农”建设,报道“切口”选得准。我国是农业大国,荆门是农业大市。1号文件部署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荆门晚报从百姓角度解读文件精神,把报道切口和角度选择在每个村庄和农民都离不开的当家堰上,切口虽小,但事关“三农”,事关国计民生。二是系列报道具有前瞻性。荆门晚报从2011年3月开始进行《寻访村庄当家堰》系列报道,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属于首发。当湖北媒体2011年11月开始报道农村当家堰建设时,荆门晚报已转段进入《万名干部进千村挖万塘惠万民·记者见闻》系列报道。三是积极主动地配合了荆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也契合了全省全国的政策。此系列报道,引起荆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荆门在湖北省率先扩挖农村当家堰,并引起湖北省委高度关注,也与湖北省委后来部署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不谋而合。四是长期关注,有始有终,成效显著。该系列报道一个主题,两次策划,时间跨度将近一年,全面推动并全方位记录了荆门扩挖2万多口当家堰,这一前无古人的历史壮举。
《寻访村庄当家堰》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一是湖北省委领导关注。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现场会2012年1月8日在荆门召开。二是全国新闻界关注。农民日报总编辑看到本报报道后,专程调研采访荆门市扩挖堰塘的新闻;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湖北日报等媒体也纷纷给予报道;湖北省审读意见,对荆门晚报的系列报道给予高度评价。三是市民广泛参与。广大读者通过短信、电话、邮件等形式,与荆门晚报取得联系,希望对他们家乡的当家堰现状或整改成果予以报道,并提出了近千条意见和建议。荆门晚报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召集各方代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推动了荆门当家堰的建设源于:7彩论文网免费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四是锻炼了记者队伍,转变了记者的作风,改变了报纸的文风。
(执笔:刘义忠、刘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