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参与当前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理由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474 浏览:46037
论文导读:
摘要: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参与程度对推动公民意识觉醒,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探讨当代高职生的政治参与近况,浅析有着的不足和不足,找到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教育和引导的基本对策,以增强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动政治进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论述基础,以党有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实地调查材料反映的数据,运用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论述知识,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有着不足的理由及其改善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文章在引言中阐述了探讨课题的提出及选题作用、相关探讨近况、本探讨的基本思路、探讨策略、主要内容及观点。论文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大学生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和渠道参加政治生活,并进而影响学校或政府政治决策的活动。然后以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社会政治文化的传承、进展和革新等方面对高职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量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笔者采取了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1年5月-7月对沧州市医学职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所高职院校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结合探讨统计结果,对高职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探讨近况进行了深刻的浅析,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主要方式及关注的焦点。第三部分:主要以政治认知模糊、政治参与的功利性、政治参与的信念、动力不足、政治参与冷漠、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化来谈当前高职学生政治参与有着的不足;并在外在客观因素、内在主观因素两方面浅析了影响高职生政治参与的因素。第四部分:强调改善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理性深思即对策与倡议。高职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水平、创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政治参与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加强网络参与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积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培养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为学生有效政治提供途径等方面应多做些努力,最终以利于高职学生正确政治观的形成,培养有用的、健康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与以往相比,多了一分冷静与理性,少了一分热情与积极。特别是体现在高职学生身上,更多了一些务实、自我甚至冷漠。他们本应该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与希望,在他们身上出现政治参与不积极的不足值得反思。高职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网络参与管理、积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拓宽政治参与渠道等方面应多做些努力,最终以利于高职学生正确政治观的形成,培养有用的、健康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词:高职院校论文学生论文政治参与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6
Abstract6-11
引言11-15

(一)不足的提出与选题的作用11

(二)探讨近况11-12

(三)本论文的探讨思路和探讨策略12-13

(四)探讨主要内容及主要观点13-14

(五)革新之处14-15

一、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及重要量15-20

(一)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的内涵15-16

(二)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量16-20

二、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的近况浅析20-25

(一)高职学生政治参与动机20-22

(二)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22-23

(三)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的关注焦点23-25

三、当前高职学生政治参与有着的不足及理由浅析25-32

(一)政治认知模糊25-27

(二)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27-32

四、改善高职学生政治参与的理性深思32-40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水平32-34

(二)创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政治参与行为进行有效引导34-35

(三)加强网络参与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35-37

(四)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培育高职学生的公民论文导读:意识37-38(五)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为学生有效政治提供途径38-40结论40-41参考文献41-43附录143-48附录248-50后记50-5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1上一页12
意识37-38

(五)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为学生有效政治提供途径38-40

结论40-41
参考文献41-43
附录 143-48
附录 248-50
后记50-5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