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政治“汤武革命论”探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77 浏览:44864
论文导读:,荀子20-25(二)进展:汉魏25-321,贾谊26-282,董仲舒28-303,葛洪30-32(三)传承:宋、明至清初32-391,二程32-332,朱熹33-363,黄宗羲36-39三、“汤武革命论”的内在结构与逻辑39-57(一)革命基础与前提39-431,哲学基础392,现实基础39-413,三重条件41-424,一重前提42-43(二)后革命时代:改制变礼43-46(三)“汤武革命论”的核心精
摘要:“汤武革命”语出《易传·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它是中国古代民众为己抗争的实践之始,亦成为“汤武革命论”的论述源头。自先秦至清初,先贤们对“汤武革命”的探讨聚讼不已,结论也判若霄壤,但是也正基于这些探讨使得它进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功能颇多的政治论述,其中凸显出的政治调节功能使其成为我国传统政治调节论述的滥觞。自此之后,“以民为本”、“道高于君”等论述的出现使得政治调节论述系统化、规范化,最终形成了一个囊括君、臣、民全体社会成员的、完整的论述系统。各时期的学者们对“革命”的释义主要有两个落脚点,一为改朝换代,一为道德基础之下的正当性转变,但是他们往往都侧重于对革命事件本身的浅析,忽略了对革命思想的探讨,而后者或许才是革命的最重要作用。总体来看,我国对于“汤武革命论”的探讨著述还较少,现有的探讨成果还没有将它的深邃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如何借鉴传统,服务于现实政治,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努力。本论文有两个革新之处:第一,角度革新。学界对于“汤武革命”的探讨多集中在民本思想、合法性思想等角度,但是本论文将“汤武革命”做为政治调节论述的肇始,在选题角度上具有一定的革新性。第二,策略革新。文章摒弃了纯论述浅析的策略,选取了代表性论述做为具体的浅析对象,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论述深度。同时,本论文运用了文献探讨、描述性探讨和跨学科探讨等多种策略,对“汤武革命论”内容及其功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由此,本论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论述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作用和价值。文章以“革命”一词入手来深入剖析“汤武革命论”,共分为五部分,首先以各朝代代表思想家对汤武革命的态度来阐述其内容,接着以基础、前提、核心精神、运思逻辑和二律背反几方面来论述它的内在结构,又以价值、内容、途径和论述为关键词来浅析它所具有的政治调节功能,最后以四个方面来阐述“汤武革命论”所具有的论述局限性和对现实政治的借鉴作用以圆满全文思路。本论文对“汤武革命论”政治调节功能的论述落脚于“政治免疫力”一词,文义旨在通过论证“汤武革命论”的政治调节功能告诫当前政治当以疏导为要义,实现政府与民意的沟通,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键词:汤武革命论文政治调节论文政治免疫力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8-9
ABSTRACT9-11

一、绪论11-17

(一) 选题背景及作用11-12

(二) 探讨文献述评12-16

(三) 探讨策略说明16

(四) 论文结构梳理16-17

二、“汤武革命论”内容略论17-39

(一) 源起:先秦诸子17-25

1,孔子17-18
2,孟子18-20
3,荀子20-25

(二) 进展:汉魏25-32

1,贾谊26-28
2,董仲舒28-30
3,葛洪30-32

(三) 传承:宋、明至清初32-39

1,二程32-33
2,朱熹33-36
3,黄宗羲36-39

三、“汤武革命论”的内在结构与逻辑39-57

(一) 革命基础与前提39-43

1,哲学基础39
2,现实基础39-41
3,三重条件41-42
4,一重前提42-43

(二) 后革命时代:改制变礼43-46

(三)“汤武革命论”的核心精神:内圣外王46-48

(四)“汤武革命论”的致思逻辑48-53

1,天为民立君48-49
2,君为天重民49-50
3,民为天伐君50-52
4,“汤武革命论”的终极归象是民52-53

(五) “汤武革命论”的二律背反53-57

1,君权源之合法性:合法性之合法性54-55
2,君权伐之合法性:不合法性之合法性55-57

四、“汤武革命论”的内涵变迁与政治调节57-73

(一) “汤武革命论”的内涵变迁57-61

(二) “汤武革命论”的政治调节功能61-73

1,政治调节价值61-65
2,政治调节内容65-68
3,政治调节途径68-70
4,政治调节论述70-73

五、余论:基于上面陈述的浅析的补阙73-81

(一) “汤武革命论”的局限性73-79

1,主体性缺失之下的“圣君期盼”73-74
2,普适性的高解释力与低解释效力74-76
3,以奴仆走向奴仆:文化的线性思维定式76-77
4,君主专制之下的有限革命77-79

(二) 我国当前的政治实践与政治调节79-81

参考文献81-85
致谢85-86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