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69 浏览:21944
论文导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语文课的性质和内容,也决定着它的教学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过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了: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呢?翻开语文书,你会发现每一篇课文都不同程度渗透着爱国、坚强、自信、亲情、诚信、珍视生命、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内容,读罢每一篇课文,你的心灵会随之颤动、兴奋,文中呈现给我们的是人性美、哲理美、心灵美、责任感等,他们会把你带到一个新的天空、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1.将学生带进坚强自信的国度里,他们会拥有美丽的彩虹

我们如果没有足够的坚强自信心,就想成就一番事业那真是纸上谈兵,同样孩子们更是如此,他们要面对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学业,加之他们克服挫折和困难的毅力不够,容易产生放弃心理,因此他们就需要更多地去培养其坚强毅力和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刚走进初中生活的新生来说,到了中学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另一个起点,从前是那么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学业轻松,而今将面临困惑、身心变化、学业繁重,如果我们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启迪,帮助他们克服心中的畏惧,指点他们正确的方法,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也许他们当中有很多可爱的孩子将会变成一张陈旧的报纸,只有过去的成绩,而今是一个盲点。因此一开学我就利用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理想》、《我的信念》,培养他们要坚强,让他们记住:"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要教会他们方法,让他们记住:"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鼓励他们树立目标,要有理想。要提醒他们向伟人学习,请他们记住居里夫人的话:"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2.让学生生活在洋溢着爱国情感的氛围中,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我们的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息息相关的事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除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学校开展的庆祝活动外,在语文课里同样让学生感受祖国母亲的可爱、伟大和眷念、崇敬之情。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7ctime.com
》、《木兰诗》。通过朗诵《黄河颂》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深爱和讴歌自己的祖国母亲;抓住《最后一课》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来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迁移到自身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之情,像《木兰诗》中的花木兰一样,身穿铠甲,挥鞭上马,冲杀在沙场上,勇敢坚强地走过这崎岖艰难的时刻。

3.让学生享受艺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王国维说:"美育,德育与智育之必要。"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进而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特别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有重要作用,通过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好高尚的审美情趣。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编的都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舞蹈艺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同时,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丰富文化素养,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自己,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论文导读:因此我们应利用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教材中有不少诗文作品,写到古人的立身行事,古人的思想、人格、志趣等,后人从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受到激励和帮助。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除了反映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外,还可以从中看到诗人对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
一定的认识。

4.将学生领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

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我们应利用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教材中有不少诗文作品,写到古人的立身行事,古人的思想、人格、志趣等,后人从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受到激励和帮助。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除了反映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外,还可以从中看到诗人对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文章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学生受到人格教育、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从而激励学生塑造自己的人格,像古代仁人志士一样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课文《丑小鸭》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知道美在外表不算美,而是要真正做到心灵美;《出师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中震撼学生心灵的地方,有效地将知识传授、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于一体,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达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