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稳定性基于CNKI合作稳定性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640 浏览:57669
论文导读:为理论入手,认为企业为了获取技术和市场、规模经济、降低风险和共同研发等战略资源而参与联盟,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目标的趋同,即合作联盟实现稳定。
〔摘要〕当分工(专业化)→合作模式几乎涵盖了现有的经济形态,合作经济已逐渐成为主流。纵观国内外合作问题研究,可以看出合作稳定性是其中最关键的命题。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中1985-2011年的合作问题研究文献,以合作稳定关系的建立与合作稳定关系的维护为主线,对合作稳定性的内涵、合作稳定性的特性、影响因素及表达方式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合作稳定性研究的可能方向:基于行为的合作稳定性研究思源于:标准论文www.7ctime.com
路。
〔关键词〕合作稳定性;CNKI;综述
〔〕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1-0163-06
目前分工(专业化)→合作模式几乎涵盖了现有的经济形态。在系统经济的条件下,密如蛛网的交通信息网络系统,都促使合作成为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合作经济已逐渐成为主流。正如中国外交部长在第46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所呼吁的那样,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合作的姿态谋对策,和衷共济、合作共赢成为时展的要求[1]。合作问题自亚当·斯密后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我们以合作问题重回相关领域视野的1985年为起点,以CNKI为数据源,收集近26年的文献,旨在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探寻出合作稳定性的关键。
Das & Teng(2000)通过对合作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的总结,其结果是合作的不稳定性占据了合作过程的30%~50%[2];Joel·Bleeke & Di·Ernst经过长期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3]。而麦肯锡咨询公司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800余家参与过战略联盟合作的美国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0%的联盟维持到4年以上,而仅有14%的被调查对象合作超过10年以上;合作的总体失败率达到了50%~60%[4]。合作稳定性的提升成为了摆在相关理论界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
1 合作稳定性界定
就合作行为本身来讲,其产生主要来自于利益的分享。如果个体逃避或拒绝付出成本,转而坐享其他同伴的努力,其状况反而会变得更好,当所有成员都秉承这一自私的逻辑时,合作也就不会存在了[5]。
不同的学者从各自角度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如资源基础论、交易费用论、博弈论和社会困境论等。Parkhe(1993)[6]利用博弈论的支付结构研究了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结构,认为当联盟成员的关系达到了信息的对称是一种最稳定的联盟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博弈论中的均衡解的存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静态解(纳什均衡)。日本的经济学家青木昌彦(2002)[7]在其《比较制度分析》中认为,合作稳定性是制度有效作用的涌现,是一种制度成熟的外在表现。Zeng & Chen(2003)[8]构建了社会困境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具有完善有效的信任机制的社会体系(联盟),是合作稳定的。Inkpen & Beamish(1997)[9]专门研究了资源互补型企业间的合作,认为具有互补资源需求的企业间建立的关系才能保证合作的稳定性。Glaister(1996)[10]从战略行为理论入手,认为企业为了获取技术和市场、规模经济、降低风险和共同研发等战略资源而参与联盟,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目标的趋同,即合作联盟实现稳定。